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極探險,薪酬微薄,需要在極度寒冷、危機四伏、數月不見天日的地區工作,不能保證安全返航,如若成功,獲得的僅僅只有榮譽。
——沙克爾頓
這則啟事,刊登在《泰晤士報》上。沙克爾頓沒有想到,短短幾天,報名者竟達5000人之多。
經過認真、嚴格的挑選,沙克爾頓最后確定了27名船員。
1914年8月1日,連沙克爾頓在內的28個勇士,乘木船離開倫敦。沙克爾頓把木船命名為“堅毅號”。12月5日,“堅毅號”離開南喬治亞島,探險隊預計,497天之后,才能重新踏上陸地。
1915年1月8日,“堅毅號”到達南極洲邊緣的威德爾海,身陷冰川之中,動彈不得。隨冰雪漂移了10個月,其中包括南極長達數月的漫漫嚴冬。在夜晚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聊以蔽體的船體,最后也被巨大的冰坨壓毀。
10月27日,沙克爾頓下令棄船。11月8日,隨隊攝影師赫黎,冒險潛入困陷冰海的木船,搶救回部分珍貴的底片。11月21日,“堅毅號”沉沒。
探險隊員嘗試徒步橫越冰川到大海,每天,他們連3公里都走不了,體能消耗非常大。沙克爾頓毅然決定,不再前進,就在浮冰上扎營。
在食品、衣服、遮蔽物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沙克爾頓和船員整整露營5個月。為鼓舞斗志,沙克爾頓談笑風生,不時地在冰上翩翩起舞。此時,所有的食品已經吃完,只能靠企鵝肉與冰雪維持生命。
當探險隊員隨冰塊漂浮到北面的開闊水域,他們立即搭上棄船時搶出的3艘小救生艇,經過7天艱苦的海上航行,勉強抵達荒蕪的大象島。這是一個遠離航道的無人島嶼。
眼見船員們的體能與精神瀕于崩潰。1916年4月24日,沙克爾頓決定,與另外4名船員一起,乘坐救生艇“加蘭號”開始一項幾乎是不可能的自救行動,目標是橫渡約一千三百海里濁浪滔天的海面,到設有捕鯨站的南喬治亞島求救。
臨行前,沙克爾頓寫下一張字條,交由一個船員收存。同時約定,20天之后,如果他們沒能返回,到時候再打開。字條上寫著:“我一定回來營救你們,如果不能回來,我也盡己所能?!?/p>
5個人在狂風怒海中航行了二十幾天,“加蘭號”終于到達南喬治亞島人跡罕至的南岸。因風浪太大,“加蘭號”無法靠岸,他們不得不在救生艇上苦熬一個晚上。
捕鯨站設在南喬治亞島北岸,幾個面帶冰屑、手腳幾近麻木的人,在沙克爾頓的帶領下,僅靠一根繩索、兩把冰鎬,終于登上了岸。兩個體弱的隊員被留下,其他兩個隊員跟隨沙克爾頓,在36個小時內,奇跡般地橫越42公里高山冰川,走過從無人跡的南喬治亞島內陸,準確抵達北岸的達史當尼斯捕鯨站。
望著3個從天而降的“雪人”,捕鯨站站長驚異地說:“你們是誰?”
走在最前面的人說:“我是沙克爾頓?!?/p>
這一天是1916年的5月20日。
5月23日,尚未恢復體能的沙克爾頓,迫不及待地接回留在南喬治亞島南岸的兩個隊員,準備借船前往大象島,營救留在那里的23名船員。
人們要他留在捕鯨站,由別人前往營救,沙克爾頓堅決不同意,他說,他答應過他們的。
因為風浪太大,前三次營救均告失敗。
8月30日,第四次出發的營救船只,終于駛近大象島。沙克爾頓盯著前方,隱約有了人影。沙克爾頓清點著人數:1、2、3、4……23。
“他們都在那里!他們都在。”
事后,有人問及這些船員,是什么力量讓他們能夠支撐這么久的時間?一個船員說:“我們堅信,沙克爾頓一定會成功,他有這個能力,萬一失敗,我們也知道他盡力了……”
船員的話與那張未打開的字條,內容極其相似。問及那個保存字條的船員,超出預計時間很久,為何仍未打開字條?他說:所有人堅信沙克爾頓會成功的……
從1914年8月1日啟航,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隊員,這場被永載史冊的航行與絕境再生的故事,歷時兩年零一個月。
這是一次失敗的旅行,卻成就了人類歷史上誠信的典范。
孫強摘自《世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