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
兩天高考下來,媽媽沒有看到你像三年前中考后那種興奮的表情,而是看到了你撲簌撲簌的淚水……你高考失利,這本在媽媽的預料之中。但媽媽也心酸、迷惑,更有不甘,媽媽無數次叩問自己:這就是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品學兼優,中考時以522分考入重點高中重點班的那個讓我引以自豪的兒子嗎?
我們都應冷靜下來,媽媽想陪你回想一下三年來的生活軌跡……就算是痛定思痛,以利再戰吧。
記得高一開學時,媽媽爸爸把你送進學校,交給重點班級的班主任,那時我們三口是多么興高采烈、喜不自禁啊!以你的成績,三年后順利考入重點大學是沒問題的。從此,媽媽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感覺兒子的一只腳已經踏入了高等學府的門檻。我們各忙各的,除了開家長會,媽媽一學期也不曾踏進校門一次。只因為那時在媽的心中,你是個上進、懂事、勤奮的孩子,媽媽哪有不放心的?全然不知你尚顯稚嫩的心里,自滿自傲以及放任的情緒在潛滋暗長著。當一年級期末接到老師的電話,得知你成績大幅下滑,我是多么驚訝:你的名次由入學時的100多名降至500名以外。
交友不慎,漸漸地讓你滋生出無原則的“哥們兒”義氣,以致學習不專心,追求享受,甘于平庸。兒子,你一定記得那天晚上回到家里,我們母子之間的那次長談吧?我聲淚俱下,你卻一臉不屑。我第一次感覺到了你的逆反心理,心里竟是那樣的忐忑和恐慌。當你無視爸爸的訓斥奪門而出,一夜不歸時,你可知曉媽媽的心是何等的焦躁、何等的痛楚?
后來,類似這樣的談話又有好多次,你有所醒悟,但你已感覺到學習非常吃力。倏忽間,高考來臨,你匆匆上陣,馬失前蹄。要知道,高考是對考生綜合素質、綜合實力的大檢閱,而要保證這一切,扎實的知識是基礎是前提。你的基礎知識不牢固,有斷層,難怪你說在考場上大腦時而眩暈時而空白。
兒子,你以高考失利為代價,換取了一份沉甸甸的教訓。媽媽也從望子成龍的希望與失望中,悟出了一些平時總被大多數家長忽視的道理。
記得你剛考入高中時,媽媽懷著十分喜悅的心情寫的那篇《家有小兒初長成》的文章發表在報紙上之后,引來不少人羨慕的目光,文中我有這樣的一段描述:我不指望兒子如何出人頭地,對他的要求第一是健康快樂,其次是人品端正,最后才是優秀和成才。每天,看著兒子早早起床,精神抖擻地走出家門,看著兒子的身影飛一般融入晨曦中,我心里總會浮起一陣欣慰。16歲的孩子,這是一個介于孩童和成人之間的年齡,是一個應該得到更多尊重和理解的年齡,是需要社會和家庭好好幫扶的年齡,也是一個值得付出辛苦去換取歡樂的年齡。我為有這樣一個年齡的兒子而滿心歡喜,而充滿信心和力量。
如今,再次讀到這些文字,心里竟有難以名狀的滋味。
兒子,你爸爸曾提醒我不要對你太溺愛、嬌慣,我總是不以為然。對于你的特立獨行、你的沉默執拗,我把它當做是青少年時不可回避的心理跡象。但對你學習沒有起色,媽媽卻是心急如焚。
直到高考下來,看到你眼里盛滿淚水,聽了你的高考的作文命題《給我們爬起來的自由》,媽媽心里才有一絲慰藉,且不說你的這個命題是否切題,僅從你選取敘事的角度,媽媽看出了你希望爬起來的勇氣。媽媽也會反思,從今年高考作文命題里深深反思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對待孩子的“出事”,學校、家庭、社會該以一種怎樣的態度、怎樣的方法,去關注、去幫扶……
兒子,讓我們共同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奮起。把那些錯誤忘記的最好方法是絕不回頭,最徹底的改正是永不重復。
媽媽給你爬起來的自由!
你的媽媽
許震宏摘自《男生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