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到榕樹底部盤根錯節(jié),頂端遮天蔽日,陽光從重重疊疊的樹葉間瀉下點點碎影,遠處蒼翠的田野清新悠遠,清澈的小溪優(yōu)美恬靜,灑滿金光的草地上牛兒悠閑地踱步,情不自禁的,我用相機記錄下這當世無雙的美景……
壩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北部八達鄉(xiāng)和阿科鄉(xiāng)交界處,村子四面環(huán)山,不通公路,進出寨子主要靠村前村后兩個天然的石灰溶巖水洞,村民們要摸著巖壁趟水、撐竹筏、劃獨木舟、坐小船,經過幾公里長的幽暗的水洞才能進出。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很不好與外界交往,壩美村長時期與外世隔絕,處于半封閉狀態(tài)。很少有人知道水洞的山窩窩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壯族村寨。
春暖花開,我慕名來到這有著世外桃源美譽的壩美村,沒有讓我失望,這里,美的讓人贊嘆。
沿著阿科河在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圓形山巒間蜿蜒行走,河道時寬時窄,兩岸綠樹翠竹,來到水的盡頭,忽見大山擋道,飛瀑流響,一個水洞四周汽霧蒸騰,成百上千“嚶嚶嗡嗡”的燕子在懸崖上空飛舞,神秘至極。這是從落水村入洞口的情景。洞兩旁茂密的樹林伸出很多的枝枝丫丫,好像為我撐起了天然的遮陽傘。我邊走邊欣賞美景,聽著蟲鳴鳥叫,河水潺潺,我覺得什么煩惱都忘了。用相機紀錄下那郁郁蔥蔥的風景,我覺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夠用了,看什么都是新鮮的,養(yǎng)眼的。
眼前一個巨大的溶洞叫桃花洞,船工們正忙著招呼游人上船,洞內一片漆黑,透著絲絲涼氣。洞口倒懸著無數(shù)參差交錯的石筍,一條小河歡快的從洞中噴涌而出,形成一道寬約十幾步的小瀑布。河邊拴著幾艘又窄又長的小木船。跳上晃晃悠悠的小船,船工撐起長長的竹篙,不一會兒就駛進了幽深的桃花洞里。眼前頓時一暗,外面嘩嘩的喧鬧聲幾不可聞,只聽見小船緩緩劃破水面的聲音、洞頂成群的蝙蝠發(fā)出“嘰嘰”的叫聲,洞中鐘乳石滲出的水落到水面的“滴答”聲清晰可辨。這一長段水洞路程約有一千多米,沒有一點燈光,漆黑一片,船工靠著嫻熟的技能和隱約的手電光在劃船。我問船工為什么不在洞中裝幾個燈泡?船工反問我說:裝了燈泡,你還能體驗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嗎?黑暗中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靜得很,當然如果不喜歡靜,大可放聲高歌,回音效果極佳。我沒有歌唱,而是大喊了幾聲,回音回蕩驚得一群蝙蝠在我頭頂飛來飛去,嚇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此時心里總是期盼著,充滿了幻想和期待,一個怎樣的世外桃源會呈現(xiàn)在我面前呢?船轉過一個彎,眼前陡然一陣大亮。只見半空中豁然開了一個直徑約五六米的天洞,一束柔光斜斜的撒在洞中,照在前面河道中間擋著的一塊巨大石頭上。這么快就要出洞了啊?正納悶著,小船輕輕繞過巨石的左側狹小的水道,又一次鉆進了沉悶的黑暗之中,果然是妙在天成。小船靜靜地在洞中穿行,突然船工指著左側的一塊石頭說:“看,這邊有個陶淵明石像。”我急忙看過去。只見左面的洞壁上有一塊鐘乳石宛若端坐水邊怡然自樂的陶公,正樂呵呵的望著我呢。原來陶公早知有此好去處,獨自在此偷樂了上千年啊!
在這里我還要說明一下:“壩美”是壯語的音譯,意為“森林中的洞口”。壩美村由于地處偏僻,與世隔絕,村里的人們基本上還沿用著300多年前的耕作方式,種田用的是木犁木耙,澆田灌溉用的是古老的木制水車,自種棉花自紡布,碾米磨面用水磨或石墨,用木柴燒火做飯。壩子里住著一百多戶壯族人家,據(jù)說從沒有發(fā)生過刑事案件。這些人的祖先是古代時為躲避戰(zhàn)爭逃進來的,所以幾代人都不知世外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我一路前行,不時有壩美村村民向我揮手打招呼,我也忙不迭地用剛學的當?shù)卣Z言向他們招呼道:“蒙呢!”(你好的意思)。村民也笑著回應我一聲:“蒙呢!”,陽春三月的壩美村漫山遍野的桃花盛開,那種絕世的美,語言都不足以表達,我想,這就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了。
四周高山峻嶺,綠樹成蔭。山很秀,壁很俏,這里很像桂林的山水,壩里那條小河挺怪的,在壩子里居然又分為兩條小河,中間被一個天然島隔開,然后快出壩時又合二為一,當?shù)厝税炎筮叺男『臃Q為男河,右邊的小河稱為女河。村里規(guī)定:男人在男河洗,女人在女河洗,不準亂來,看到村口有兩棵大榕樹了嗎?如果你亂下河洗澡,這就是給你準備的!用來上吊自盡,恐怖啊!可惜我兩條河中都沒有看到有人洗澡,否則我會“咔、咔”狂拍一通照片!
