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翡翠的儲量非產有限,能夠達到珠寶級別的更是鳳毛麟角。曾有人統計,從清末到1949年,翡翠價格上漲了200多倍。在香港市場上,價值十萬港元左右的翡翠制品實屬平常,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一件珍品的在拍賣行的競拍中也非稀罕事。70年代至80年代末,因翡翠價格漲幅甚高,那時所有的翡翠商都渴望占領先機,趁此機會撈一把,使得整個行業在當時出現貨品供不應求的局面。90年代的經濟危機迫使翡翠價格略有回調,但因翡翠原料一直處于極度稀缺狀態,所以近些年其價格再次上揚。
面對隨時令人驚愕的價格,并沒有阻擋住收藏者的私欲,反而使價格愈發有些高處不勝寒的意味。曾經一只翡翠蛋面戒指在1997年以759萬港元創造紀錄;另外在1995年成交的一只晶瑩剔透的翡翠手鐲,以1212萬港元成交,人們對于它的愛近乎癲狂。如同其他藏品一樣,不是所有翡翠制品都具備收藏價值。摸準它的脈絡,它的神秘感也即將盡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