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要想在學生中找回語文學科的一席之地,讓學生重視語文,必須從自身和學科入手,一方面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另一方面必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在學科教學、考試成績、語文素養等方面尋找平衡點,既立足學生的考試要求,也應把握學生的未來發展。結合教學實踐,本文探討一下措施,希望重新找回失落的語文課。
一、語文教學是師生對話的平臺。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既然是平等的對話過程,那就不能是我在臺上講,你在臺下記,甚至擺出嚴師的架勢不茍言笑,讓人望而生畏。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語文課情感豐富的特點,把自己置身于與作者的感情交流之中,把文中的喜怒哀樂之情用自己多變的教態和傳神的語言充分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要提倡的微笑教學,做到以情動人。因此教師適時而恰當地變換教態是教者以形美作用于學生視覺器官的態勢語言,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教師有意識的教態中得到啟發,從而積極思考,輕松地掌握知識。而精煉的語言是教者以音美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在運用視覺的同時,也能充分地發揮聽覺這一學習器官的功能,收到好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語音的輕重緩急適時適度,聲調抑揚頓挫流利標準,這樣有利于學生感知、理解課文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放開手腳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以往很多教師靠加班加點,加大學生的課業負擔來爭取高分。課堂上惟恐學生學不懂、學不夠,總是把教材分解成一個個小塊,滔滔不絕地一一塞進學生的腦海中,生怕知識點有什么遺漏,學生只是厭煩地記、被動地學,沒有主動權。而真正高質量的教學方法應是教師少講精講,在教的過程中做好示范,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學習,養成自學能力。當學生掌握了某一種方式方法后,教師要教給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新課程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過去的講堂變為真正的學堂,學生在此學會如何通過自身努力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此,也學會了總結。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成功,在于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币寣W生真正自主地學習,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尤為重要,作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協作者,教師應當統籌全局,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恰當地創設情境,科學地組織學生活動,確立科學具體的教學目標,并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協作交流,進行探討式學習,在課堂教與學的過程中完成學生與師、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交流,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價值觀的熏陶。
三、改變舊有的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過去我們腦海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眼睛盯著知識點。我們強調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統一考試。而新課程改革決不僅僅是換一套教科書,它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是一場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日常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為此新的教育理論的學習應盡早列入教師的閱讀計劃,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書籍也應成為教師案頭的必備書籍。這樣才能成為一個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符合現在的新課程強調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要求。做到從學生 的經驗出發,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最大的變化是知識的呈現方式多樣而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有開放性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四、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做個博學多才的總導演。
我們總是說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其實學生才是真正的演員,教師是導演,營造一個和諧愉悅的氛圍,創設一個可以讓學生發揮才能的平臺,使學生按照我們設定的構想去表演,最大可能地發掘學生的潛能。當代的學生知識面廣,個性也更突出,而且也很有表現欲。順應學生的這個特點,讓他們在同學面前露一手,既可達到教學目的,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建立起了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通過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個性與創造性的發展。當然這要求教師首先要認真研究教材,充分地占有資料,這里的知識不是孤立靜態的知識,因為新課程標準已不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而是讓學生要有開闊的視野。老師通過提問把知識之水送過去,激發學生去思、去想,學生的回答又匯成涓涓細流不斷涌入,知識交融的同時會碰撞、激蕩出智慧的火化,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去探索、去獲取知識、去創新、去實踐。這種互動的開放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同時也給老師創設了無限的研究空間。
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 ,“一切為了學生”, 這將是老師心中的奮斗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規范。愉快的教與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共同成長,并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