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生殖健康咨詢師,是指在生殖健康領域為個人、家庭或群體提供計劃生育和母嬰保健等方面的知識和信息,開展生殖健康教育,監測生殖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幫助服務對象制訂生殖健康促進計劃并協助落實的人員。設立生殖健康咨詢師這一新職業,建立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對于加強生殖健康咨詢師隊伍建設,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本刊特開辦“生殖健康咨詢師”專欄,設立相關問題,為廣大計生人員或想考取生殖健康咨詢師職業等級的人員,提供參考意見。
1.什么是生育保險,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包括哪些?
生育保險是通過國家立法規定勞動者因生育子女而導致勞動力暫時中斷時,國家和社會及時給予物質幫助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我國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包括兩項,一是生育津貼,二是生育醫療待遇。
2.為什么要積極推進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關系到廣大女職工的切身利益,對社會勞動力的生產與再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護作用。我國生育保險工作的實踐證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行生育費用社會統籌和社會化管理服務,對于均衡企業負擔、改善婦女就業環境、切實保障女職工生育期間的基本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等工作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3.《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對公民生育權的保護做出了哪些系統、明確的規定?
①依法生育的權利;②實行計劃生育男女平等的權利;③獲得計劃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和教育的權利;④獲得避孕節育技術和生殖保健服務的權利;⑤獲得知情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服務的權利;⑥獲得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規定的獎勵、優待、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的權利和平等發展的權利;⑦公民實行計劃生育,享有其人身權、財產權不受侵害的權利;⑧獲得法律救濟權利,即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權利。
4.生育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人權,其體現在哪幾方面?
①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公民有權利選擇生育與不生育,禁止歧視、虐待不生育的婦女;②自由而負責地決定生育子女的時間、數量和間隔,并獲得這樣做的信息和方法的權利;③在生育權問題上夫妻之間享有平等權利;④生殖健康的權利,包括獲得科學知識和信息的權利、獲得避孕節育、生殖保健技術服務、咨詢、指導的權利。
5.《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規定的公民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主要指哪些?
主要指生育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如婚前醫學檢查;依法結婚后始得生育;生育不得違反法定條件;對于患有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遺傳性疾病和其他危及下一代健康的疾病,應終止妊娠;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生育第二個孩子應申請批準等。
6.實行計劃生育的夫妻可以享受哪些獎勵?
①公民晚婚晚育,可以獲得延長婚假、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②婦女懷孕、生育和哺乳期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特殊勞動保護并可以獲得幫助和補償。公民實行計劃生育手術,享受國家規定的休假,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給予獎勵;③自愿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國家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按照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規定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的獎勵。
7.實行計劃生育的夫妻可以享受哪些社會保障?
①國家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促進計劃生育;②國家鼓勵保障公民舉辦有利于計劃生育的保險項目;③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根據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在農村實行多種形式的養老保險辦法;④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發展經濟,給予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支持、優惠;⑤對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家庭,在扶貧貸款、以工代賑、扶貧項目和社會救濟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⑥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
8.公民實行計劃生育手術應如何休假?
①放置宮內節育器,應手術后休息2天;②取宮內節育器,應術后休息1天;③輸精管結扎,應術后休息7天;④單純輸卵管結扎,應術后休息21天。
9.村(居)委會在免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的職責是什么?
①發放避孕藥具;②組織已婚育齡婦女進行孕情、環情檢查;③積極動員育齡群眾接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并協助做好術后隨訪;④積極幫助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的群眾進行治療,并幫助解決其家庭的實際困難。
10.要全面、準確地掌握生育政策的各項規定應注意哪幾個方面?
①應注意其適用范圍;②應注意一般規定與特別規定;③應注意法律法規對生育政策的排除性規定;④應注意再婚家庭的組成情況;⑤應注意跨省對象的生育政策規定;⑥應認真把握生育政策。
11. 村(居)委會在生育政策咨詢與服務中的職責是什么?
①協助已婚育齡婦女辦理《生育服務證》,指導其填寫相關表格,出示相關證明;②告知符合政策可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夫妻持《生育服務證》到鄉鎮(街道)計生辦進行登記;③告知符合政策可再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在未懷孕前填寫《再生育一個子女申請表》;④在接到《再生育一個子女申請表》3個工作日內送鄉鎮(街道)計生辦;⑤在村(居)計劃生育公開欄公布當年生育的夫妻名單、所生孩子孩次、性別;⑥在村(居)計劃生育欄公布當年按政策可再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名單。
12.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是什么?
①本人及配偶均為農業戶口或界定為農村居民戶口;②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2001年間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法規和政策生育;③現存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或子女死亡現無子女;④年滿60周歲。
13.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是什么?
對符合條件的獎勵扶助對象,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標準發放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為止。已超過60周歲的,以獎勵扶助制度在當地開始執行時的實際年齡為起點發放。
14.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①統一政策,嚴格控制;②公開透明,公平公正;③直接補助,到戶到人;④健全機制,不斷完善。
15.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扶助對象資格確認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①確認獎勵扶助對象的政策制定權限在國家和省級人口計生委,省級以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放寬或縮緊政策;②從嚴把握政策,務必資格確認的相關材料和手續齊全,真實可靠,確認有據。對生育史、婚姻史復雜的人群嚴格查證,審慎把握;③嚴格規定程序進行資格確認,確保公平、公正、透明;④資格確認以縣、鄉(鎮)人口計生部門為主,必須嚴格把關,責任到人。
16. 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的資格確認必須履行的程序是什么?
①調查摸底;②本人提出申請;③村(居)民委員會審議并張榜公示;④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初審并張榜公示;⑤縣(市、區)人口計生部門復查審核、確認并公布;⑥地(市、州)人口計生委抽查和匯審;⑦省(區、市)人口計生委抽查和邏輯審核、備案;⑧對已審核不符合資格確認條件的對象進行確認回訪。
17. 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中已享受獎勵扶助對象及退出人員的年審程序有哪些?
①村(居)民委員會核查并張榜公示;②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核查并張榜公示;③縣(市、區)人口計生部門審核、確認并公布;④地(市、州)、省(區、市)人口計生部門備案。
18.計劃生育村民自治公約要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村民計劃生育的權利和義務、村計劃生育協會的組織及舉辦活動、村民委員會以及計劃生育專(兼)職干部的職責和任務、民主管理和監督村級計劃生育事務的主要事項及其程序、村實施有利于計劃生育獎勵的優待措施、外出人員計劃生育的服務和管理。
(編輯 溫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