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蜘蛛俠原本是一個純粹的漫畫角色,從20世紀60年代被創作出來后,經歷了約半個世紀的時間,直到出現在好萊塢的電影中,才在全世界范圍內變得家喻戶曉。這樣一個華麗的轉身,除了本質上人們對于超自然英雄人物的向往與渴望,也有出于對蜘蛛本身的探奇心理。因為蜘蛛幾乎無處不在,如同中國武俠小說中的古代俠客,身懷絕技、神出鬼沒。加上很多蜘蛛具有毒性,更是讓人敬而遠之,它們的神秘面紗才得以保留。英文原意的“蜘蛛人”譯成中文的時候,便被冠以蜘蛛俠的名號,可見蜘蛛在人們心目中仍然是個非同尋常的角色。
這是一種在地球上存在了億萬年的古老生物,除了南極洲以外,幾乎在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尋到它們的身影。據文獻記載,全世界的蜘蛛種類已知的有4萬多種,僅在我國就分布有3000多種。因為它們的生存環境多樣,水、陸、空都有其蹤跡,所以這些已知的數據僅僅是實際數據的一部分。從高海拔的雪線附近,到庭前院后,甚至我們家中的角落,它們的身影都時常可見。許多種蜘蛛在幼體時還會爬上植物的枝頭,腹部分泌出細細長長的蛛絲,輕盈的身體被風帶入空中便可進行空中旅行,有時順著上升的熱氣流能直達萬米高空,在零下幾十度的低溫里休眠,這種超凡的能力使它們得以環游世界。之后,它們會隨著某場暴風雨飄然而至,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安家落戶。
由于我國對于現代生物分類學的科普起步較晚,一直以來人們都慣于把蜘蛛等多種小型生物歸到昆蟲的概念當中。古人用“蟲”泛指一切動物,并把蟲分為五類: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連老虎都被稱為大蟲,也就難怪人們把蜘蛛也歸為蟲類。實際上蜘蛛和昆蟲是分屬于不同類群的生物,它們都屬于節肢動物,但蜘蛛隸屬蛛形綱,昆蟲則屬昆蟲綱,舊稱“六足蟲綱”,是整個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最為簡便的區分方式是蜘蛛為八足,身體只有頭胸、腹兩部分,而昆蟲則是六只足,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最為奇趣的是,蜘蛛基本上以各類昆蟲為食,而這種獵人與獵物的關系有時候也會互換,比如有一種名為蛛蜂的昆蟲,就專門捕獵各種蜘蛛……生物多樣性這樣的科學名詞,往往就在這樣的復雜關系下,才格外顯得充滿趣味和玄機。
于攝影而言,各種各樣的外表與造型,足以使蜘蛛成為明星級的模特兒。雖然從拍攝技巧上并沒有明顯的特殊性,但要想拍好它們仍然需要下一番不小的功夫。在人們印象中,尋找蜘蛛會首先想到蜘蛛網。沒錯,有一個謎語眾人皆知:“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蜘蛛網各式各樣,有些堪稱藝術品。最為常見的蛛網像是展開的漁網,這是園蛛們的杰作。園蛛科還包括大名鼎鼎的金蛛,這是一類“會寫字”的蜘蛛。上面一些類似字母或符號的特殊結構,據說可以反射某種光線,阻嚇前來掠食的天敵。當然對于獵物而言,這張網是隱形的陷阱。遠古時的人類,也從蜘蛛網這里獲得了靈感,由此制造了各種捕魚和捕鳥的網。這種近乎啟蒙式的引導,對于早期人類文明的演化還是相當重要的。
不過并非所有的蜘蛛都是織網的,有些則像是游獵民族。例如跳蛛科的種類,蛛絲只被它們當作行走和跳躍時的安全繩索,捕獵則靠優異的視力和敏捷的身手,以及鋒利的螯牙和能夠迅速麻醉和分解獵物的毒素!還有將蛛網織成地毯陷阱的,把蛛絲變成水簾洞迷宮的,把蛛絲制作成流星錘的等等……蜘蛛對于蛛絲的創意利用可以說是發揮到了極致。蜘蛛通過腹部絲囊尖端的突起分泌粘液,這種粘液一遇空氣即可凝成很細的絲。這種以絲結成的網具有高度的粘性和韌性,遠超過人類制造的鋼。許多科學家至今還在研究蛛絲的特性,用以發明類似的特殊材料。
