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文驥Chen Wenji
陳文驥在2011年仍然在藝術上實踐著“一種靜悄悄的革命”,于Aye畫廊舉辦個展,呈現了與以往黑白灰風格極為不同的色彩搶眼的作品,不僅在視覺上突破了一貫的風格,還嘗試多種新方式。身處學院和體制而仍能保持對藝術創作的敏感,陳文驥不斷用優秀的作品令人為其藝術探索精神折服。
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
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是西班牙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在中國成立的首個以當代藝術展示、研究、教育、出版和收藏等為主要功能的學術機構。今年通過展覽“紙上美術館:12位華人藝術家”、“世紀—高世強個展”、“飛越對流層—新一代繪畫備忘錄”以及“植物的欲望-屠宏濤個展”等重要展覽,將帶有獨特個人風格的作品連貫的呈現。此外,中心設置的影像檔案館已成為中國獨立影像和紀錄片的收藏、展映和交流的獨特平臺。
展望Zhan Wang
當代雕塑整體成為市場熱點尚需時日,雕塑藝術家也青黃不接。這種狀況下,2011年展望依舊是其中學術與市場雙豐收的代表,他經典作品“假山石”由于兼具中國傳統和西方現代文化的視覺精髓,成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第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家,更是近年時尚界追逐的目標。2011年5月,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路易威登藝術時空之旅”即是以展望新作品“初始”為起點,11月,同樣由路易威登贊助的“我的宇宙”個展則集合了雕塑、影像、裝置和紀錄片,是展望迄今為止最具有野心的項目。
蕭昱Xiao Yu
蕭昱的早期作品以兇狠、殘酷的藝術語言猛烈沖擊了人們對生命、道德和藝術的認知,他在2011年亮相的作品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展覽眾多。7月在aye畫廊舉辦的個展“風景”以國際領先的360度全景方式制作了現場全景漫游。參加的群展有滬申畫廊的“我們是政純辦”、品畫廊的四人展“各行其是”和在廣東美術館和今日美術館巡展的“關系:中國當代藝術展”。
丁乙Ding Yi
丁乙不僅是中國最早投入抽象藝術的藝術家,也是最早與頂級時尚品牌合作的藝術家。2011年,丁乙分別在布魯塞爾WALDBURGER 畫廊和上海民生美術館舉辦了個展“十字”和“抽象的·概括的”,展現了他對“十字”系列繪畫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更是對他另辟蹊徑,獨創一種集“極簡”與“極多”為一體畫風的肯定。
站臺中國PLATFROM CHINA
2011年,站臺中國在三月份完成了首個群展項目“關于繪畫的十九個個展”,十九位藝術家個展構成的展覽給觀眾帶來了不小的震撼。此外,在六月的巴塞爾站臺中國作為唯一一家亞洲藝術機構,應邀參加了一年一度的瑞士巴塞爾Liste青年藝術博覽會。2011年站臺中國繼續推動著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間的對話與交流。
王興偉Wang Xingwei
王興偉屬于最早代表中國當代藝術走出國門的那一批人,備受東、西方收藏家的關注,因為他在國際、國內藝術領域都不曾停歇。2011年他在北京的麥勒畫廊舉辦個展,同年也參加了西班牙卡斯特羅當代藝術中心 (EACC)的“5×5Castelló 2011”聯展。而作為代表性藝術家,他的作品在泰康15周年藝術品收藏展上出現也是理所當然。
麥勒畫廊GALERIE URS MEILE
一直以來麥勒畫廊都以學術性見長,2011年麥勒畫廊盧森部與北京部同時有條不紊地推出一個個高質量的展覽。2011年,畫廊的藝術家旅居項目卓有成效,旅居麥勒畫廊北京部的藝術家威姆·德爾瓦(Wim Delvoye)在旅居結束后留給國內觀眾一個高質量的展覽;麥勒北京部的年底壓軸展所帶來的王興偉個展與年輕藝術家程然的個展,也博得一片好評。
程昕東Cheng Xindong
程昕東在2011年繼續發揮他國際策展人、藝術經紀人和出版人的角色。其藝術經紀人的身份在今年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通過將商業于藝術的專業性充分結合,成為北京畫廊協會第一任會長,并通過程新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在今年推出了墨西哥藝術家馬努埃·羅恰·伊圖爾畢特(Manuel Rocha Iturbide)的個展“節點—中國當代藝術新景象“,“文秋作品展”和 “在風景線上的第一生命居住項目”等重要展覽。
