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們對五省市企業進行調研,發現現在企業不是下行的壓力增大,而是經營環境越來越惡劣。金融危機以來,企業的冬天到了,央企的冬天真正來臨。現在世界經濟復蘇的前景越來越渺茫,中國企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最大的出路就是改革。
中企聯致力于幫助企業創新,對企業創造的新鮮經驗進行推廣,所以我們舉辦這次央企市營座談會,為的就是推廣這種新型的模式,希望為我們的企業提供一種思路,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
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央企業在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宋志平同志作為兩家央企的董事長,帶領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堅持兩個毫無動搖,探索央企市營成長模式,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中國建材集團在完全競爭領域,逆勢而上,發展壯大非常迅猛,同時也探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央企成長的路徑問題,得到了業內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這是我國央企在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非常值得研究和推廣。
宋志平同志在長期工作中歸納提煉的“央企市營”觀點和發展模式,里面包含了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既新穎也有可操作性,對國企改革有一定借鑒意義,對我們民企發展也有參考價值。其實,我們民營企業搞得比較好的,柳傳志是中科院背景,哇哈哈宗慶后曾是教育系統飲料廠,原來都在國有企業,那時候國有企業改革造就了一批企業家。
現在央企不全是壟斷行業,118家央企里面80%以上都是市場經營的。宋志平同志在長期工作中把“央企市營”的觀點應用到企業,歸納了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大家越品味覺得越好,應該很好的研究,繼續細化。宋志平的探索很具有代表性,他是在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的1993年做北新建材的廠長,2002年擔任中國建材董事長時正好是國資委成立之時。這兩個十年的經歷,宋志平剛好趕上國家經濟發展的兩個節點,他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探索,反映了中央企業走向市場經濟道路的基本特征,使得“央企市營”新模式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央企市營”發展模式的內容包括中央企業走向市場和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在一個公平環境里共同成長,讓各種所有企業大膽探索,共同發展,在創新體制和提升國際競爭力方面產生聚合效應,致力于央企充分市場化,用市場機制改造自己,運用市場規律做大、做強、做優。宋志平和其領導的中國建材、國藥集團已深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探索的本質與規律的層面,提出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規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制度、職業經理人制度、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和依照市場規律開展企業運營等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在長期實踐探索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是順應行業發展規律的。
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到2020年建立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符合中國科技規律特色的發展體系,要求圍繞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這個核心問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體制機制。對我們企業和企業家來說,推進企業轉型發展,要把創新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宋志平同志在探索“央企市營”過程中,非常重視建立企業的創新機制,培育企業創新的文化,“央企市營”的最終目的是轉變發展方式,走上集成創新的道路,他們的成功探索對于我國企業進一步提高創新力,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當然每個企業所在行業不同,所處發展階段不同,面臨外部環境也不盡相同,決定企業轉型發展的做法沒有統一模式,企業家應該根據本企業現實情況,明確企業發展定位,堅持以戰略引領轉型發展,積極探索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企業轉型發展之路。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加快轉型攻堅階段,企業任重道遠,我相信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家是有理想、有報復、有魄力、有膽識的。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中的各種困難,探索出符合國情、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