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出來的6種女人病
女人的病大多是冷出來的!隨著天氣日漸轉涼,你是否出現了下腹墜脹、月經不調、痛經等各種煩惱?這很可能是宮寒造成的,10個女人中就有6個中招。宮寒不僅會讓你手腳冰涼、臉上長斑,且可引發50%以上的婦科病。
小腹明顯凸出
你全身很瘦,但小腹卻顯得很突出?這是宮寒惹得禍!因為子宮熱量不足,為了維護自身的生理機能,脂肪就充當起“護宮使者”的角色,子宮越冷身體就越需要囤積脂肪,從而引起小腹發胖。還有一些虛寒體質的女性不光小腹發胖,全身都有明顯發胖水腫。
痛經漸漸加重
痛經常常光顧你,觸摸小腹部還有冰冷的感覺?女人對溫度很敏感,特別是較低的溫度。寒冷天氣不注意保暖的直接后果就是宮寒,隨之而來的就是痛經,疼痛難忍,月經色黑有血塊,少數人還有反胃、嘔吐的現象。
例假從來都不準
經期不是提前就是錯后,月經量少,顏色偏暗?宮寒的女性每月的經期時間并不規律,多數錯后,不但量少,顏色也比較淡,精神狀況也不好,面色大多黯黃,小便比較頻繁。
進入性愛倦怠期
宮寒的人大多缺乏活力,經常感到全身沒勁,比一般人怕冷,尤其是手腳冰涼,平時還表現為性欲減退,性趣不高。
色斑越來越多
色斑多由宮寒血瘀形成,冷女人大多血行不暢,血瘀就會加重,越來越大,沉積的代謝產物和垃圾氣血越來越多,分布的范圍越廣,那深一塊淺一塊的色斑也會越來越多,臉色也不好。
久久不能當媽媽
中醫常說“暖宮孕子”,只要子宮、盆腔氣血通了,炎癥消除自然就懷上了。所以健康、“幸孕”的小肚子都是暖暖、軟軟的,而那些宮寒的女人則會遲遲實現不了當媽媽的愿望。
24小時“暖宮”計,升級女人味
女人之所以宮寒,與體質關系密切,如平日就怕冷、手腳容易發涼的女性,由于體內陽氣不足,很容易與宮寒結緣,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想讓子宮暖起來,需要我們進行全面的身體調理。
7:30
來碗暖和的滋補粥
建議怕冷、宮寒的女人在寒冷的早晨來一碗紅棗山藥粥。紅棗營養豐富,可補氣養血,山藥可補腎,紅棗山藥粥特別適合冬季養生調理,能起到氣血雙補、延緩衰老的作用。做法也簡單:山藥250克,紅棗15枚,粳米100克,白糖15克。紅棗沸水泡發,去核切丁;山藥去皮切丁,以醋浸之;將粳米煮熟時,放入雙丁,再燜煮20分鐘即可。
8:00
學日本女人用腹帶
女人到了一定年齡就要注重保暖,尤其是腰腹不能受寒,不妨學學日本女人堅持用腹帶。腹帶在日本非常流行,日本女性幾乎人手一條,它能夠保護我們女性最重要的部位——小腹和腰部,讓腰腹部溫暖舒適。這種腹帶通常是棉布質地,非常舒適。不過,腹帶應寬松舒適,否則,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影響下肢和腹部的血液循環。如果不習慣用腹帶,也可以在特殊的日子,在腰腹部貼上暖寶寶,也能改善因受寒導致的各種不適。
9:30
驅寒要保護好后背
久坐辦公室,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自己的后背。中醫看重“背要常溫”,因為背部有太陽膀胱經,一旦寒邪入侵背部,緊接著身體的“冷癥”感冒、宮寒等就接踵而來。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感冒容易肩膀痛,就是這個道理。辦公室最少不了的便是一條披肩,遇到室內氣溫低,或是背對窗戶時,就要趕緊披上,預防寒邪。除了守好“后門”后背要保暖外,我們脖子兩側背后、脊柱兩旁的位置存有風池穴、風府穴這兩個穴位,閑暇時或感覺后背發涼時可以將雙手搓熱,快速搓、捏這兩個位置。
10:00
冷天多做活血操
久坐傷身、傷血,因為長時間不活動,血液循環就會變慢,身體熱量就不能到達全身,時間一長,就會感覺手腳冰涼。久坐的辦公族要多起來活動,比如可以站著接電話,到遠處扔垃圾,用小杯子接水。如果不太忙的話,最好每隔1小時就起身活動一下,做一做活血暖身。動作1:單腿站立,另一只腿向后抬起,雙手上舉在頭頂處十指相扣,收腹挺胸,身體向后伸展,拉伸肩頸背部肌肉。動作2:雙腿前后分開,身體向前彎曲,左手撐在地板上,右手臂帶動整個身體向右側、向上伸展,眼睛看著天花板,伸展整個腰腹部和腿部肌肉。
12:00
午餐多選溫熱食物
陽氣不足、宮寒的女人,可適當吃點溫熱的食物,一是發熱的肉食,肉肉吃多了會上火,無疑是讓身體發熱的東西,如羊肉;二是熱情的水果,如栗子、龍眼、荔枝、石榴、菠蘿、榴蓮,有溫中散寒的作用,適用于痛經女性;三是帶芳香的調味品,如姜、蒜、蔥、茴香、桂皮、胡椒、花椒、韭菜、香菜、芥末,性熱或溫,大都可以發揮溫胃、御寒的作用,在寒冷的季節烹煮食物時不妨加入。在選擇午餐食譜時,不妨留意一下。