夏小萬Xia Xiaowan
當大多數藝術家的作品市場受金融危機沖擊的時候,夏小萬卻逆勢而行,2011年的作品拍賣成交額僅次于2010年,高達1,143萬元。他9月在aye畫廊個展“自語”展出的作品從之前由平面重疊虛擬的立體作品又一次回歸到平面。畫中扭曲的軀體不再是對主體或社會內容的敘述工具,而是藝術家喃喃自語的內心獨白。
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
作為國內首個專門以研究國內外藝術市場動態為主要目標的學術機構,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來陸續出版《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和專業化的數據參照。同時,該中心還非常重視學術性展覽的策劃,尤其關注年輕藝術家的成長,由該中心負責人趙力擔任藝術總監的“青年藝術100”項目便是突出的代表。
毛旭輝Mao Xuhui
2010年年末,毛旭輝在炎黃美術館舉辦了回顧展《川逝:大毛的藝術》,展出了他自1982年以來不同風格階段的八十多件作品。經過了個展的回顧性梳理,他在2011年借由 “藝術長沙”展出了名為《折射的永遠》系列新作三十多件。作者通過畫作向觀眾傳達出了對無常人生哲學性的思考和探究。而那幅 “倒在地上的靠背椅”則真切表達了毛旭輝對于死亡的思考。
宗峰Zong Feng
宗峰自2008年開始正式進入收藏領域,他以自1990年代以來重要藝術家的作品以及1970年代出生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為收藏線索,目前共有藏品100多件。雖然介入藝術市場比較晚,但他對作品的學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判斷獨具慧眼,已經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成為畫廊、藝術家和媒體關注的對象。
前波畫廊CHAMBERS FINE ART
作為一家活躍于國際藝術舞臺的中國畫廊,前波畫廊2011年在紐約分部的展覽份額超過了國內,成功推出了蘇志光、謝曉澤等一批藝術家的展覽,且不同程度得到諸多國際知名藝術雜志的報道,足以說明前波畫廊的創始人茅為清國際影響力的非凡,他對本土當代藝術的推廣也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
張恩利Zhang Enli
張恩利在展覽在中國國內并不多見,因此,今年在上海美術館展出的個展更吸引了各界的關注與探討。這次展覽由上海美術館與香格納畫廊共同協辦,集中呈現了張恩利始終堅持的畫風,展出近兩年來創作的“靜物”及“空間”系列的作品,通過純現實主義畫風來傳遞畫面平靜的表面下強大的力量。
喻紅Yu Hong
喻紅9月在上海美術館的個展“黃金界”是她2009年廣東美術館個展“時間內外”和2010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個展“金色天景”展出的重要作品,與新作—大型祭壇畫《沉睡百年》的集中呈現。喻紅近年來把中國古代繪畫、壁畫、西方宗教祭壇畫的形式結構與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相結合,創造出古今中西融為一體的奇特觀景。
汪建偉Wang Jianwei
先鋒影像及多媒體藝術家汪建偉在2011年推出了在UCCA的首次個展“黃燈”,展覽通過四個連貫且獨立的章節吸引觀眾一次又一次來到現場,展現了藝術家對藝術和哲學全新的思考。此外,汪建偉還參加了“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之—中國影像藝術(1988-2011)”、“典藏歷史—中國新藝術展”、“第四屆莫斯科雙年展”等重要的群展。
李津Li Jin
市井生活、家長里短是李津一直關注的繪畫主題,通過“飲食男女”等系列作品,他獨創了一種“家常主義”的才情表達,使得藝術與生活完美融合在了他的筆墨趣味之下。而作為中國“新文人畫”的代表,李津也一直在努力突破水墨畫的傳統模式,2011年,他參加的群展“與水墨有關—一次當代藝術家的對話”便是最新的嘗試。
何多苓He Duoling
