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您怎樣看待您這9年在央校的付出?
李慶明:9年的時間,我覺得自己在央校就像做了一個夢。在這塊能供我“試驗”的田地上,用自己的方式去實踐我的教育夢想。我所作的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民眾的認可。9年來我在央校做的主要工作是均衡一個“加減法”。所謂“減法”就是減負——減輕孩子們的課業負擔。“加法”就是一種發展的觀點,發展孩子們應該有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課程改革是必須的。
TA:能否談談您的特色教育?您推行這些理念的緣故是因為看見現實的哪些缺陷?
李慶明:我在教育上的終極價值追求并不是功利性的,不能單純地用教育現代化來概括我的教育理念。我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能夠實現學生天性的最大化發展,雖然未必能完全改變現行體制下的一切,但夢想和憧憬是一直存在的。
在央校9年,我推行了“都市田園教育”。所謂田園教育,強調的是回歸本源,釋放孩子天性。在現代化的世界中,讓孩子們能直觀地體驗溫暖;信息化技術可以用于支持教育,但并非唯一。我們目前的教育注重科學技術的成果,但并不包括價值觀。文化價值和特定的文化土壤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但我們的傳統文化被輕視是一個長期的問題。沒有文化根底,無根的現代化,這種失去精神基礎的科技和沒有文化根基的現代化是不值得推崇的。
比起帶功利性的學習,一個真實的世界對孩子來說更為重要。在田園教育中,我希望孩子們能不要過多地被現代化技術所支配。我們的生活已經被快節奏化,尚未意識到沒有現實生活氣息的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是很危險的。小時候的爬樹和游戲,這些童年時的直觀自然體驗正在被電腦游戲等現代科技的方式替代和剝奪,人的天然屬性被丟失,導致的結果將是可怕的,危險性的。我們對知識的概念也有誤解。比如我主張教給孩子生存智慧——這種智慧不是謀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是創造力、想象力、思辨能力。
TA:談談您的教育理念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李慶明:在央校中一定階段地推行了“公民教育”,這是我做的最為重要的事情。所謂“公民教育”其實是都市文明的內在。對于現代文明生活中人來說,公民素養其實是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若不正視,對我們的孩子未來是災難性的。小到走樓梯的次序、隨地吐痰,這些基本的素養缺失很多都是底線,小時候沒有培養好的行為到成人的時候還在強調是很丟臉的事情。從大方面講,公民教育倡導的是平等和尊重,個性的獨立自由,博愛與互助。其中關于民主法制的意識和理性的愛國主義也是我在德育教育中所強調的,讓下一代成為可靠的接班人。理性的愛國和團式的愛國是不同的,我希望孩子們能成為理性的公民,而不僅僅是逆來順受。這有點像硬幣的兩面,絕對的順民的背后是絕對的暴民。我們的德育觀念已經陳腐,需要向西方學習較為先進的公民觀。我致力于推行大家能夠認同的德育模式,讓孩子們能夠處理好個體、大國和自我的關系。
在央校的孩子們都享有小公民的獨立自由的權利,當然,自由的同時也是理性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我會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了解自由的真諦,而不是大而空的口號式的虛偽自由。我將啟蒙精神和理性思考結合起來,自由民主也必須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
TA:素質教育在減負的口號下喊了很多年,卻很大程度不得不讓位于應試教育。您是如何具體貫徹素質教育并均衡二者之間的矛盾的?
李慶明:素質教育必須落到實處。央校組織了各種合唱團、樂隊、舞蹈團和話劇團,成立5個學院,依據學生的天性和特長讓他們自由選擇和發揮。我希望素質教育能真正達到生動活潑的效果,防止學校走向片面的培養特長生的道路,而是在時間空間都能允許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完善個性的發展。
TA:談談您的期望。
李慶明:作為教師出身,我為此投入了太多。如果是弄權和功名,學校是做不好的。我期待未來央校的管理者能憑借知識分子的良知維護下去,學校才能有好的未來,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們受益終生。我希望未來十年,至少5年,教育改革的力度能更大一些,在制度上最大程度上杜絕應試教育,保護孩子們天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