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臺風于西北太平洋瘋狂生成的一個月,書市雖還說不上宛如臺風接二連三掃境,大書傾囊盡出,但情勢也差不多接近了。油價創新高、失業率上揚、痛苦指數破紀錄……現實越是嚴峻,越是需要具有強大吸力的商品沖淡苦悶、暫忘焦慮,譬如放煙火、演唱會,或者來一樁如火如荼的富二代李宗瑞連續迷奸女模事件。金錢、明星和不能說的性,沒有什么比這更受到媒體熱愛并作為大眾茶余飯后的話題了。
其實大多數臺灣人不太閱讀,一年平均只花一千多新臺幣買書,但出版社依然努力工作。8月,確實生成了幾本具備臺風級威力的大書。
引進版圖書,挾風帶雨而來
首先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成人版《暮光之城》”的限制級小說《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在七夕情人節全面上市。經過一波一波的網絡營銷、媒體報導、搶先預購活動(“情人節最佳禮物”),接著提前兩天在誠品敦南店舉辦首賣,現場特別裝置成該書男主角格雷的情欲密室“紅色刑房”,出版社該做的都做完了,據說預購期間已有“貴婦團”下單團購。這本讓英美熟女瘋狂,已售出三千萬冊的小說在臺灣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是否引發文化風暴?還是說臺灣根本尚未形成情色羅曼史的市場?答案足以牽動出版的下一步。
繼《阿特拉斯聳聳肩》、《自私的美德》,臺灣再出版艾茵·蘭德(Ayn Rand)另一部小說《源泉》。艾茵·蘭德,美國當代最具影響力也是最有爭議性的公共知識分子,二戰后重塑美國保守主義和經濟放任主義的旗手。“蘭德使我明白,為什么資本主義不僅是有效率和可行的,而且合乎道德。”美國聯準會前理事主席葛林史班說,他崇拜蘭德,以蘭德為精神導師。蘭德的小說和論述,都在為“自私”的合理與合道德性辯護,建構徹底的“客觀主義哲學”,她相信“人的存在是為了自己。人不應為別人犧牲自己,也不應為自己而犧牲別人”。
《源泉》寫在蘭德“圣經”級代表作《阿特拉斯聳聳肩》之前,她創造了一個建筑師霍華·德洛克,完美的高貴靈魂,是創造者,為自己而活,不計代價做自己,不依賴任何他人而存在;他炸毀被修改設計的建筑,他在法庭上雄辯滔滔,狠狠批判“二手貨”、“寄生蟲”和“利他主義”。
一本很挑釁的小說。失控的科學實驗、感染病毒而化為吸血鬼的人類,以及帶領人類擊敗吸血鬼的女救世主,加斯汀·柯羅寧(Justin Cronin)的科幻小說《末日之旅》首部曲是另一本挾風帶雨的大書,用版權經紀人譚光磊的說法,它是幾乎不可能的夢幻組合:“純文學的內涵與高度,加上通俗小說的情節安排、背景設定,和最上乘的說故事藝術”,故事使人逃離現實,或教人驚覺現實并沒有那么糟糕,至少我們沒有變成吸血鬼,還有好看的小說和電影。
通俗小說試圖與純文學水乳交融,不過純文學似乎還不愿意接受類型小說的染指。
所以《防守的藝術》究竟是純文學或是通俗小說?書名聽起來像是在探討防守,不過它是本以棒球為主題的成長小說,查德·哈巴赫(Chad Harbach)的第一本書,不過他寫了九年,九年換得一鳴驚人,獲亞馬遜網絡書店2011年百大編輯選書第一名、《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能源專家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在1991年寫出了一本《石油世紀》,來年即獲普立茲獎,至今被閱讀了20年,去年出版社還推出增訂版。然而石油故事已進入新的世紀,以日本福島核變和始于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作為引言,20年后丹尼·爾尤金交出《石油世紀》續篇《能源大探索》(上、下),上冊《石油即將枯竭?》,下冊《風、太陽、菌藻》,解釋現代能源天地的發展過程、說明氣候與二氧化碳如何改變能源天地,并預測未來的能源天地與過去會有多么大的不同。
經濟學入門書大排長龍,但亨利·赫利特(Henry Hazlitt)的《一課經濟學》推出的是50周年紀念版,在世界已經天翻地覆改變的時刻,歷久彌新。
再來看看幾本話題書:《被綁架的性》,社會學者蓋爾·黛恩斯(Gail Dines)調查大量色情雜志和成人影片、探訪色情網站A面商展、研究各種色情商品。她的結論是,A片不是解放,而是已經綁架了我們的性,從而形塑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性觀念與兩性關系,整個社會因此而付出代價。本書很適合搭配《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以及席卷大眾生活的“淫魔李宗瑞案”食用。