何多苓是“川派”美術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以詩意、青春、浪漫等風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2011年,他創作了一批新作,并在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舉辦“士者如斯”個展,以一種頑童式的游戲心態與自己的“青春”告別。9月在上海徐匯藝術館舉行的“我們·青春—2011何多苓師生新作展”,則講述了他們關于生命、成長、友情,特別是自己關于青春的思考和記憶。何多苓不流連于過去的成績,而是在對藝術的各種反思中不斷向前走,正是這種積極的態度促成了他每年的進步。
上海外灘美術館
2011年是上海外灘美術館蓄勢待發的一年,該館10月之前一直在整修,隨后即推出了張洹的大型個展。自建館以來,外灘美術館的藝術教育項目一直是一大特色,“藝術夜生活”項目在2011全年舉辦了百余場,吸引了近2萬人次的參與,取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為國內藝術機構的公眾參與版塊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
雅昌藝術網ARTRON.NET
自2000年成立以來,雅昌藝術網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藝術門戶網,是獲取藝術資訊的首選媒體平臺和藝術投資與愛好者的重要工具。由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定期發布的雅昌藝術市場指數(AAMI)是中國藝術市場的定向標和指標體系。而由雅昌藝術網發起的“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獎項通過公證的評選過程以及高品味的發布成為華人藝術界重要評選活動之一。
品畫廊PIN GALLERY
從韓國阿拉里奧畫廊離職的原藝術總監金秀花搖身一變成了2011年4月開幕的品畫廊的負責人,這家新晉畫廊雖然到年底才舉辦了三場展覽,但展覽品質都有目共睹,可謂“量少而精”。其充分利用了在798藝術區占地約1800平方米的空間優勢,先后邀請中日韓印9位知名藝術家(“孬畫展”)、4位亦師亦友的國內藝術家方力鈞、王音、蕭昱、楊茂源(“各行其是”)和2011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代表藝術家李庸白(“李庸白:新天使”)的高水準之作在品畫廊驚艷亮相。品畫廊還作為“走進大學—方力鈞藝術文獻展”項目的主辦方,在國內4所高校巡回舉辦了該展覽。
楊少斌Yang Shaobin
從“玩世現實主義”到“紅色暴力”,再從“國際政治”到“煤礦”系列,最終又回歸更具繪畫性的“藍屋”,楊少斌一直在突破讓自己成名的既成模式,一意孤行地探索著全新的藝術形式,這份執著為他贏得了尊重和認可。而2011年,在UCCA“由……策劃”系列項目中,楊少斌還策劃了孔令楠的展覽“只有她的身體”,也體現出他對培養藝術新秀的重視。
王音Wang Yin
除了參加第三屆藝術長沙之外,王音在2011年與方力鈞、蕭昱、楊茂源一起在北京品畫廊舉辦了名為“各行其是”的四人個展。此外,他還于2011年9月在西班牙馬德里的瑪吉畫廊舉辦了名為“蘇聯人和加油站”的重要個展。展覽呈現了王音一系列關于蘇聯主題的作品和一件名為《加油站》的油畫。在展覽中王音將蘇式繪畫傳統視為構成個人經驗的重要因素,并試圖以自己的繪畫與之對話,此次展覽在國外引起了廣泛關注。
楊茂源Yang Maoyuan
相信所有人都還對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內滿地的陶罐記憶猶新,這是楊茂源根據“彌漫”這一主題特意創作的。在大衛頭、動物等形象之后,楊茂源的作品還是離不開球體這個原型。繼威尼斯雙年展之后,楊茂源在熱那亞舉辦了“樓蘭公民”個展,這也是他2011年唯一的個展。這一年楊茂源先后參加了北京和首爾的4個群展。無論在歐洲還是亞洲,楊茂源都有其施展才華的舞臺。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國內最重要的攝影機構之一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在2011年仍然繼續展開常規大展——“三影堂攝影獎”和“草場地攝影季——阿爾勒在北京”,并把森山大道和細江英公等大師的作品帶到國人面前。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家藝術機構,三影堂還擔當起社會責任,參與組織了為日本3.11地震而籌款的義賣活動,將百余萬款項捐給日本兒童基金會。
星空間STAR GALLERY
