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
冬至三候為:『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所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由于冬至陽生,所以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從養生學上來講,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此時節更應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調理得當,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
起居養生
勞作適度
合理安排起居作息,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后可適當打個盹,對恢復精神很有幫助,但要避免睡時著涼。
注重保暖
冬至陰寒之氣隆盛,成為“進九”之始。在冬至養生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特別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堅持每天睡前用溫水泡洗雙腳,然后用力揉搓足心,不僅御寒保暖,還可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
飲食養生
多吃堅果
雖然堅果的油脂成分較多,但都是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因此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冠心病等作用。此外,堅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礦物質、纖維等營養,并含大量具有抗皺紋功效的維生素E,對抗衰抗癌都有顯著幫助。同時,吃堅果還有御寒作用,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飲食清淡多樣化
冬季不宜吃過于肥膩和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只可導致內熱積聚,郁熱上沖。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飲食上以“三多三少”為原則,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運動養生
冬至起,自然界的陽氣開始上升,我們體內的陽氣如何升發呢?“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通過合理的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升發體內的陽氣,但是過度的升發陽氣會耗散真元反而不符合冬季蟄藏的養生道理。冬季運動,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襲,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達到安身靜體、氣定神閑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精神養生
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有意識地發展心智,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時刻保持心態平和,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生活樂趣。工作、學習之余多聽音樂,它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快樂。和知己朋友多溝通、談心,也是化解煩惱的一種方式。
TIPS:
按摩:每天搓按腹部調理脾胃
搓熱雙手,再用右手放在左手上,繞著肚臍順時針轉圈按摩腹部10分鐘左右,具有調理脾胃的效果,還可以有效預防便秘。對于女性白領來說,用掌心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紅熱,可以預防長時間坐班帶來的腰肌勞損,對預防女性的痛經也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