美國太空總署NASA火星漫游車好奇號在八月登上火星,降落點被命名為“布萊伯利”以紀念今年6月辭世的、經典科幻小說《火星紀事》作者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瑪莉·羅曲(Mary Roach)的《打包去火星》繁體字版熱度也隨之上升。寫過《不過是具尸體》、《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活見鬼》的瑪莉·羅曲是怪咖科普作家,她用諧趣幽默的方式帶出正確的科學知識,這很需要,因為我們需要科學知識,更需要笑。
海盜故事會變成議題,被賦予冒險的浪漫想象,以臺灣來說,功勞應歸于漫畫《海賊王》和電影《神鬼奇航》。不過《海盜村》不是天馬行空的故事,而是真實世界的海賊王,是加拿大自由記者杰伊·巴哈德(Jay Bahadur)“賭上生命”直入索馬里采訪海盜,與他們共同生活的一手報導,作家黃國華把它讀成一則“全球化的大反撲”與“國家公平正義的喪失”的警世傳奇。
華文作品新舊并出,豐富熱鬧
《豐子愷全集》是臺灣首度大規模出版的豐子愷作品。20世紀中國大陸兒童文學先驅豐子愷畢業于浙江第一師范,赴日學習日文、美術、音樂,大受日本畫家竹久夢二影響(臺灣三個月前才出版中國大陸知日作家劉檸《竹久夢二的世界》,引介這位日本少女漫畫開創者、大正時代浪漫代名詞)。豐子愷在臺灣知名度不高,但他是“林良爺爺”的偶像,他的《美好的老時光》影響林良甚大,而“林良爺爺”則是臺灣兒童文學的巨星、中央山脈,陪伴三代讀者成長。6~8月出版的豐子愷全集包括《豐子愷漫畫杰作選》十冊、《豐子愷兒童文學全集》七冊,收羅豐子愷童話《小鈔票歷險記》、散文集《中學生小品》、故事集《少年音樂故事》等。
《艾雯全集》則由《文訊》雜志出版。艾雯曾經是50年代臺灣最受歡迎的散文家、小說家,她的《青春篇》曾是一個時代的共同閱讀記憶,而她筆耕不輟,寫作到老,縱然市場不再,讀者已去,八十歲時仍出版《花韻》、《孤獨,凌駕于一切》、《老家蘇州》,共計十冊的《艾雯全集》系由艾雯女兒朱恬恬委由《文訊》編印以紀念2009年8月辭世的母親。
父女同臺演出,各自創作本土奇幻,再出版小說,這當然是個大新聞,這對父女就是文壇大佬級的小野和他的女兒李亞。
小野出版第一本小說《蛹之生》,并在一夕之間成為暢銷作家時,還是師大生物系學生。三十年后他已出版80本書,有30個拍成電影的劇本。今年7月因《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再度成為暢銷作家。沒有人知道他在與小說創作睽違多年后,在兒子和女兒的鼓勵和“指導”下,完成了八年前未完成的一部奇幻寫實小說《魔神摸頭》。用他的說法,這是一部暗喻臺灣在歷史洪流中,一直缺乏自我認同,孤立無援的孤兒處境的黑暗童話,灰暗、殘酷、暴力的“蛹之死”。
李亞則一直在寫《達貢城的英雄》,一直在等待機會出版,她說的是一個“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故事,一個出生在不需要英雄的亞勒米太平盛世的英雄布爾。布爾生錯時代,父母只好把他訓練成技藝高超的小丑,他當然不甘心當小丑,便出去冒險,對抗邪惡力量。
李亞會說故事,她的故事投射了七年級生面對現世的心情。但她有一個別人不太可能有的起點,就是得到很多“成功大人”的背書,譬如吳念真、駱以軍、劉克襄、甘耀明、張小燕、李烈……
謝曉昀的小說《神離去的那天》則沒有找名家推薦,只有一篇她的自序,講述為什么會有這本小說。那是生命中尋常的一天,她在關渡橋河畔看見了一尊尊神像漂流于淡水河,這就是小說的開端。小說分上卷和下卷,以縱向和橫向兩個不同的切面,用超現實的筆調,來挑戰她的家族史與臺灣歷史。謝曉昀已經寫過7部長篇,自謂“純粹的創作者、激進的阿修羅、規律的小說公務員”,她的文字、她的小說有一種撞擊人心的力量,但她的時代似乎還沒有來。
張萬康的小說有一大特色,就是讓學者、評論家、專業作家拍案驚艷,如獲至寶,適合作為研究對象,對一般讀者來說,讀起來則有點累。且看看臺北大學美術系教授楊凱麟寫的這段話吧——“(張萬康)以截至目前的三部著作創建一座妖冶的文字壇城,宛若活物的小說實境在書中肆意收放翻折,時而神怪斗法滿紙硝煙,時而哈棒揉豆通篇濕濡,又或臉一抹筆鋒驟轉地開起道德講座臧否古今人物,幾句之后突然嫻熟無比地切入網絡鄉民瞎掰喇塞生猛情緒與敏感話流之中……”
《ZONE》是張萬康繼《道濟群生錄》、《摳我》后推出的短篇小說集,出版社正式定調為“21世紀新狎邪小說”。
人生如閱讀,其實有許多選擇。“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的女兒是哈佛碩士、柏克萊博士,學成后順從內心渴望,做起烘焙師。易思婷《睡在懸崖上的人》是另一個相似的故事,她是臺大信息畢業,賓州大學計算機博士,滿足父母期待之后,開始響應她的最熱情的夢想——攀巖,幾年來幾乎以車為家,攀巖足跡遍及南北美和大陸。
拿到博士學位后還堅持不放棄的夢想,或許才是真正的夢想(所以父母會說,還是先念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