以前種田主要是靠經驗,何時播種、施肥、防治病蟲害都有一定的隨意性,因此農民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如今的無錫農民需要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考核,在拿到資格證書后“持證上崗”。新一輪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之后,他們將參加農業部、江蘇省農林部門舉辦的職業農民資格證書考核。
葡萄、西瓜栽培期,蘇州職業技術學院專家楊教授應邀指導果農種植。“農民的文化程度有限,他們更加需要實在的講解和田間指導。”在經過多次現場交流后,楊教授發現農民在栽培中常常憑經驗吃飯。比如冬夏兩季的整枝技術不夠,病蟲害防治、農藥用藥時間掌握不好等。而通過科技種植手段的學習,大部分農民都提高了種植技術,對病蟲害可以做到對癥下藥。在楊教授指導下,部分無錫果農已成功通過相關考核,成為了職業農民。
據介紹,農民取得職業資格證以后,種植水平也提升了。他們要經過30課時的系統理論培訓和田間實踐,并經過專業的理論考試和現場操作關。錫山區的菜農朱琴月是無錫的職業農民之一,主要種植西紅柿。經過職業技能培訓后,最大的收獲是用藥成本降低了。以前遇到病蟲害只知道一味用農藥,現在能對西紅柿對癥下藥,用藥成本降低的同時,質量也提高了。此外,培訓中綠色種植、規范使用農藥與植物激素,也提高了農產品的安全性,更受市場歡迎。
據悉,2011年底,無錫全市已經有26600多名職業農民,涉及淡水養殖工、果樹工、蔬菜園藝工、茶園工、花卉園藝工、茶園工等近十個工種,占到全市農民總人數的12.87%,今年的目標是再培訓1萬多名職業農民。圍繞農業科技化,無錫農民開始逐步走上職業化、知識化的隊伍,到2015年無錫職業農民比例將爭取達到35%。
龍 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