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對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興趣索然,讓中國第二大電商企業京東商城成為最新受害者。據悉該公司暫緩首次公開發行(IPO)計劃,其資金狀況似乎也告急。
對于這家快速增長但虧損的企業而言,其對外界釋放的信號紛繁復雜、意外不斷,本次最新消息也是另一個意外。此事還表明,計劃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今年面臨的市場前景不妙,影響即將赴海外上市的盛大文學。
先來看看關於京東的這則最新消息。據媒體報導,該公司高層已與投資者達成協議,暫緩海外IPO計劃,轉而尋求新一輪融資。
對於這則消息,最讓人意外的不是京東推遲上市計劃,而是該公司尋求新一輪融資。若此事屬實,意味著該公司資金可能嚴重吃緊,而且這一問題可能自一年前京東融資15億美元時就已存在,當時的投資團包括俄羅斯的數字天空科技(DST)。
之後,京東作風高調的創始人劉強東多次表示,該公司沒有立即IPO的計劃,但業內其他消息人士卻透露,京東已為上市聘請了投行,甚至還於上月在香港舉行分析師會議,最早可能在夏末上市。
有關人士之前猜測,劉強東與京東投資者在IPO一事上存在分歧,前者傾向於等公司扭虧為盈時再做定奪,但投資者卻急於收回一些投資。
關注這一領域的人知道,中國電商行業的慘烈競爭已持續逾一年時間,導致多數企業嚴重虧損。盡管如此,去年早些時候出現的一些吸引眼球的投資,還是讓電商企業的估值飆升到異常高的水平。
所有這一切讓人覺得,DST和京東的其他投資者在催促該公司IPO,好讓他們在中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前收回部分投資,因為泡沫一旦破裂,他們的投資損失或達數十億美元。
若最新消息屬實,意味著京東與許多同業一樣,可能面臨來自投資者及現金流吃緊的雙重壓力。
若情況真是如此,該公司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宣布進行新一輪融資,但規模會低於去年的15億美元。
此外,隨著中國互聯網泡沫的破裂開始加速,如果新一輪融資使京東此前70-100億美元的估值減半,也將不足為奇。
一句話:京東商城暫緩IPO計劃,轉而尋求新一輪融資的消息,不僅表明IPO市場投資氣氛冷淡,同時也說明該公司急需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