星空間自2005年成立以來和青年藝術家一起成長,積極為年輕而有潛力的新銳藝術家提供宣傳與展覽的機會,為藝術界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今年,畫廊與代理的新銳藝術家推出了5個展覽,包括王一凡的個展 “塞翁持火”、韋嘉的個展“幽明微岸”與煙囪和溫凌的聯展“大暑” 并參與了上海藝術博覽會,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等4個博覽會。
林天苗Lin Tianmiao
林天苗繼三年前長征空間個展“媽的!”之后,年末在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的“一樣”是她從藝以來最大規模的個展。17件作品將她標志性的手工技藝推向極致,大膽嘗試將平面作品進行立體化處理;運用包裹、分割、懸吊、重組等手法使幾百件被各色棉線纏繞或被金箔包貼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骨骼、金屬工具驚艷亮相。
劉韡Liu Wei
作為中國最有國際面貌和典型性的藝術家,劉韡最為人稱道的地方當是他極具社會諷刺意味和醒目視覺的大型裝置。2011年,他在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辦了個展“三部曲:劉韡個展”,通過裝置、雕塑以及繪畫作品,直指我們所處的現實境遇。隨后,這批作品又移師今日美術館,但經過他機智的處理,已經呈現出全新的面貌,顯示出劉韡對題材、媒介日益強大的把握能力。
白兔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基金會
收藏家朱迪威爾遜(Judith Neilson)女士是澳大利亞“白兔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基金會”的創始人。自2000年以來,“白兔基金”共收藏了一百六十多位中國藝術家的五百多件作品,成為繼烏里·希克、尤倫斯之后世界第三大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機構。而與其他藏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白兔基金”只收藏2000年以后創作的作品,朱迪威爾遜女士認為,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變化的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轉折點。2011年,“白兔十年—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在悉尼的白兔美術館隆重開幕。
中國油畫院
作為集油畫創作、研究、教學為一體的國家級藝術機構,中國油畫院在推進藝術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1年,油畫院共舉辦不下11次展覽,其中包括“黑土大地——山藝術文教基金會收藏俄羅斯油畫巡回展”“葉列梅耶夫九十年回顧展”“林旭東、陳丹青、韓辛——四十年的故事”等具有深遠歷史基礎的大型展覽。為配合展覽,2011年油畫院共舉辦了幾十次學術交流,搭建了油畫院全新、開放的平臺。
朱青生Zhu Qingsheng
一個學院派批評家和策展人的一年有多忙碌?朱青生的2011年是最佳答案。在主編中國當代藝術檔案的同時,在諸多重要的大型展覽中都能見到他的參與身影,如 “蕭淑芳百年誕辰紀念展”、“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第一回展”、“素描基礎—新中國畫的革命”以及國家博物館的“藝術與啟蒙中德對話”,此外,朱青生的個人藝術創作項目“漆山”也在繼續進行中。
史金淞Shi Jinsong
今年對史金淞來說是忙碌且多產的一年,展覽包括在今日美術館舉辦的個展“過去”和多個群展。“過去”中線和繩索的糾結聯絡影射了現代中國的過度消耗。他的作品《懸絲偶計之啟子》在廣東美術館的“關系:中國當代藝術展”上展出;《圣誕快樂》被收集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藝術日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成立暨當代藝術邀請展》上。
文軒美術館
