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哈飛、昌河的重組,由于彼此間生產資源的高度重合,難以形成有效的互補,當初兼并的成功也多由于行政的干涉而不是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辦事。
一切維持昌河汽車公司目前格局和發展現狀不變,包括昌河汽車作為獨立法人地位不變,昌河汽車公司與日本鈴木的合資合作不變,獨立的景德鎮總部生產基地昌鈴汽車企業生產資質不變,三個生產基地不變,品牌不變,目錄不變,承諾的所有發展規劃、發展項目、新車型不變。”
這是近日景德鎮市政府與長安汽車聯合發布的對于昌河汽車現有狀況的通告。昌河汽車的一切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起點。
1月13日,由于質疑昌河汽車的轎車生產資質會被轉讓出賣,昌河汽車生產工人罷工進而有了后續的長安派往昌河的高管紛紛調離和上面所發的聯合公告。一場風波暫時平息,昌河汽車也保住了自己的轎車生產資質,看似回到了沖突前的局勢,但是昌河與長安之間的整合不利也讓業內感到吃驚。
一年前,哈飛、昌河作為中航系并入長安汽車,長安也立馬有了底氣和實力重現其在微車市場上的輝煌,但是一年多的整合,并沒有讓三方的資源得到妥善的優化利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前10個月,長安品牌微車銷量41.6萬輛,哈飛微車5.8萬輛,昌河3.1萬輛,三個品牌銷量之和不到60萬輛,而排名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同期有著93萬輛的市場成績,看來很容易實現的目標,在市場面前剎羽而歸。
長安與哈飛、昌河的兼并及后續的重組,讓徐留平“大長安”的夢想有了施展的空間,但是重整的難度和復雜程度遠超過了兼并重整之初的構想。就如本次昌河事件,本來長安想為長安馬自達鋪路,但是在昌河的堅持和地方的保護下,昌河汽車的轎車生產資質得以保留,但是這份資質對于昌河來說,只能會成為今后的一個價碼,自從放棄微車為主流業務發展轎車后,昌河就已經走了下坡路;長安則被放到了浪頭上面對業內的質疑,雙方沒有贏家。
長安、哈飛、昌河的重組,由于彼此間生產資源的高度重合,難以形成有效的互補,當初兼并的成功也多由于行政的干涉而不是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兼并重組,是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再造,而不是簡單的數字的堆砌,雖然三者都是微車生產商,但是整體銷量仍然低于上汽通用五菱就說明了這一點。如果沒有合理的規劃,僅僅依靠行政的力量來促進行業整合,內部利益的紛爭就不會避免,內斗也會成為常態。
對于昌河來說,此次事件保留住的是一個名不副實的轎車生產資質,對于長安則是整體整合的失敗和今后的難度增加,而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則是兼并重組不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