坐船繼續(xù)溯流而上,穿過一面高聳的當?shù)厝朔Q之為“猴爬巖”的陡壁,下了船,在山谷中步行了約兩公里,上了石階來到一個小亭子坐下休息,當?shù)氐拇迕駭[了各種小吃攤吸引游客。有煮雞蛋、炸小魚、還有賣花糯米、土制水槍等等,我被花糯米所吸引,因為它顏色艷麗,東西不貴,一元一包。壯族大嫂用棕葉給我包了一包,撒了白糖,香甜可口。
稍作休整之后,我乘上馬車一路顛簸經過河谷風光區(qū),而后重新又坐上船回到了水上,頓時感覺舒服多了,水是綠的,樹也是綠的,眼前是各種不同的綠,深的、淺的、濃的、翠的,盡收眼底,那樣的舒適愜意。下了船,拾級而上,又是另一番風景了,兩匹馬兒正在悠閑地曬著太陽吃著青草,我取出相機,馬兒們似乎知道有人要拍它們,竟然很配合的擺了一個姿勢。
明媚的陽光下但見一片田園景色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土地平曠,美池良田;桃林夾岸,阡陌交通;岸邊屋舍儼然,雞鳴犬吠,活脫脫一個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郁郁蔥蔥的植被披灑在兩岸的山坡上,僅有五米左右寬的稻田依附在岸邊,隔幾十米就有一、兩臺吱吱嘎嘎的老水車,轉流不息,將提起的河水灌向稻田。村中大多數(shù)民宅皆是青磚房,有的人家門前晾掛著自己染好的深藍色土布。村中婦女著裝都以藍色為基調,頭上清一色裹著頭巾。對壩美村的人們來說,陶公描寫的桃花源沒什么值得羨慕的,這本來就是他們自己的家呀。“世外桃源”中的壩美村,因四面環(huán)山,交通不便,古風遺俗在這里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使它形成了與現(xiàn)代都市社會迥然不同的社會文化氛圍。我沿著石頭鋪成的小路往前走, 我發(fā)現(xiàn)路邊最多的是桃樹,雖然桃子不大,但它青里泛紅,很是誘人。繼續(xù)向前走,水車在河邊吱吱嘎嘎地不停轉動,小孩子們肆意玩耍,幾個孩子在水中戲水,還有的在彎曲的樹干上攀爬,在這如畫的美景中,看著他們天真、稚嫩、純樸、快活的小臉,我感覺整個人都輕松了,仿佛忘記了塵世的一切喧囂。
壩美村目前還保留著濃厚的壯族傳統(tǒng)文化。據(jù)介紹,寨里每年都按時節(jié)舉行祭龍、祭祖、圍魚、對歌、龍埡歪、花糯米飯節(jié)、斗雞、潑仙波、領夜種神田、耍獅子、踢葉子球、踢毽子等活動;婚喪嫁娶按風俗禮儀規(guī)定嚴格進行,至今保存坐家、吹樹葉談情說愛、春粑粑定親、走著出嫁、送葬要獻白、用筒錢桿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依時舉行,如過小年(祭楊六郎)、三月三等,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宣揚著壯族文化遠古的符號。壩美民歌有創(chuàng)世歌、歷史歌、情歌、勞作歌等,舞蹈有沙戲、古兵器舞等,文學有神話傳說、山川風物傳說、儂智高起義傳說等。
在路過一棵大榕樹時,我看到榕樹底部盤根錯節(jié),頂端遮天蔽日,陽光從重重疊疊的樹葉間瀉下點點碎影,遠處蒼翠的田野清新悠遠,清澈的小溪優(yōu)美恬靜,灑滿金光的草地上牛兒悠閑地踱步,情不自禁的,我用相機記錄下這當世無雙的美景,記錄下這一壯族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場景。帶著殷殷的期望,帶著濃濃的山霧,帶著山花的芳香,帶著壩美的清新,我和我的心一起沉淀在這里,在這二十一世紀中國大地上罕見的“世外桃源”。
(編輯 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