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家蘇珊·斯特蘭奇有一句名言:誰擁有最大的市場,誰就擁有最大的權力。既然如此,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的中國,中國企業也在國際競爭的博弈中,凸現出自己的影響力。
備受關注的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7月9日晚間正式揭曉,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去年營業收入達到4844.9億美元,排名今年的世界500強之首,緊隨其后的是另一家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而去年排名第一的零售巨頭沃爾瑪今年下滑至第3位。據統計,今年共有79家中國公司上榜,上榜公司數量已經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的132家位居第二。
在排名世界前十的企業中共有3家是中國企業,分別是中石化、中石油和國家電網,分列第5、6、7位。
在梳理了上榜的中國企業名單后發現,今年中國民營企業的表現可謂搶眼。統計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今年首次進入500強名單,且排名從去年的第688位躍升至第475位,同時上榜的企業中國民營企業還包括排名第346位的江蘇沙鋼集團、排名第351位的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
另一方面,今年備受關注的中國銀行業也在財富500強榜單上表現搶眼,排位與去年相比大幅上升。據統計,中國工商銀行的排名從去年的第77位上升至第54位,建行從第108位上升至77位,農行從第127位上升至84位,中國銀行從第132位上升到93位,交通銀行從第398位升至326位,今年招商銀行也首次入榜,排名第498位。
中國企業在國際排名中如此搶眼,恰恰得益于中國市場的規模,正在前所未有的擴大,不僅與美國和歐盟的市場增長緩慢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很有可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銷售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走出去”為中國企業打開了視野,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企業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培養造就一批了解國際市場、通曉國際規則、熟悉他國文化、善于跨國經營的知名企業家。正是這些企業家成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創造影響力的領軍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出席中組部舉辦的提升企業家影響力專題研討班時指出,要按照競爭擇優原則深化企業經營管理者選拔制度改革,加大對企業家的培訓力度,營造有利于優秀企業家脫穎而出、提升中國企業家影響力的社會氛圍和良好環境,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國際知名的中國企業家。
中國企業家要提升國際影響力,應該認真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堅持中國特色,把先進的思想、理念運用到推動企業科學發展的實踐中去。要借鑒國際知名企業家的成功經驗,樹立獻身企業的精神,培養寬廣的戰略眼光,建立先進的管理模式,塑造獨特的企業文化。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時代精神,把造福大眾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要求,把互利共贏作為海外投資的基本準則,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生存的自覺任務,把增進友誼作為海外企業的文化使命,努力形成中國企業家特有的“精氣神”。
其實,中國企業家要提升國際影響力,同時也要善于運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事實上,今天的中國在許多方面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最大的金屬礦產進口市場等等。中國市場的高速增長,成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明背景下的最大亮色。實際上,很多美國和歐洲的跨國公司,都因為中國市場的拓展,而受到其本國投資者的追捧。在今天的美歐資本市場上,中國二字代表的就是高成長性。
目前,中國經濟正在從出口導向、主顧國外市場的增長,轉變成均衡兼顧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增長。辨析中國市場的真實規模和中國經濟的真正實力,是為開發中國大市場做理念準備。開發國內市場,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步驟,是中國經濟本身的一次更大規模的、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
中國的企業家在這次“改革開放”中,應該當仁不讓,成為挺立潮頭,爭做國際知名的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