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四川多文人雅士,從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到一代文豪蘇東坡,再到現代郭沫若、張大千等,巴山蜀水之地養育了一批批杰出的文人墨客。
北宋著名文人邵博贊曰:“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嘉州即今天的四川省樂山市。畫家藍山硯,四川樂山人。也是從這塊鐘靈毓秀之地走出的優秀畫家。現為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協會特聘畫家、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藍山硯幼承庭訓,喜詩文書畫,早年師從蜀中名家李道熙、黃純堯先生,后深造于中國國家畫院。
藍山硯擅長山水畫,他習畫崇尚自然,力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道路。畫境或幽靜清雅,或氣勢磅礴,力求用筆墨表現出對生活的感悟。藍山硯繼承了中國繪畫的優秀傳統,并能有所創新,以獨具一格的構思、輕靈雄秀的風格,創作了數量不菲的優秀作品。其筆底云霧山水充滿靈性,代表作《春到拉薩》構圖雄偉,筆力雄健、意境深遠、內容豐富,神秘的布達拉宮、拉薩河、圣潔的雪山和春天的草地,在藍山硯的筆下呈現出一派和諧、壯麗的自然景觀。在構圖中,藍山硯把舉世聞名的天路——青藏鐵路巧妙嵌入,使作品充滿了現實主義色彩。整幅作品既反映了西藏的神秘、壯美的山河大地,又反映了西藏發展的勃勃生機,也反映了西藏同整個中華各民族緊密的血脈相連。整個作品不僅內容豐富多彩,立意高遠宏大,把神秘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正因為有著諸多不同凡響之處,其巨幅國畫作品《春到拉薩》被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中央大廳。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往今來無術藝術大師的經驗證明,沒有深入體驗現實生活,細致地觀察現實生活,注定創作不出杰出的作品。藍山硯生長于依山傍水的樂山,雄秀兼備的巴山蜀水,使藍山硯自幼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能得到最好的陶養,使其得以浸潤自然之精華、頤養生命之旨歸。藍山硯畫作皆來源于現實中的真山真水,寫生是其常年必修的功課,藍山硯多方游歷,足跡遍布神州的名山大川。這些經歷不僅開闊了畫家的眼界,還令其創作題材更加豐富。
藍山硯近期創作的山水畫《泰山朝暉》,以雄健的筆法、大膽的用墨用色,展現了泰山的雄壯之美。整幅作品增加了厚重感和滄桑感,折射出泰山所沉淀的幾千年華夏歷史文化的深刻內涵,同時,構圖及色彩又展現了古老泰山青春煥發的一面。整幅作品充分反映了古老中華今天的勃勃生機,有著強烈的時代精神。
在其多幅以黃山為題材的作品中,云霧描繪輕靈縹緲,與奇峰、勁松融為一體,組合成一幅幅如夢如幻、韻味悠長的畫卷,沉浸于詩情畫意之中,仿佛進入人間仙境。
藍山硯在繪畫藝術上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就,作品得到了各界的認可,其作品在《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書畫家報》、《美術報》等各大媒體發表或做專題介紹。部分作品被中南海十號樓、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北京天安門城樓、中國金陵印社、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等機構收藏并懸掛。
(中國企業報記者 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