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有點滑稽幽默的外表,卻掩飾著一顆勇敢堅定的心。粗短的四肢支撐著結實的身體,看似笨拙,活動起來卻那么的游刃有余。小小的身體:上能穿越路上灌木林中的一個個縫隙,下能挖掘鉆進獵物狹小的洞穴。小而精的它,不需多高大,不需再強壯,現在就是最好的。
壁畫上的勇猛者
臘腸犬存在的歷史,已經有數千年以上的埃及,在愛芙羅黛蒂神廟(Aphrodite,羅馬神話中的愛神)的石壁上,雕刻著一種身體長、四肢短,被埃及人稱為,“TECKLE”的犬只,后經過證實該犬種為德國臘腸犬的祖先。
短動物的畫像,在墨西哥、希臘、秘魯、中國大陸上都可發現此類臘腸犬的石雕模型及粘土制品。從德國古代羅馬人居住的遺跡上挖掘類似臘腸犬酌遺體化石上判斷,有人認為此犬為杜唐產的純種犬。
現在我們所了解的臘腸犬(包括順毛、剛毛和長毛),都來自德國。從它的名字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培育它們的最初意義——獵獾(dashs)犬(hund)。據史料記載,臘腸犬的祖先出現在18世紀,它們生活在德國的森的犬種,它們的身體狹長,可以在陸地上挖出獾的洞穴,并且十分勇猛,在與獵物戰斗時,它們會戰斗到死。后來,因為臘腸犬的驍勇善戰,也被用來捕獵狐貍。
早期的臘腸犬非常兇猛,因而經常被派去做危險工作。1812年,一位早期的養犬愛好者沃爾瑟博士寫道:“這些臘腸犬敏捷、好斗、勇猛且頑強,如果它的身材再高大一些,它真可能與任何獵犬交戰”。
挖掘的獵人
從15世紀開始臘腸犬一直在德國被訓練為獵犬。那時,護林員需要一種獵犬,不僅能發現獵物的蹤跡,嗅出獵物的氣味,而且要非常矮小,可以鉆到地下捕捉獵物。這種獵犬需要有一種相當勇敢的性情,能緊緊抓住獵物,并且能夠大聲地吠叫很長時間,使獵人確定它的位置,捕捉到獵物。這項工作需要一種勇敢的、能吃苦的獵犬。
起初用來捕獾工作的獵犬叫捕獾獵犬,護林員選擇了捕獾獵犬中身體最矮小的幾種(但腿相對較長的獵犬),然后將這幾種獵犬(Basset Hound)和英國的小獵兔犬(Beagle)進行繁殖。后來,最成功的雜交后代來自與瑞士獵犬的交配犬。瑞士獵犬是德國的太獵犬,正是從這種獵犬身上,臘腸犬繼承了靈敏的嗅覺功能。
臘腸犬有嗅蹤犬的鼻子和追蹤犬的天分,可以說是德國獵人夢寐以求的寵兒。早在1840年,它就被寫進獵犬血統全書中,1888年則成為德國Yeckel俱樂部的一員。早期的臘腸犬因為經常要對抗重達20~40磅的對手,所以體形要比今日看到的大些。在德國部分地區,人們仍以獵犬隊的方式,用它們來捕捉野豬。此外,它們也能逐鹿,以及追捕偶爾出現的狐貍:還有一種體形較小的臘腸犬,則用來追索兔子和鼬鼠。
來歷的不同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臘腸犬的祖先是德國產的古老獵犬,17世紀時就出現在德國了。由于這種犬善于捕捉獾,所以稱它為獵獾犬。
第二種說法認為原產于德國,從它的德文名稱來看,應該稱為達克斯犬或短腿獵犬。
第三種說法認為此犬和原產于法國的巴色持獵犬為同一祖先,它能以敏銳的嗅覺追蹤貍熊并鉆入狹窄的洞中去獵捕,因而繁衍成如今這般體長腿短的模樣。
遠播重洋的到來
1887年,第一批臘腸犬被帶入美國,引起了當地人們的狂熱。在那之后,臘腸犬的繁殖數量成倍地增長。到了1914年,臘腸犬已成為美國西敏寺秀場上最流行的10大犬種之一。可緊跟著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來臨,使德國人受到了史無前例的蔑視,臘腸犬也跟著成為歷史事件的犧牲品。受到牽連的還不止是犬,那些飼養臘腸犬的人,也成了眾矢之的,被眾人稱為“叛國者”,最終造成了美國臘腸犬和英國臘腸犬數量的銳減。
一戰結束后,一些美國的繁殖者又戰戰兢兢地開始了臘腸犬的繁殖工作,經過眾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這一犬種得以延續。可就在眾人興高采烈地慶祝臘腸犬發展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不過幸運的是,在那個時候,美國的繁育者已得到了法律的認可。所以,二戰的到來并沒有造成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而臘腸犬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
