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介石的故鄉浙江奉化溪口鎮三里長街上,有兩處蔣氏遺跡,那便是玉泰鹽鋪和豐鎬房。雖然蔣介石生在玉泰鹽鋪,但在蔣家分家時屬于蔣介石房產的卻只有豐鎬房。
“素居”是蔣家祖宅,與玉泰鹽鋪相距約五百米,為一幢二層小樓,有房十余間。蔣介石的祖輩有三兄弟,屬“斯”字輩,依次取名為斯生、斯水、斯千,起房名依次為夏房、商房、周房。斯生子名肇余,斯水無后,斯千生二子,長子肇海,嗣于斯水,次子肇聰,承接自己的香火,三家房名依舊。
蔣介石的父輩,肇海無子,肇聰生有介卿、介石二子,于是以介卿過繼給肇海,為夏房,介石繼承周房。蔣介石之弟瑞青出世后,周房又一分為二,名豐房、鎬房,乃取周文王建都豐邑、周武王建都鎬京之意。瑞青夭亡后,合稱豐鎬房,由蔣介石獨撐門面。以前人們常說蔣介石很早就有帝王思想,竟不知,在取名豐鎬房時,蔣介石才虛齡10歲。
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蔣介石已經掌握國民政府的大權,便有想法對豐鎬房進行擴建。為擴建豐鎬房宅邸,蔣介石特地在溪口上街新造了樓房,動員周圍的鄰居拆遷,好給蔣家騰出地盤。鄰居們得知蔣家擴建房子的事后,都紛紛讓出自己的宅基地,可是隔壁賣千層餅的周順房的主人卻不愿意騰出自己的地盤。
這周順房是何人的?原來,周順房的主人與蔣介石都是兒時的小伙伴,并且和蔣介石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并不把他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人物。周順房的主人接到拆遷通知后,曾放出風涼話:“瑞元(瑞元是蔣介石的小名)當皇帝了,他讓我搬,我不得不搬……”并執意要讓蔣介石親自來說。蔣介石聽后嘆曰:“遷不遷由他去吧。”
手握大權的蔣介石很熟悉這位鄰居的脾氣,拿他沒有辦法。所以,周順房沒遷,而豐鎬房也就被逼凹進去了這一角。如今,這家餅店打起了牌號“蔣氏鄰居——周順房餅店”,到現在還釘在那里。于是,有人調侃說,這周順房應該算得上是中國現代最牛的“釘子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