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長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四地參與合作共建的園區已逾200個,涉及政府部門、各類園區、企業、機構等近500家。”長三角園區共建聯盟秘書處秘書長、上海市經信委工業區管理處處長周強近日表示。
受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空間等因素的驅動,合作共建“飛地園區”已成為上海各級園區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舉措。
“園區合作共建是新的發展形勢下,優化區域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區域整體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已成為長三角區域合作的重要抓手。”在日前舉行的長三角園區聯動發展高級研討會上,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辦公室主任胡雅龍表示。
“長三角地區資源分布差異大,比較優勢明顯。”江蘇省發改委巡視員盧愛國表示,以江蘇為例,既存在著與上海市、安徽省的經濟發展梯度差異,也存在著省內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非均衡發展的梯度現象?!巴ㄟ^共建園區,優化資源配置,帶動長三角整體綜合實力得以提升?!?/p>
上?!帮w地”建設提速
按照地理學上的解釋,所謂“飛地”是指在行政區以外,但屬行政區管轄并與之有經濟等方面密切聯系的土地,如上海市在江蘇、安徽等地的農場,就屬于典型意義上的“飛地”。不少專家習慣于將異地共建的產業園區通稱為“飛地園區”。
在江蘇鹽城大豐,就有一塊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飛地,這也是上海三塊飛地中最大的一塊飛地,面積約為上海總面積的1/20。
大豐飛地包括三個農場。從1950年以來,上海先后在大豐設立了上海、海豐、川東3個市屬國營農場,現已成為上海糧食生產基地和規?;笄萆a基地。
長三角一體化之后,上海開始加快大豐農場產業開發的戰略部署。江蘇方面對此也高度重視。2009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市委書記俞正聲和時任江蘇省省委書記梁保華、省長羅志軍專程來大豐視察,滬豐合作進入新階段。
據一份政府文件顯示,由上海市經信委牽頭,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編制的上海大豐產業基地規劃已經納入上?!笆濉卑l展的相關專項規劃。大豐市也專門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接軌上海領導小組,全面推進接軌上海戰略。未來大豐將不僅僅是上海的“米袋子”和“菜籃子”,也將成為上海的產業基地。
2009年7月,大豐與上海區縣的共建正式啟動。大豐與上海楊浦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大豐首期劃出2000畝土地,建設上海楊浦大豐工業園,承接楊浦區產業項目轉移基地,主要承接電子、機電、新材料等產業轉移項目。
大豐與光明集團也共建光明工業園。光明食品集團海豐4萬頭奶牛養殖基地建設,目前一期1萬頭奶牛場已投入運營,二期項目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此外,紡控集團、建材集團、上汽集團、華誼集團、良友集團等一批上海國企投資產業項目落戶,初步奠定大豐作為上海國企產業基地的基礎。
不止是江蘇,安徽也積極參與“飛地園區”建設,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偼顿Y超過300億元的上海華誼集團安徽無為煤化工項目是皖滬合作的最大項目,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相關人士透露,上海正計劃和安徽宣城合作,在位于郎溪、廣德兩縣交界的白毛嶺飛地建設上海產業轉移的承接基地,將上海市各經濟園區淘汰落后的產業定向成批轉移到合作產業園區?!?011年,上海市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多次前往廣德和朗溪兩地實地考察?!?/p>
共建園區利益共享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是泛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在當前中國沿海產業向內地轉移中,上海產業轉移形勢更為迫切。2011年10月出臺的《上海市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支持本市各區(縣)、各類園區和企業(集團)采取多種形式,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區探索共建產業園區”。
長三角協調辦公室主任胡雅龍表示,上海各園區歷經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逐步成為支撐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但由于土地、環境、能源、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壓力,上海的生產、商務成本逐年增長,“走出去”成為上海園區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蘇浙皖不少城市在園區建設方面,急需學習上海園區管理的經驗。
僅在江蘇鹽城一地,上海就建有10個合作園區。鹽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曹友琥告訴記者,鹽城把合作共建園區作為長三角一體化和沿海開發戰略的重要載體,“鹽城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鹽城有九個省級開發區,一個國家級開發區,都已經和上海的園區建立了合作共建關系。”
對于跨區域園區共建,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在上海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鴻勝看來,這也是合作的最大障礙。“跨省市之后有很多問題。在招商引資中,不像一個行政區劃內,很多是容易做到的??鐓^域來做園區共建,GDP統計,是統計上海的還是江蘇的?利稅是留在上海還是留在江蘇呢?”
郁鴻勝認為,這就要求承接上海建立異地產業園的地區要積極探索建立區域間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一是承諾將轉移企業的管理營銷結算部門留在上海;二是通過稅收分成讓上海相關政府分享共建園區收益。據了解,“探索建立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與承接利益分享機制”已被列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重要課題之一。
據悉,就目前而言,主要有兩種探索。一種是股份合作管理模式。如外高橋啟東產業園,上海、啟東各占股本60%和40%,稅收等收益按照6:4分成。另一種是異地生產,統一經營模式。入駐異地工業園的企業,總部不遷移,僅轉移生產基地,對所引項目產出的新增增值稅、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獲取一定比例分成。
安徽省專門出臺《關于建立利益分享機制推進園區合作共建的初步設想》,計劃圍繞“飛地經濟”,在皖江示范區內推進與長三角合作共建園區。安徽省考慮在皖江示范區開發園中劃出一定區域,經合作雙方省(市)政府約定產業發展方向、經營管理期限、權利義務等,由安徽省將“凈地”交給滬蘇浙政府,由其組織開展建設與管理,獨立經營,封閉運作。園區的經營期限為10-15年,在此期間,經營方可在園區設立規劃、稅務、工商等派出機構,行使相關經濟管理權限,享有園區開發經營收益。
針對園區共建所產生的區域間利益問題,安徽省還提出,園區社會事務可由安徽方管理,但園區地區生產總值可在滬蘇浙統計。而且,設立園區占用的土地指標,安徽方可用土地復墾、村莊整理開發的土地指標優先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