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這兩家同處湖南長沙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因為一次“微博事件”而陷入口水戰之中。而口水戰背后暴露的是由于行業低迷導致的國內工程機械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亂象。
疑似三一重工副總裁微博炮轟中聯重科“激進銷售”拖垮企業
7月26日,一位署名為“梁林河(與現任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同名)”的新浪微博用戶轉發并評論了數條微博,內容稱中聯重科本應該交付給內蒙古乾泰集團的200臺ZE360E挖掘機仍停放在其停車場里。“梁林河”在微博中稱,中聯重科不顧客戶和資本市場投資者的利益,采用激進營銷的方式與乾泰集團簽訂了這筆高額訂單,對方因無力支付而倒閉,中聯重科也因無法收回貨款而面臨數億元損失。
據中聯重科公司網站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5月30日,乾泰集團曾一次性購買中聯重科土方機械公司200臺ZE360E挖掘機,這是中聯重科有史以來單筆最大的銷售訂單,總金額達3億多元,也創造了中國挖掘機行業單筆銷售的新紀錄。
盡管“梁林河”并未進行身份認證,但其微博中多次提到三一重工的市場策略及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現狀,顯示出其對三一重工及行業有較深程度的了解。除此之外,還有微博用戶對其以“梁總”相稱。因此,不少市場人士認定此“梁林河”就是三一重工的副總裁梁林河。
“微博事件”發生后,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試圖向三一重工核實“梁林河”身份及其微博真實性,但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三一集團營銷總部總經理何發良以及三一重工宣傳文化部副部長施奕青等數名負責人士的電話經過反復撥打,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唯一接聽了電話的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在記者表明采訪意圖后表示其不方便接受采訪。
事件另一方中聯重科則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采訪時表示,乾泰集團采購中聯重科的設備采取的是工程機械行業內普遍采用的信用銷售方式,目前200臺挖掘機均已經交付乾泰集團。而對于“梁林河”所質疑的回款問題,中聯重科稱“乾泰集團的回款一切正常”。被傳倒閉的內蒙古乾泰集團董事長宋云山則表示,微博上關于公司倒閉的傳言不實,目前乾泰集團經營正常。乾泰集團也向中新網財經頻道發布聲明,對有關“倒閉”的傳聞予以否認。
行業整體下滑引“零首付購機”惡性競爭 三一被指是始作俑者
此次“微博事件”并非“梁林河”初次在微博上針對中聯重科開炮。今年4月,該微博就稱:“混凝土設備競爭到了最后的瘋狂,競爭對手‘中~’開始在四川大范圍鎖機,看來瘋狂后的死亡開始來襲。”并稱競爭對手“為了搶占市場,不惜以低首付、零首付銷售產品,增加了公司的風險。”
而中聯重科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采訪時否認自己采用了“零首付購機”,并反指三一重工才是這種激進營銷方式的始作俑者。另外此前有媒體報道指出,所謂“零首付購機”銷售方式的始作俑者正是三一重工,而中聯重科也曾采取過同樣的銷售策略。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去年年初,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召開過一次新聞發布會,稱包括許多大企業在內的工程機械企業都采取了零首付的銷售策略,協會呼吁企業不要采取零首付。報道中援引業內人士的觀點稱“三一就是零首付的始作俑者,中聯后來也這樣搞了!”而一家工程機械廠商和行業資深人士則表示,到底誰是零首付的始作俑者已經不再重要,去年主要廠商都采取過零首付的銷售策略,包括三一和中聯。
7月5日《廣州日報》也報道,從2011年開始,工程機械各類產品下游需求大幅下降,下游客戶資金抽緊。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客戶,包括三一重工在內的一些工程機械制造商以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銷售模式向市場激進營銷。
工程機械企業之間仇敵般的同行關系的背后是增速日漸趨緩的中國經濟、逐步放慢的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全國范圍內實行的房地產限購政策對整個工程機械制造行業所產生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正越來越多地反映到企業的業績報告上來。
據財經網報道,近日多家工程機械企業公布了2012年半年業績預告,在已披露預告的工程機械公司中,業績均出現大幅預降或預虧。而從行業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工程機械行業實現整體銷售收入130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近6%,行業利潤總額近130億元,同比下跌31億元,行業平均利潤增長率為-167.14%。
在幾家大型工程機械商中,今年一季度,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廈工股份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3%、3.21%和3.53%,凈利潤增長率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放緩,徐工機械、山河智能凈利潤增長分別同比降低27.26%和75.79%。其中三一應收賬款達到201.23億元,較期初增加88億元。一季度末三一重工的賬面貨幣資金為68.93億元,較年初減少了33.5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0.29%。
《國際金融報》此前報道稱,過度的銷售政策是應收賬款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報道中提到,在“4萬億”基建投資的刺激下,包括混凝土機械在內的工程機械行業過去幾年的確呈現高速增長,但從2011年開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了低迷的狀態,行業內開始出現惡性競爭。東方財富網股吧一位股民也認為,一季報顯示三一重工的新增應收占比較高,表明三一在一季度采用了非常激進的賒賬策略。
有業內人士指出,作為同行業且身處同城的兩家企業,在行業低迷時理應合力過冬,共同尋求出路。如此惡性競爭非但對自身發展無益,對整個行業也將帶來巨大傷害。而如“梁林河”微博所說,在這種激進銷售策略下,一旦市場低迷,增大還款風險,那么這一切最終將由工程機械制造企業自身、銀行以及投資者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