13:00
午休曬后背補陽
中醫認為,“前為陰,后為陽”,曬后背是最簡單有效的補陽方法,能讓人體的陽氣與天地之陽氣相通。經常手腳冰涼、吃了生冷食物就會腹瀉的人,多屬于陽虛體質,多曬后背能疏通背部經絡,驅除脾胃寒氣。曬后背時,最好別戴帽子,順便曬曬頭頂,通過頭頂的百會穴,可以把陽氣更多地吸進身體內。如果不喜歡曬太陽,午休也可以選擇打個盹,女性天生陽氣不足,充足的睡眠可以讓你有足夠的能力去抵抗外來的寒冷和疾病。
15:00
給腰腹做熱運動
“氣海”,顧名思義,就是養氣的穴位所在。氣海與兩腎相連,位于肚臍下方約3寸處,經常按摩不僅養氣血,還可以很好地填精補腎,讓人精力充沛。還可以將兩手掌搓熱,以肚臍為圓心,逆時針方向按摩,直到腹部感到溫熱,每天兩次,也可以培元固本,補氣養血,并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18:00
餐前喝杯姜茶
冒著寒風下班,一進家,可以先來一碗生姜紅糖水。將一塊洗凈的生姜切成極細的絲,置于加了水的小鍋中,大火燒開后,加入紅糖,再改以文火煨上幾分鐘,待姜汁溶入糖水中,便大功告成。這時,一定要趁熱喝下,發一身汗,體內的寒氣便會消散,人也就會通體舒坦起來。在寒冷的冬季,還可以養成餐前喝姜茶的習慣,餐前可以喝一杯姜茶(一片姜,以開水沖泡,趁熱喝下去),它可以主動化解寒涼食物或是涼性食物中的寒氣,在飲食上替你的子宮把好關。
19:00
兩款暖宮美食方
田七燉烏雞:田七二錢,丹參四錢,紅棗十枚,陳皮一片,生姜兩片,烏雞一只。將烏雞收拾干凈,放入滾水中煮五分鐘,取出;田七、丹參、陳皮、生姜片洗干凈,田七打碎,紅棗去核,材料放入燉盅,加開水,放入鍋內,隔水燉四小時,以少許鹽調味。
紅花暖宮蛋:取雞蛋1枚,打一個口,放入藏紅花1.5克,攪勻蒸熟即成。月經來潮的第二天開始吃,1天吃1個,連吃9天,然后等下一個月經來潮的第二天再開始服,持續服3-4個月經周期,可以疏散瘀血、溫暖子宮。
19:30
做家務多用溫水
從小媽媽就告誡我們,經期不能碰冷水,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光是經期,就是平常的日子也要避免用涼水。無論是洗碗、洗衣服,還是擦地,盡量多用溫水,有數據顯示,熱水是冷水清潔和殺菌效果的5倍,不僅舒適,還能預防關節炎和婦科病。
20:30
驅寒首選艾灸
一旦受了風寒,除了喝生姜紅糖水外,艾灸能溫經通陽,溫運氣血,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瘀散,因此艾灸能化瘀通絡,具有“溫通”的效果,在快來大姨媽的日子更適合。可以去藥店買來艾條,點燃,手持艾條在距離皮膚5公分左右的地方進行熏烤,以皮膚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標準。人體很多很重要的穴位都在肚臍以下,比如氣海穴、關元穴、神闕穴等,可以把它們當做重要的穴位來重點燒灼,每次熏10分鐘—20分鐘。
21:30
每天堅持健走
虛寒體質的人大多偏于安靜,運動過多時容易感覺疲勞。其實“動則生陽”,寒性體質者特別需要通過運動來改善體質。快步走是最簡便的辦法,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可以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使全身溫暖。最佳的健走時間應該是晚上,寬松、透氣的服裝和鞋子是必備的,每次健走要保持30分鐘以上。也可以在睡前2小時進行20—50分鐘的熱身運動,如瑜伽或一般性體操,來使身體發熱。
22:30
睡前泡腳30分鐘
中醫有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的說法。每天睡前泡泡腳,是一種最簡單而有效的暖宮方法。泡腳時別忘記在溫水中添點料:加入幾塊打扁的生姜,能散寒活血,溫暖全身;氣滯血瘀、陽氣不足的怕冷女性適合加點紅花和艾草,用法很簡單:將50克左右的紅花和艾葉放入紗布袋包好并捆緊,放到鍋中加入2升水,先用大火煮開,然后用小火煮10分鐘,取汁,將藥汁兌在溫度在40℃左右的熱水中,泡半個小時即可;而在泡腳水中加入果醋,也是很常見的做法,同樣有活血散寒、舒緩疲勞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