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遠未到來。
我姑且做一回標題黨,以及大喘氣。我的觀點其實一直沒變:PC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且不斷進化。
幾乎每一年的秋天,我們都會聽到有關PC未來的討論:PC是否壽終正寢?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是否已經可以取代PC?在2012年,我們的答案依然是:否。
在2012年秋天,我們甚至還可以更加高調地歡呼:PC的下一次大發展即將到來。
本期雜志的封面報道標題是:“誰的末日?”我們列舉了近20個行將消亡的IT產品、技術和應用模式,但里面并沒有“PC”這個候選人。為什么PC不會滅亡?我們要暫時放開全局,去看一些局部。
在我們的評選中,上網本、MP4已經奄奄一息,傳統的家用臺式電腦、圖形工作站剛剛開始凋零。進一步拉近鏡頭,看看特寫:處理器、獨立顯卡、光儲存設備、傳統硬盤等部件,也正在黯然神傷。
顯而易見:PC始終在進行著新陳代謝,這也正是PC之樹常青的秘密。每一種具體的PC技術、形態、模式,都有其相對短暫的生命周期,但它們前有古人,后有來者,它們的發展進步,使得PC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運算、存儲、攜帶,這是多年以前PC產品持續發展的目標。現如今,這些問題基本被解決,或者是不再成為問題。
網絡、電池和顯示技術,是現階段PC乃至于整個IT產業所重點發展的目標。PC的形態,隨著這些核心技術的演變,開始變得千奇百怪,甚至不再是傳統PC的模樣,但不可否認,它們仍然是PC的一種。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大發展,與這三種核心技術的成熟密不可分。
人機交互、自我感知,這是下一階段(未來十年以上)PC發展的遠期目標。屆時,高速數據網絡無處不在,電池續航不再是問題,顯示更是可以隨時隨地,在這個時候,PC或許真的要消失于無形了:在電影《人工智能》、《阿凡達》中,都可以見到這種未來概念的產品。
PC的末日,有可能有兩種結局:PC不復存在,或者PC無處不在,但已經沒人記得PC這個名字。
無論如何,PC都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創造了一個人類歷史上信息量增長最快的時期,它改變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2012年9月,是《微電腦世界》雜志創刊27周年的紀念日。感謝廣大讀者多年來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持,我們的雜志也如同PC一樣,新陳代謝,與時俱進。過去一年來,我們嘗試在iPad、iPhone、安卓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來制作全新的互動雜志,相信每一位閱讀過它的讀者,都會感受到雜志旺盛的生命力:雜志的末日,還遠未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