文軒美術館是2011年3月開幕的公益性美術館,憑借其依靠的新華文軒強大的資金和文化背景,美術館還未開幕就首批購藏了價值5000萬元左右的中國當代藝術史代表性作品。陣容龐大的開幕展“無法缺席”和其后作為2011成都雙年展首場特別邀請展的“看望未來—四川美術學院文軒藝術獎學金獲獎作品展”、朱青生策展的“形態與意識—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第一回展”、“收藏天下—文軒當代藝術聯展”,以及文軒陸續將觸角伸向藝術拍賣、藝術擔保融資、藝術品代藏等領域的動向,都表明了其打造西部藝術產業平臺的野心。
國投信托有限公司
2009年,國投信托與北京保利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發行了第一支藝術品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信托”,開啟了國內藝術品基金井噴式的爆發。截止2011年,國投信托發行管理的基金已經達到12支,加之其他投資公司的進場,使得藝術品金融化已經成為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顯著特征。
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有限公司
作為首家中國專業的藝術品財富管理公司,在得到銀監會的認證許可后,邦文在金融創新領域成功的管理了民生銀行“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2號”基金,這支首創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不僅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更以為客戶贏取了25%凈利潤的佳績,成為業內一時無兩的理財產品。2011年4月,邦文與華西集團以有限合伙的形式組建了1億的私募基金,主投近現代和當代中國書畫。這是國內第一支有限合伙制的藝術品私募基金。
劉建華Liu Jianhua
2011年9月,劉建華準備了3個展覽:上海浦江華僑城的公共藝術計劃“無所遁形”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個人項目“嘯墻”;9月末,他將自己的作品帶出國門,參加了西班牙的“當代藝術的超現實與超現實主義”群展。可以觀察到,劉建華的作品逐漸在向傳統審美回歸,除了對社會和文化問題發言外,他正在力圖以新的觀念展現陶瓷這種手工工藝的內在魅力和它與當代真實生活的意象關系,這也是很多早年觀念性極強的藝術家發展的整體趨勢。如此看來,劉建華的實驗可以算十分成功了。
向京Xiang Jing
作為國內最活躍的女藝術家之一,向京在2011年多點開花。首先是出版了兩部著作《我看到了幸福》和《這個世界會好嗎》,前一本書與兩組有突破性的小型概念雕塑同時推出,后者則對應于同名個展,該個展也是向京三年來的第一個大型個展,在創作上進行了新的嘗試。此外,2011年向京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就是與瞿廣慈的自創品牌“稀奇”在北京銀泰百貨的第一家店開幕,成為藝術家自創品牌的開拓者。
比利安娜Biljana Ciric
2011年,比利安娜發揮了她獨立策展人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旺盛的精力將嶄新的藝術形式和精彩的作品帶入中國。她與曼徹斯特華人藝術中心合作的“未來機構”由曼徹斯特亞洲三年展贊助舉辦,繼續推動關于當前藝術體系中的對話與交流。在廣州時代美術館舉辦的“提諾·賽格爾”個展將獨特的“情景”形式引向中國。而與外灘18號十八空間聯袂呈現的“占領舞臺”則通過舞蹈作品中的各種規則建構了一種新的情境。
尹朝陽Yin Zhaoyang
2008年當代藝術遇冷,曾被過度熱炒的尹朝陽市場一蹶不振,從千萬俱樂部最年輕的代表者一度成為“市場毒藥”。沉寂的四年,讓尹朝陽得以潛心創作,2011年全面重出江湖。在臺北的林舍畫廊展覽“空山夕照”,尹朝陽新作 “大風景系列”全新亮相,吸引來多位臺灣資深藏家搶購;12月1日在家鄉河南博物館的回顧展性質的“尹朝陽1992-2011”也引起業內極大關注。
盧迎華Lu Yinghua
盧迎華已然成為青年策展人和評論人的代表。在2011年她主導策劃發起的展覽活動中, “小運動”堪稱一個亮點。這個關于當代藝術和理論的調查、研討、出版和展覽計劃,打破了當下“湊展覽、賣作品”的策劃路數,深入考察了觀念性和實驗性的藝術實踐,對于探討曾經發生過以及正在進行中的藝術和理論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耿畫廊TINA KENG GALLERY
大未來畫廊這塊金字招牌分家后,原合伙人耿桂英單飛成立了耿畫廊,不僅延續了大未來的原有定位,更在此基礎上有了新拓展。“第二代”吳悅宇也開始擔任藝術總監接手歷練。繼2009年10月位于臺北內湖的空間啟動后,2011年5月耿畫廊北京空間也重新開展。2011年,耿畫廊出現在了國內和港臺幾乎每一場大型藝博會上。
