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闖北的他,曾經非常渴望能擺脫鄉村的貧窮,在外面的世界闖出自己的天地。而命運好像和朱銀全開了個玩笑,硬要將他從外面的世界拽回來。陰差陽錯,他當上了云落小學的唯一代課老師,在地震中,他和當地村民用雙手刨出了7個娃娃。他說,如果可能,他愿意做一輩子的代課教師,希望自己鄉村的孩子能和其他學生一樣,走出這個貧困的旮旯。
今年34歲的朱銀全是彝良縣角奎鎮發達村云落小學唯一的教師。發達村3個苗族社的孩子都在這里讀書,學校現有22名苗族學生,其中7人讀一年級,15人讀幼兒班。多年來,學校都沒有招到既懂苗語又懂漢語的教師,朱銀全是云落小學第一個“雙語教師”。
他進過廠挖過煤
34歲的朱銀全,一米六不到的個子,矮小的身材讓別人對他的英雄事跡更加刮目相看。1976年,朱銀全出生在彝良縣角奎鎮發達村三角組的苗寨,在他年紀尚小時,父親將他送到了如今的云落小學,開啟了他學習之門。
小學畢業時,他以20多分之差與初中無緣,回到家后,朱銀全找到了在家的父親:“能不能讓我再補習一個六年級?”答案是否定的,父親讓他在家放牛、放羊,不服輸的他,并沒有服從父親的安排,毅然選擇去貴州背煤。
那年,他16歲
在貴州的小煤窯,個子矮小的他,每趟背著45公斤左右的煤塊,在礦洞中穿行。他感覺很累,盡管每天的收入能達到18元,他還是放棄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之后,他去過福建、廣州、深圳等地,他進過廠,挖過煤,也幫人打過礦。經歷豐富的他,由于只有小學文化,在工作中經常受到別人的白眼。他說,自己在外打工的收入一般都維持在2000元左右。去年,他來到福建漳平,承包了一個磚廠,準備自己當老板,而正當他生意剛起步時,妻子王義梅在家用刀切豬草時,右手5根手指全部被切斷,他連忙趕回了云南老家,帶妻子前往醫院治療,盡管花了2萬元左右的積蓄,妻子的傷病如今仍然沒有痊愈。
看到妻子的傷病,他和自己的母親、哥哥商量,決定帶著妻子和10歲的女兒前往福建繼續自己的事業。好像命運和他開玩笑,硬是想讓他回來云南老家,今年上半年,母親去世了,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了那片再熟悉不過的苗寨。
學校唯一的代課教師
呆在家中的朱銀全心里在想,是不是自己今年的運氣不好,家里老是出事。于是,他作出了一個決定,留在家中一年,等待來年自己運氣好轉,再去外面闖蕩。
今年8月底,發達村的三家組和云落組的兩名組長找到朱銀全說,希望他能留在村里給兩個村民小組的村小學——云落小學擔任代課教師。朱銀全心里很清楚,那是他的啟蒙學校,也是自己闖蕩這么久見過條件最為艱苦的學校之一。在云落村民小組,一所一間教室、一間廚房的一層土坯房學校進入我們眼簾。朱銀全和當地村民對該所學校的歷史和代課老師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介紹,學校是1957年建校,直到2006年,當地村民才對學校進行了翻新,只不過采用的還是土坯房。
在朱銀全擔任代課老師之前,該所學校先后有幾名老師前來任教,其中最長的一名教師在該學校風雨兼程數十年。而后,朱銀全的表哥王義明、王義明的大女兒、王義明的侄兒先后都擔任過該校的代課老師,但是時間都不長。有些外地老師要么嫌棄學校的教學條件差,要么嫌工資低,都不愿意和這里苗寨的孩子長期生活下去。學校很小,只有一間教室,也只有一年級和學前班的學生。
在經過深思熟慮后,朱銀全答應了兩個組長的請求,留下來當上了學校唯一的代課老師。9月1日開學時,朱銀全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批學生,他們分別是7個一年級學生和15個學前班的學生。一年級的學生分別是王躍友、王圣芳、王圣潔、張萬武、韓萬銀、李晉波和張杰。開學第一天,他非常留心地記住這些孩子的名字,同時給他們講述開學的第一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原本想將教室修好再給孩子上課”
開學的前幾天,一年級的孩子和學前班的孩子在同一間教室內聽課,課程和作業的內容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學前班的孩子不需要參加考試。
云落村民小組距離縣城大約25公里,在平常,村民們外出回家,一般是搭車到山腳下的發達村,然后再爬2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回到家。孩子們在這里上完一年級的課程,隨后便會轉到大寨小學上二年級。
9月7日上午,朱銀全給孩子們上的語文課內容是認識“人、口、手、足”這些漢字。11點多,學校的15名學生回家吃飯,另外離校較遠的學生在教室里,吃起他們從家帶來的飯菜。他安排好孩子們吃飯的問題后,自己前往二舅子家吃飯。當他走到二舅子家門口時,飯菜都已經擺在桌上,可就在這時,地震發生了!
