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小寒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小寒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冬季的養生重點是『收藏』,到了小寒左右更是要重視『藏』的問題,人體處于嚴寒當中,受到寒冷的刺激,身體需要大量的能量維持正常的工作,只能通過增加產熱和減少散熱來維持體溫,因此適當進補和適當休息就成了這個節氣的首要任務。
起居養生
注重“光養生”
充足的陽光可以使人獲得精神上的安寧,讓人很快從緊張、激動、焦慮、抑郁中擺脫出來,心情得到舒展。更有養生人士認為冬季的陽光可以作為“養生”的重要部分——稱為“光養生”,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間的陽光最好,每次可以曬30分鐘左右。
睡好子午覺
子時(晚上11:00到凌晨1:00之間)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時休息最能養陰,并且睡眠的效果質量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子時也是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養肝的時間應該熟睡。午時(11點至13點)“合陽”時間則要小寐,休息30分鐘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提神醒腦、補充精力。
飲食養生
多吃“紅色生力軍”
冬季人的機體生理功能處于降低、抑制、收縮狀態,易患感冒,吃紅色食品可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蔬菜中的胡蘿卜、紅椒、番茄、紅棗、紅莧菜等紅色食品中,富含β-胡蘿卜素,不但能清除人體氧自由基,而且參與合成維生素A,對人體上皮組織和呼吸道黏膜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吃主食時適當加入紅豆、紅薯等紅色食物,可彌補大米、白面中的營養缺失,經常食用可提高人體對主食中營養的吸收率。另外,多飲紅茶也能起到暖胃暖身的效果。
靚湯過冬
雖然我們強調冬季的重點是“滋補優先”,但對于正常人來說,適度地增加一些蛋白質和脂肪類食物即可,比如在晚餐時增加一碗湯也能夠滿足身體的需要了。靚湯可以用素菜、雞、魚或者骨頭來煲,營養豐富,暖身暖心。
運動養生
小寒節氣正處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卻也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運動,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平時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小寒時節的運動原則是,一要在日出后才開始鍛煉,二是準備運動不可馬虎,應待身體暖和后再脫衣鍛煉。
精神養生
小寒時節即將進入年關,由于要安排過年的事情,再加上工作上的壓力,更容易使人精神緊張。你不妨采用下面這種松弛反應法來達到消除緊張的目的。
1.選擇一個安靜舒服使自己容易專心的地方,然后完全放松全身的肌肉,由腳開始逐漸放松到臉部肌肉。
2.在自己的內心里默默地重復一個字或一個詞,先用鼻子呼吸,慢慢地感覺自己的呼吸,在吸氣時再慢慢地對自己說這個字或這個詞。可以說“靜”、“安靜”、“涼快”、“松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