梁銓Liang Quan
2011年4月,梁銓在偏鋒新藝術空間舉辦了“祖先的海—梁銓新作展”。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進行抽象藝術創作的藝術家,梁銓的新作探討了細節的實在性,在對細節反復的琢磨和揣摩過程中,喚醒了對過去的記憶和情感。他在探索一種建構在細節趣味性上的綜合精神。作為中國抽象藝術和實驗水墨兩個領域中極其重要的探索者,梁銓是中國當代藝術不可或缺的一位藝術家。
王光樂Wang Guangle
2011年。王光樂除了參加第三屆藝術長沙之外,還在北京公社舉辦了自己的第二個個展,相較于他在北京公社的第一次個展(2009),此次呈現在形式上更趨于單純和極致,將刷新觀眾對于王光樂的創作的已有解讀,發現蘊于其中新的活力。王光樂的繪畫實踐從《水磨石》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其后的《壽漆》則加深了人們對他的印象。
馮夢波Feng Mengbo
作為中國最早擁有和運用電腦設備與技術的藝術家,馮夢波總是快人一步,在媒體藝術成為主流以前,他就已經完成和展出了許多重要的作品。2011年,他的最新個展“夢波2012”在今日美術館舉辦。梅賽德斯-奔馳也以馮夢波的作品為靈感啟發,與他聯手創作了新一期藝術角,融入了他從未放棄的版畫創作中“復制”的理念。馮夢波還用三維技術破解并重構中國古代藝術傳統,從不同角度探索書法藝術的可能性,并創作了兩款字體(點陣馮和矢量馮),開放對個人用途的免費下載。可以說,馮夢波對藝術領域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蘇新平 Su Xinping
蘇新平的版畫創作無論在商業還是學術上都獲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一直習慣于打破自己的局限,帶著個人獨特的繪畫風格,開始語言方式與媒介材料之間相互轉換的實驗和探索。2011年,在完成占據大量精力的教學工作和行政事務之余仍持續創作,參加了香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舉辦的“版畫系—中國版畫大師作品展” 和紅門畫廊的“和諧—2012年當代版畫年歷展第八屆”兩個群展。
魔金石空間MAGICIAN SPACE
魔金石空間在2011年成功舉辦了5個展覽,將具有嚴肅的藝術態度和具備敢于突破創造實驗精神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展現給觀眾。貝斯特·維瓦斯(Bestue-Vives)的個展“現實,行動”通過行為表演創新了理念。何岸的個展“乳房上各有一顆痣,肩頭還有一顆”通過改變空間原有結構并建構一條狹窄的通道來刺激觀眾的感官。畫廊還陸續展出了陳劭雄、劉鼎、胡柳、潘泓鋼和胡有辰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A4當代藝術中心
位于成都的A4畫廊是西南地區為數不多的畫廊中能在商業之外兼顧學術活動的畫廊。2011年共舉辦了“青年策展人系列展覽及學術研討會”、“2011青年藝術家實驗季計劃”、“2011獨立動畫研究項目”3個項目,共9場展覽。其中,“青年藝術家實驗季計劃”每年集中呈現10—15位優秀青年藝術家的實驗藝術現場;“2011獨立動畫研究項目”分為獨立動畫展覽、特邀動畫電影展映、學術講座和藝術家導演工作坊四個單元。
hi小店hi ART STORE
相對于門檻較高的畫廊,由藝術經紀人伍勁創辦的hi小店索性走下藝術崇高的神壇,不恥于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店。hi小店采用“以線上為主,線下并行”的運營方式,以10萬元以下的單價向平時對藝術品不敢問津的普通公眾推薦45歲以下年輕藝術家的原創作品。此外,還提供藝術品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服務。hi小店豐富了藝術進入生活的方式,真正做到了“藝術品服務于生活”。
HADRIEN DE MONTFERRAND
作為國內首家專業展示當代紙上藝術作品的畫廊,Hadrien de Montferrand在2011年相繼舉辦了蔡錦和毛焰的個展,在推廣和銷售中國藝術家紙質繪畫中已經初見成效。同時,憑借在西方藝術界深厚的人脈關系,畫廊不僅為中國藏家在西方專家和中國畫商之間建立了聯系,也為國內外的藝術家和收藏家搭建了廣闊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