孩子們的身影在他腦海里迅速閃過,他想:糟了,孩子們還在教室。還未來得及和二舅子打招呼,他迅速地向學校沖去,40秒左右的時間,他跑到了云落小學的所在地,孩子們的救命聲讓朱銀全揪心不已。
其實,在地震發生前,學校教室年久失修,下雨天已經開始漏雨。他做過一個計劃,在星期一時,對前來上學的孩子們說,放假一天,并召集當地的村民前來修好房屋的磚瓦后,再帶孩子們到教室上課。
雙手刨出7個孩子
到了學校,朱銀全傻眼了,土墻已經倒塌,屋頂的木椽子全部被掀翻,瓦片全部落入教室。
他說,那一刻他心里非常害怕,但是想起自己是一個老師,他不能退縮。周邊的房子離學校不過三五米,11名村民很快到了學校。他們一邊搬磚瓦,一邊察看孩子的情形。
云落組組長王義輝說,他當時正好放牛回來,聽到喊聲,連忙丟下牛跑過去,朱老師指揮孩子在哪個位置,村民們負責救人。
朱銀全說,最初是用鋤頭刨土,刨了一陣子后發現一個學生的胳膊,他怕再用農具會傷到孩子,大聲呼喊:“不要用鋤頭了!用手刨!”就這樣在教室里的七個孩子依次被挖出來。7個孩子,有4個被救出,其中兩人輕傷、兩人重傷。而非常不幸的是,有3個孩子已經遇難。那3個孩子靠著最里面的墻,頭伏在桌上,頭都被壓扁了。
不久,當地村民開著面包車趕到現場,朱老師和受傷孩子的家屬一道送孩子去醫院。在羊角組的山路上,由于道路塌方,車子被堵住,朱銀全只好和鄉親們交替背著受傷的學生步行十多公里,最后通過搶險救援車輛將孩子們送到彝良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在醫院,朱銀全日夜守護在4個受傷孩子的身邊,他期盼著他們能早日康復。在他的心里,學校的22個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盼著孩子們能成棟梁之才
在這場地震中,朱銀全成為當地的英雄。盡管如此,他的話里透露出的仍然是他的質樸。
曾經想通過自己闖蕩的他,如今再也不愿意,他說,自己這輩子就是沒有那種命。看到學校教室的倒塌,他非常揪心,希望相關部門能幫當地村民再建一所不再是土坯房的校舍,能早日恢復學校的教學工作。
他說,如果可能的話,希望自己能在云落小學做一輩子的代課老師,不為別的,他希望自己村小組的孩子們能在自己的手里學習到漢語,當他們轉到大寨小學時,不會落下課程,也期盼著孩子們能成棟梁之才。在這兩個村民小組,到目前為止,還只有兩名走出去的大學生。
9月10日是教師節,在他當教師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他并沒有心情去享受屬于自己的節日。盡管他已經盡到屬于教師的職責,但是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受傷的孩子,已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傷痛。
摘自《生活新報》
(編輯 劉小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