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幸福都是一個謎。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即便同一個人來回答,答案也是動態的。但突然,人們開始瘋狂追求同一種幸福:它的標準在一夕間被群體量化,面對鐵打的幸福標準,我們都成了流水的兵。
你幸福嗎?這樣的問句更像是在問“你的欲望滿足了嗎?”沒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卻又顯得無聊。于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如鐘擺,在痛苦與無聊中切換,在“有時幸福”與“有時又不幸?!遍g游離。
那么,幸福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是財富?是懂愛?是家人?是名利?都是,又都不是。幸福是從生命中抽離出生活,以童心統治世界,幸福是一種生理心理的充實與安心狀態,是通過一段尋找意義的旅程進而擁有一片精神棲息之地。
所以,放幸福一條生路吧。我們所追求以及值得我們追求的畢竟只是“幸福的本質”,而非“幸福的標準”。近十年來,當幸福的標準逐漸與財富的多寡、情欲的釋放綁定在一起時,我們或許更需要與生活和解,與本我牽手。
所以,放幸福一條生路吧。接受人生根本上的矛盾性,立足于感受真實完整的人生,如此產生的幸福感才會深刻而持久。人生在世,我們究竟從來哪里來?我們究竟往哪里去?我們究竟為了什么?
肯定不是為了吃,一人人能吃多少呢?
肯定不是為了穿,一個人能穿多好呢?
肯定不是為了住,一個人能住多大呢?
幸福很簡單,幸福很不簡單。幸福是內心里真的相信什么,就會延續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