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徠卡(原型徠卡)
徠卡相機的設計發明人奧斯卡,巴納克年輕時就是攝影發燒友,經常遠足旅行,但當年的攝影器材非常笨重,需要帶上底版和三腳架。1912年,巴納克在徠茲工廠設計制作了一臺使用35毫米膠卷拍攝18×24毫米格式畫幅的小相機。用來做曝光測試,他發現這種底片顆粒很細膩,擴放到明信片尺寸的照片效果很好。但18×24毫米格式畢竟太小了,而35毫米電影膠卷長度上不受限制,巴納克創新地設計了一臺相機,讓膠卷橫向輸送,把一格膠片擴大為24×36毫米,這就是Ur-徠卡,是徠卡相機的原型,也是135相機的鼻祖。
徠卡O
奧斯卡·巴納克出于個人愛好在1913—1914年間只做了兩臺Ur-徠卡,緊接著一戰爆發,不得不擱置進一步改進和量產的計劃。1923年巴納克說服老板徠茲博士(Emst Leitz)生產31臺預生產型做測試。這批相機就是徠卡O系列,保存下來的有12臺,是除了Ur-徠卡以外最有收藏價值的型號。2007年一臺徠卡O相機以33.6萬歐元的拍賣價成交,2011年另一臺徠卡O相機拍賣價已經跳漲到130萬歐元,2012年5月拍出第三臺成交價是180萬歐元,加上稅費總價216萬歐元。而一輛布加迪威龍跑車在德國含稅售價約130萬歐元,徠卡O系列相機價值可見一斑。
徠卡A
1924年,巴納克已經把產品改進到可以投入量產的水平了,工廠“專家們”對于投產這種反傳統的小相機都不樂觀。值得慶幸的是,徠茲博士在一次會議上決定,“將巴納克的小型相機投入量產”,并命名為“徠卡”(Leitz—Camera)。在1925年萊比錫春季交易會上,徠卡相機正式面世,引起了轟動,這就是徠卡A。該型號有四個版本,第一版本安裝的是Anastigmat鏡頭,產量174臺,是很多徠卡藏家最希望得到的收藏品之一。
徠卡250
面向攝影記者推出的徠卡250,用10米長盤片,可以拍攝250張照片。其中最珍貴的是1933年以徠卡Ⅱ(徠卡D)為基礎的兩臺原型機,序列號分別是114051和114052;以徠卡Ⅲ(徠卡F)和徠卡llla(徠卡G)為基礎生產的型號分別叫做徠卡250 FF和徠卡250 GG,關于兩者的總產量,一種說法是981臺,另一些資料顯示是988臺,不管怎么說產量都很少,非常有收藏價值。
徠卡Ⅲg
最完善的徠卡螺口相機型號,取景器內帶50毫米和90毫米兩種框線,并有自動視差校正功能,機身外形體積比以前的徠卡螺口相機大一些。生產年代1956—1965年,產量約4.3萬臺,Ⅲg生產的年代和M3重疊,主要是為了迎合部分習慣螺口機型的老客戶。在徠卡Ⅲg基礎上省略了測距器和取景器的型號是徠卡1g,從1957—1960年共生產了約6300臺,其中收藏價值最高的是序列號987901—988025之間的125臺瑞典軍用黑色版本。
徠卡M3
到了1954年,徠卡螺口相機已經發展了約30年,其他廠家,尤其是日本尼康、佳能、美能達喊著“趕超徠卡”的口號窮追不舍,這時徠卡推出極具開創新的M3,又一次把競爭者遠遠甩到身后。M3把以前螺口機型的取景和測距窗口合二為一,取景倍率0.91,有效測距基線長63毫米;集成了50毫米,90毫米和135毫米三個取景框線,換不同焦距鏡頭即自動切換對應框線,并且自動校正視差;鏡頭接口改為4爪插刀式卡口,換鏡頭更快捷:過片上弦改為手柄式;高速和低速快門盤合二為一,并且不隨過片上弦和快門釋放而旋轉,也就可以隨時調整快門速度,不必等過片上弦后提起快門盤操作;原來的螺口鏡頭加上轉接環就可以像原生M卡口鏡頭一樣實現所有功能。M3在1954—1969年生產了約23萬臺。
徠卡MP
這個型號是針對專業攝影記者生產的,以M3為基礎,省略了自拍機,計數器是外置轉盤結構(類似M3的原型機和M2),帶有徠卡vit MP手動快速過片器。正式投產前徠卡制作了三臺MP原型機,頂部標注仍然是M3,序列號分別是1052*,1053*和1083*。批量生產版本的MP有402臺,序列號從1到402,其中序列號13到150的138臺是黑漆版本,其余264臺是銀色版本。
徠卡M2
M2相對于上代機型M3,將取景倍率改為0.72,用35毫米廣角取景框線替換135毫米框線,計數器改為外置轉盤結構(類似M3的原型機)。早期M2省略了自拍機,后來根據用戶反應重新增加了自拍機。M2從1957—1968年共生產了約9.3W臺,有許多版本,收藏價值高的有:20臺德國空軍灰色版本;276臺安裝電動馬達的M2-M:2451臺全黑色涂裝版本;2000臺采用M4快速裝片機構的M2-R:進入美軍服役的M2-R代號是K15(4),具體數量不詳。
徠卡M4
M4可以看作是改進后的M2,增加了135毫米取景框,采用了三瓣式快速裝片機構,通過傾斜設置的曲柄搖把倒卷,過片手柄端部增設塑料套。1967-1975年共生產了約6萬臺M4,收藏價值高的有4889臺黑漆版本;6775臺陽極氧化發黑版本,其中550臺是加拿大產(ELC-一Ernst Leitz Canada)普通版本;100臺銀色加拿大產(ELC)版本:880臺陽極氧化發黑的加拿大產(ELC)50周年紀念版本:850臺德國產陽極氧化發黑的50周年紀念版本;31臺軍綠版本;855臺安裝馬達的M4-M;505臺軍用版本KE-7等。
徠卡M5
第一款集成TTL測光的M系列機型,外觀變化明顯,體積比其他M機型都大,速度盤與過片上弦機構同軸,倒片輪在相機底部。從1971-1975年共生產了約3.3萬臺M5,收藏市場不溫不火,就像當年的銷售情況一樣。
徠卡M4-2底部。從1971-1975年共生產了約3.3萬臺M5,收藏市場不溫不火,就像當年的銷售情況一樣。
徠卡M4-2
由于部分用戶的呼吁,徠卡恢復傳統外觀機型的生產線,推出M4—2,比M4省略了自拍機,增加了熱靴。1977—1980年共生產了約1.6萬臺M4-2。
徠卡M6
0.72取景倍率的M6基本上就是增加TTL測光的M4-P。還有一部分M6是0.85取景倍率,比0.72倍率的機型少了28毫米框線。從1984-1999年共生產了約15.8萬臺M6。比較有收藏價值的有:1051臺鉑金版本:1300臺黃金版本:6000臺鈦版本;1640臺M6J,也就是M系列的40周年紀念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