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金萍贍養老師28年的故事,無疑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兩句古訓最美好的現代詮釋。
“誰來了呀?”鐘炳堃的手在枕邊摸索著,尋找自己的老花鏡。
“還能是誰,我唄。念個報紙給您聽聽?”宋金萍小心地把老人扶起,拿起老花鏡替她戴上。即使已經失明十幾年,鐘炳堃還是習慣一醒來就戴上眼鏡。
“聽不清了。我都九十幾了?”老人有些犯迷糊。
“99了,過了年就要100歲了。百歲生日您想怎么過?”宋金萍笑著大聲在她耳邊問。
“我馬上要100歲了?我怎么覺得我還小呢?反正吧,我覺得像我這樣享福的老人真不多。我癱在床上,心疼你們啊。”說著說著,老人也笑起來。
像這樣如母子間的對話,常在69歲的宋金萍和他99歲的老師鐘炳堃之間發生。1983年,他把只教過自己一年的老師鐘炳堃接到自己家中贍養,如今已過去整整28個年頭……
一個學生的報恩
55年前,宋金萍就讀于北京王府井八面槽小學,鐘炳堃擔任了他六年級一年的班主任。時年44歲的鐘炳堃單身,無子女,學生便成了她的孩子。鐘老師對孩子們疼愛有加,給了不到兩歲就失去媽媽的宋金萍無限的母愛。
小學畢業后,宋金萍心里惦記著鐘炳堃,鐘炳堃也牽掛著他,兩人一直保持著師生情誼,常互相走動。
幾年后,宋金萍考取了當時的北京體育學院。一個周日上午,鐘炳堃到體院探望宋金萍,正好看到他從吊環上摔下,趕緊上前將他扶起,發現他身體乏力,滿頭虛汗。知道宋金萍是因為家庭困難給餓的,心痛不已的她含淚說道:“孩子,老師要讓你吃一頓飽飯!”
第二天,鐘炳堃又來了,帶來了自己平時辛苦積攢下的22元錢和一些零零碎碎的糧票。這些,幫助宋金萍度過了人生最困難的時期,也讓鐘炳堃在他心中的慈母形象愈加清晰明朗。“老師到現在還沒有結婚,我就要當她的兒子,長大后為她養老送終。”年輕的宋金萍暗暗下了一個重要的決心。
幾年后,鐘炳堃患了嚴重的青光眼,必須摘除左眼球。無親無故的她,一個人孤獨地住在醫院里,因為沒有親人簽字,手術也遲遲不能進行。看到這一切,趕到醫院看望的宋金萍心酸不已。他站出來履行了親人“職責”,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瞬間,宋金萍真切感受到了一種無法割舍的責任。
和妻子楊慧芳戀愛之初,宋金萍就將自己想贍養老師的想法告訴了她。善良的楊慧芳當時就表示支持,這也成了后來支撐宋金萍實現諾言的最大動力。
1983年,宋金萍的女兒宋旸一歲了,妻子從單位分到了一套房子。有了自己的房,宋金萍馬上把獨身的鐘炳堃接回了家里。一個特殊的四口之家至此形成。
全家總動員
“照顧奶奶,爸爸和媽媽做了分工。爸爸負責做飯,一日三餐;媽媽包下了奶奶的洗洗涮涮,包括端屎倒尿。”宋金萍的女兒宋旸從記事起,就和被她叫做“奶奶”的鐘炳堃住在一個房間。在宋旸看來,宋金萍夫婦的勞作異常平凡。小時候,她看在眼里;長大后,她也參與其中。
2000年,鐘炳堃的右眼也失明了。為了不讓老師在家有“陌生感”,十多年來,宋家的一切再沒變過樣。至今,老人仍可以靠記憶觸摸著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失明后,一臺收音機成了鐘炳堃最重要的生存“伙伴”。為了讓老人打發孤寂的時間,宋金萍多年來一共為老師買了7臺收音機。她時常意識模糊、晝夜顛倒,晚上常常聽收音機,同住一屋的宋旸可就苦了。每當這時,宋金萍就會握住老師的手講理:“旸旸明天要上班,您不睡覺她也沒法休息,休息不好怎么能更好地工作?”鐘炳堃當時會很快明白過來:“好,好。”可一會兒就忘了自己的承諾,又打開收音機,擺弄食品盒。
近來,鐘炳堃又“迷”上了撕手紙。把手紙整卷整卷扯出來,再搓成條。面對滿床紙條,宋金萍笑了:“她有些糊涂了,不能跟她較真兒。”99歲雙目失明的人,全靠宋金萍一家照料,很累人。宋金萍和楊慧芳說:“已經習慣了,這些日常小事牽扯不了多少精力。”
鐘炳堃還“偏心”,吃飯的時候,總把好吃的往宋金萍跟前放。楊慧芳笑著說:“老小孩兒了,沒人計較她。”
宋家的冰箱里,常年有鐘炳堃愛吃的冰糖葫蘆。晚飯后,宋金萍便會給她吃上兩粒。
每天,他都變著花樣為老師做可口的飯菜。早上一個雞蛋、一杯麥片;中午,有時吃上9個餃子或3個面包;臨睡前,床頭保準有一杯酸奶、兩片面包。
“家里一會兒都離不了人。”退休后的宋金萍夫妻仍然休息不下來。
鐘炳堃也越老越像孩子,只要身體一不舒服,哪怕三更半夜,也“金萍、金萍”地叫。宋金萍想過找個保姆替自己,可一是家里沒地方住,二是擔心鐘老師不接納“生人”,思前想后,還是自己照顧,心里踏實。
半世紀的承諾
鐘炳堃意識清醒的時候,最常提起的就是宋金萍小學六年級的逸事。高興的時候,還能清楚地說出手中的玉器“老壽星”是宋旸給她買的生日禮物。
“我最有福氣了,不是他們,我哪能活到今天?”這是清醒時的鐘炳堃最愛對外人念叨的話。“您的學生都來看您來了。”則是她最喜歡聽的話。這么多年來,每到老師生日,宋金萍都會把當年的同學請來給老師過生日。
2011年2月24日,鐘炳堃99歲生日。考慮到老師的身體現狀,宋金萍把老同學們請到了家里給老師祝壽……一群老小孩圍著一個更老的老小孩,唱著“祝您生日快樂”,在場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百感交集的眼淚。
“確實也挺累的,特別是自己的年紀也大了。”隨著年齡的增加,晝夜操勞讓步入老年的宋金萍也感到了疲憊,高血壓、糖尿病也悄悄襲來。鐘炳堃失明后,常常莫名發火,宋金萍都默默聽著,一次也沒有頂嘴。“一日為師,一輩子我都得尊敬她。”
最令宋金萍安慰的是,在夫婦二人的潛移默化下,女兒宋旸也非常懂孝道。28年來,她不僅從未埋怨過這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分走父母一半關愛的奶奶,相反,她對鐘炳堃和爸媽都孝順有加。
眼看鐘老師明年就要百歲誕辰,怎樣讓“母親”壽命更長,成了宋金萍最關心的事。“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只是教過自己一年的老師?”周圍的人,也從最初對宋金萍的不理解到后來發自內心地敬佩和尊重。
“我要當老師的兒子,長大后為她養老送終。”宋金萍無疑用自己28年的付出,很好地兌現了這句半世紀前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