在臘腸犬遠播重洋來到美國的時候,德國臘腸犬的俱樂部尚未成立。到了1958年,臘腸犬已經成為美國四大最受歡迎的犬種之一,至今仍保持在前十名。直到19世紀中葉,德國成立了臘腸犬俱樂部,到19世紀后期,公布了該犬種的標準。此后不久,德國又成立了達克斯犬俱樂部(又稱為德國短腿獵犬俱樂部)。只是此時還只有短毛型臘腸犬這個單純的品種。
19世紀中期,臘腸犬成了英國王妃可因·亞歷山特拉心愛的犬種,并在20世紀初成為玩具型犬,受到犬迷們的歡迎,成立了小臘腸犬俱樂部。
強力熱狗火星塞
臘腸犬有個重心極低的身子,有人開玩笑說它有“兩只犬的長度和半只犬的高度。”乍看之下,或許會以為它是一條軟綿綿的熱狗,但它在追蹤獵物和扒土時絕對是一條硬漢。
在德文里,它的名字意為追逐之犬,也是德國的國犬代表。它像是一枚強力火星塞:加上松垮的皮膚,使它非常適合擔任地上搜尋或躲在轉角處守株待犬。平行的尾巴和背部,加上內勾的腳爪,非常利于扒樹根或鏟土。站立不動時,腿部看來有點外八字。典型的臘腸犬是無臭味、有光澤、身體重心低,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毛色和體形大小有多種變化,有剛毛、順毛和長毛型,毛色從紅、黑、黃褐色、灰白混色。花斑紋到雜色等等都有。
臘腸犬熱愛運動,容易相處,樂觀,是優秀的看守犬,對小孩較友善,態度熱情、占有欲強。雖然天生富有喜劇感,卻是嚴肅的看守犬,從英勇善戰到有勇無謀的臘腸犬都有。個性頑固,不喜歡聽從指揮,對一般家庭而言,較難以管教,公犬在戶外更有搶地盤的習慣。
臘腸犬對各種家庭活動都有強烈的參與感,如果你愛好園藝,那可要小心了,臘腸犬是不會放過在花園里翻動地面上或地底下任何東西的機會的。
多樣的外形
早期臘腸犬血緣混雜的證明可以在同時代的描寫中得到證實。這些描述列舉了臘腸犬毛發的顏色有許多不同(白的、黑的、黃的、紅的、有斑點的、有斑紋的),并且有些被稱為直腿犬或彎腿犬,有些則長出了蓬亂的毛發。
按照飼養德國血統獵犬的理念,理想的臘腸公犬應重7.72千的臘腸犬都要小上許多。而實際上,德國人特別喜愛體態較小的臘腸犬,有一種獵兔臘腸犬(Kanincken-teckel),體重不到3千克,深受德國人的喜愛,但在英國和美國卻見不到,它是專門用來獵捕野兔的犬。
在美國,對臘腸犬外型的限制則較為嚴格,那些體重在5公斤到7公斤之間的犬只,被親切地稱為“小個子”。每種體型的臘腸犬都有三種不同的毛質:順毛,長毛和剛毛。
剛毛臘腸犬:
剛毛臘腸犬是由毛發光滑的臘腸犬和德國杜賓犬或丹迪丁蒙犬(一種腿短、身長、話動敏捷的垂耳小犬)交配而成的。盡管這種丹迪丁蒙犬給臘腸犬帶來了許多好的品質,但有時培育出來的臘腸犬仍然毛發松軟,這對于需要一種短而硬毛發的臘腸犬飼養者來說仍然是一個問題。
迷你型臘腸犬的出現:
迷你型臘腸犬在臘腸犬的早期歷史上深受德國人的喜愛。但是在你型臘腸犬從德國運來,后逐漸被人們認識。
順毛臘腸犬:
早期的臘腸犬總的來說毛發是光滑的,但不久,飼養者開始引進毛發各異的品種,以適應當地的環境。比如說,長有硬毛的臘腸犬能在多荊棘的地方捕捉獵物,而毛發長的臘腸犬在環境中更具有隱蔽性。
長毛臘腸犬:
長毛臘腸犬于1883年出現在德國,馮·布魯諾上尉是記載中最早的飼養者。他說長毛臘腸犬的毛發顏色應與順毛臘腸犬的相同,但是毛發的長度應與一種長垂耳的西班牙獵犬相相似。據說長王臘腸犬是與一種體型很小的長發垂耳犬交配而成的。這種犬主要是用來獵捕鵪鶉的。
編后語
它足夠小,小得生活在樓房和公寓里也一點不覺得大,然而在街道、郊區或鄉村中,它又顯得足夠大。在戶外,臘腸獵犬勇敢、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在室內,它慈愛而敏感,安靜并友善。它聰明貼心與你相伴,它刨地打洞棘手問題一大堆。它就是圍著目標滿地打圈,像影子一樣跟著你的臘腸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