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指陰歷),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蟄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開始,此時氣候已漸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陰冷,開始有白霜出現。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使氣溫驟降。
起居養生
1.注意保暖
霜降時節,氣溫漸低。美麗“凍”人要不得。要特別注意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不要穿太緊的衣服,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
2.保養腸胃
由于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易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同時,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耗熱量增多,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胃腸功能。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為吸入冷空氣而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破壞腸胃黏膜的防御屏障。
飲食養生
俗話“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養生,淡補即可,進補要以“潤燥、固表、益氣”為主,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食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若想收斂陽氣可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姜、辣椒、芥末等。
運動養生
勞逸結合 適量運動
秋季晝夜溫差變化比較大,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有助于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讓人更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后的氣候變化。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極拳等,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精神養生
肺與秋氣相應,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常會讓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之感,易產生抑郁情緒,所以還應注重調攝精神養生。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的養生素質,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以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
1.虛寒體質的人通常會感到手腳冰冷,可服用中藥來調理,如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四物湯、理中湯等。不過最好還是請中醫師開藥比較好。
2.晚上睡覺前,記得泡泡腳、泡泡澡。在熱水中加入生姜汁或甘菊,肉桂、迷迭香類精油等,皆可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
3.按摩穴位能暖身。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位于手背手腕上,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用中指用力按壓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溫和身體。另外按揉涌泉穴、勞宮穴、氣沖穴,拍打腎俞穴都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