先談談拍攝織網類的蜘蛛。無論選擇人工光還是自然光,也不論光線角度如何設置,其表現的幾項重點包括:描繪網的結構以及蜘蛛和網的故事、蜘蛛網與環境的狀態和關系等。拍攝的技巧要點是注意風的影響。很多無風的天氣,林地里也會有大小氣流穿行,足以影響對蛛網曝光時的參數。三腳架在這個時候是必備的,不僅便于等待在短時間無風的時候釋放快門,也更便于選擇和控制焦平面。如果想要使蛛網都在畫面的清晰范圍內,僅僅靠縮小光圈、增加景深是不夠的,關鍵在于嘗試找準蛛網的焦平面,使用相對合理的光圈,比如用大光圈虛化掉雜亂的背景,或者在使用自然光時相對提高快門速度,增加成功的機率。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三腳架,還可以避免拍攝者的耐心流失,比如拍攝蜘蛛織網的全過程,或者是等待獵物自投羅網等,僅靠手持相機是難以完成的;尤其是需要布置人工光源時,使用三腳架才能張馳得當。靜下心,才能有更好的狀態和精力去構思創作。
再說說那些四處為家的游俠吧,這類蜘蛛以跳蛛最為常見,全世界已知的有三千多種,是蜘蛛中的大家族。這種長著大眼睛的小家伙以跳為走,故名跳蛛,因為喜歡捕食蚊蠅類,也稱之為蠅虎。它們體型很小但視力卻異常發達,尤其是它們也習慣出沒于人類居住的各種環境。不僅可以在公園里的很多環境下發現它們,就連陽臺這樣的小環境,也時常有它們造訪。無論在哪種環境里發現它們,最佳的拍攝時機往往就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它們會對接近的人和相機鏡頭產生好奇,因此會擺出很多有趣的姿態,并且會面對鏡頭中自己的影子好好打量一番。只要在剛開始接近它的時候放慢動作,就會很容易成功。我們要做的是盡量讓身體靜止,耐心等待幾分鐘。因為它們體型較小,往往需要事先把鏡頭的放大率調整到最大,以免錯失上佳的拍攝機會。經過了短時間的接觸,它們發覺這個靠近的東西并無威脅,便會變得大膽起來。蜘蛛跳到鏡頭上的情況會讓你哭笑不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再去尋找另一只“初見”的目標……
相對活潑的跳蛛而言,另一類比較奇特的就是蟹蛛了。它們能夠橫向行動,外形也像極了螃蟹。它們同樣不結網,常常靜守在各種花朵上伏擊蚊蠅甚至蝴蝶、蜻蜓之類的大型獵物,因為它們的身體會擬態成近似花朵或者花蕊的顏色和造型,所以很難被發現,其捕食成功率也極高。要想拍攝它們,就要養成一種特殊的觀察習慣,那就是在野外仔細地搜索每一朵生產花蜜的花,花蜜會吸引各類昆蟲到訪,蟹蛛也往往會潛伏其中。
如果你有足夠好的運氣,也許會首先發現停在花朵上的某種昆蟲一動不動,是的,它很有可能已經是蟹蛛的獵物了。有了好的拍攝時機,除了熟練地設置好拍攝參數,更應該穩住心情,放緩動作。無論是想要拍攝特寫還是情景故事,在舉起相機之前,都應該先預想好焦平面的位置和構圖的角度。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不要因為不小心的動作令器材或者肢體發生觸碰而引起“危險”的震動,使它們會放棄獵物迅速逃走。因為它們早已經學會了分辨這種震動是源于風還是可能的天敵。正是由于種種奇特的天賦,蟹蛛家族才得以發展壯大。
除此之外,一些熱帶地區還會有大型的穴居蜘蛛,被稱為“捕鳥蛛”或“狼蛛”,甚至連幼蛇和幼鳥也在它們的食譜之中。
現已知的最小型蜘蛛,人的肉眼幾乎很難察覺。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幾乎各類蜘蛛都會產生毒素,有些毒性很強。雖然尚無確切統計有多少種會傷害人類,切記不可過于接近或者觸碰它們。在自然界里,我們面對的很多情況都是未知的,能夠遵循的規則很簡單,不管你自以為有多么熟悉和了解,身置其中都要始終保持著入學新生般的心態。探索并不意味著冒險!對于任何一類攝影而言,安全都是第一要素。
人們總是對看起來美好的事物情有獨鐘,但對于自然攝影而言,不管你的拍攝目標的長相和體型如何,都不能厚此薄彼。善待這些充滿奇趣的模特兒,我們也會由此得到很多觀察機會,觀察不同物種的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對影像的構思更加多元化。它們作為獵物或者獵手所發生的種種生動故事,也讓我們理解了生物多樣性是多么具有魅力。
古代人向蜘蛛學習織網也好,現代人向蜻蜓學習飛行也罷,人們在大自然這位老師面前,始終要做個謙遜的學生才好。若把時間停在二十一世紀,無論你怎么計算,對于自然界來說都是白駒過隙的一瞬。幸好時間還在漫步,人類才剛剛上路,這條深奧的求學之路,將十分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