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輕便機身、時尚外觀與強大功能于一身的尼康1系列微單相機J1和V1,給廣大影友帶來了全新的攝影體驗。它們都誕生于中國的日本尼康映像公司的生產工廠。無錫的工廠稱為尼康光學儀器(中國)有限公司,隸屬于尼康映像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14日,到今年正好10周年。這家獨資公司注冊資本3200萬美元,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主要的產品為輕便型數碼相機、數碼微單相機和數碼相機用的鏡頭,目前員工接近6000人。其生產的產品不僅針對中國市場,同時出口到世界各地。
本刊記者在5月15日前往無錫參觀了這家工廠,親眼看到一臺臺尼康J1與V1微單相機從工廠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由于這次參觀的制造車間內部不允許記者帶手機與相機,因而部分照片由尼康工廠提供。據介紹,尼康的這家制造工廠分為零部件工程和組裝工程兩個部分,其中零部件工程車間生產工序包括球面鏡片、非球面鏡片、塑料成型、涂裝、印刷、填色等,而組裝工程車間的生產流水線包括數碼相機(尼康1、Coolpix)、可換鏡頭(尼康1)、輕便型數碼相機用的鏡頭(L25、P310、P510等)。在車間內工作的大部分工人都是年輕女工,也有部分男工。據介紹,年輕女工手巧、心細,適合這里的生產需要。
在進入車間前,參觀者被要求換上了工廠提供的拖鞋、帽子和口罩,門口有地膠,可以粘去鞋底的塵土。據說這是為了生產過程的防塵需要,在部分車間還可以看見被隔離的防塵間。
在鏡片生產車間,記者看到每片鏡片需要經過多個步驟,才能從原料變成鏡頭內的一片光學玻璃,其主要制造過程包括研削、研磨、芯取、接合和著色。記者首先參觀的是研削和研磨的流程,一片片白色不透明的玻璃原材料經過這兩個過程被研磨成透明光亮的鏡片。這兩個流程是半自動化的,由人工操控研磨機器來制造。
接著參觀的是塑料成型車間,筆者看到一個個數碼相機中的塑料零部件在大型機床中被制造出來。然后,經過上色與印刷涂裝,變成可以組裝的零部件。最后來到組裝工程車間。在尼康 1裝配線邊上,記者看到展示的一組示意圖。上面顯示,一臺J1機身總共有183個零部件,而V1有195個部件,一個尼克爾1 VR 10-30毫米f/3.5-5.6鏡頭有172個部件,而尼克爾1 VR 30-110毫米f/3.8-5.6有165個部件。這些零部件有來自日本和泰國工廠的,也有來自華東地區供應商以及無錫工廠的。筆者看到尼康1微單相機的組裝基本上是靠女工的手工裝配完成的。據介紹,這一流程生產的成品都會被檢查后才能出廠,此外還有詳盡的抽查工序以保證產品質量。
廠方介紹,目前該廠有三條生產線生產J1相機,一條生產線生產V1相機,這也反映出兩款相機市場銷量的比例。尼康表示這兩款微單相機由于外觀時尚、功能強大,目前的銷售情況非常好。
參觀結束后,本刊記者和其他媒體一起參加了對尼康高層領導的聯合采訪,以下是采訪內容。
問:剛才參觀時,我們注意到在鏡頭卡口的填色作業中,工人采用了手工作業。那么在這個工序中,何時使用手動,何時使用機械,是怎么來判斷的呢?
答:如果填色的部位比較細小,那么工作人員直接用手比使用機械要快得多。在所需填充的色量較少時,如果使用機械作業,可能會出現填色不均,進行而再處理又要再花費時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就會采用手動作業。今后,如果機械精度問題得到改善,機械作業的速度能夠比手動更快的話,也是有可能完全機械化的。
問:尼康1系列微單數碼相機包括J1和V1,這里的J和V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呢?后續機種將如何命名呢?是否會考慮J2、V2,或者J1Ⅱ、V1Ⅱ等命名方式?
答:尼康1是一款以“從零開始”為設計理念的全新相機,我們非常重視對尼康1品牌的塑造。作為該品牌下的產品,名稱中的J和V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含義。今后,隨著產品陣容的發展,在尼康1及其同系列產品的后續機型推出時,產品名稱中的數字也自然會有所變化。當推出新的產品線的時候,也可能會考慮采用新的英文字母冠名。
問:我們這次參觀時看到了尼康D700部件的展示,請問除了D700以外,還有哪些產品的部件是在這家工廠生產的?將來,是否有在這家工廠進行更多產品部件生產的計劃?
答:尼康無錫工廠除了生產部分D700的部件外,還生產部分D4的部件。此外,輕便型數碼相機以及其鏡頭部件也在這里生產。關于今后在部件生產方面的發展,我們會配合尼康總部,并兼顧生產的配置,以采取最為合適的方式。
問:尼康無錫工廠是既生產樹脂鏡頭也同時生產光學鏡頭嗎?鏡片的研磨成功率如何?
答:尼康無錫工廠生產的全部都是光學鏡片,不生產樹脂鏡片。我們的光學鏡片研磨成功率還是非常高的,不過具體數字不便透露。
問:我們感覺生產現場的人員都非常年輕。請問他們實際平均從業年數是多少?
答:今年是尼康光學儀器(中國)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所以在尼康無錫工廠工作時間最長員工的工齡是將近10年。工人、技術人員,以及辦公室職員的從業年數是各不相同的。和其他公司一樣,工人的從業年數一般比較短,大概也就是幾年吧,但技術人員稍長一些。
問:日本與中國的生產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各有哪些特點?
答:尼康日本工廠的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在這種生產模式下,比如組裝作業,是由一個人來完成多道工序的。同時,由于日本工人的平均從業年數較長,他們在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方面的經驗和技能也相對比較高。在中國工廠,相對來說工人的流動性比較大,所以我們將工序區分得比較細。例如,在日本一個人的單位作業時間可能達到35分鐘,但在中國工廠這邊只有30秒左右。尼康無錫工廠是屬于少品種大批量生產,因此在生產形態上和日本工廠是存在差異的。
問:日本工廠的生產線與中國工廠的生產線相比,裝配精度有什么差別?
答:我們在工序設計中就考慮到了對產品質量的管控,通過工序管理、抽檢等來保證作業的準確性,這些標準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是一樣的。
問:剛才我在生產現場沒有看到機器人,為什么生產相機這種高性能設備,卻沒有使用機器人呢?
答:我們也在探討機器人作業的問題,比如涂裝填色工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不過,組裝方面還存在著各種困難,現階段我們正在進行各方面的研究。相比全自動化,首先需要改進的是生產工具,要盡可能地簡化工人的作業,從而使得無論誰都能輕易完成操作。同時,我們首先在那些能夠自動化的部分推進自動化,為工人的作業提供支持,這一點目前正在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