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堡的四角被鐵鏈牽制,漂浮于半空中;古羅馬競技場騰空而起;亦或燈泡鎢絲上懸掛著剛剛清洗完畢的衣褲……這些畫面并非來自科幻電影,而是出自葡萄牙年輕攝影師安德烈博托(Andre Boto)之手。對于從事新聞攝影的我來說,這種脫離現實的照片真可謂是“大尺度”。不少人會毫不猶豫地想“用PS就能實現這一切”,但事實上,后期處理并不是完成這樣一張照片的全部。通過前期拍攝和后期處理結合的成像技法,完成一幅風格獨特、畫面精美且富有內涵的照片,這在業內專門被稱為“概念攝影”。
如今在距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不遠的奧耶拉斯市,安德烈·博托每天的工作就是“創作”。作為一名致力于“概念攝影”的自由攝影師,他認為自己花在“思考”上的時間要遠多于拍攝和后期處理。安德烈1 985年出生在葡萄牙的希爾維斯(SiIves)市,在當地取得了裝置藝術專業的學位后,于2008年前往里斯本,在一家名為“Oficina da Imagem”的藝術學校接受包括前沿攝影、概念攝影在內的培訓課程。他的“超現實主義”系列作品于2009年,20]0年分別獲得歐洲職業攝影師聯盟年賽大獎,他本人也因此被評為該比賽的“年度攝影師”。憑此榮譽,安德烈,博托一下走進了業界和媒體的視野。
靈感來自“超現實主義”大師
瀏覽安德烈·博托的個人網站,您會發現他的攝影作品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魔幻色彩,他將這種風格歸功于青少年時知道的“超現實主義”大師們。
“在我15歲到18歲那個階段,接觸到了‘超現實主義’流派:荷蘭的‘圖形藝術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爾;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勒內馮格里特;大名鼎鼎的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版畫家薩爾瓦多。達利……他們成為了我的偶像。”他認為這些藝術家的共同點是通過看似不可能的畫面或者視覺幻象,筑造出一個自己的王國。
那時,安德烈-博托還沒有接觸攝影,而是整天與木炭畫打交道。但他之后在攝影創作過程中的不少靈感正源于那個階段,受到那些大師的啟發:“人們永遠想追求難以得到甚至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比如‘禁果’,這是大部分人所渴望的。因此,在這樣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很高興能有機會去表現我在想象中而非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對于我而言,這是一種驅動我創作的‘渴望’。”
相比于“過程”,他更注重“結果”。安德烈,博托不在乎以怎樣的方式去實現,因此他會窮極當下自己所掌握的一切科技手段——包括照片的拼接去完成一幅完美的攝影作品。他認為“概念攝影”是一種能讓攝影者在過程中自由發揮、而結果又多重多義的攝影風格。他對于這種表現方式非常癡迷。
在采訪中,安德烈,博托表達了對學習裝置藝術的4年大學時光的珍惜和重視:“裝置藝術是一種能展現創作過程的藝術形式,”他說,在專業課程中他學會了與不同材質和藝術形式打交道,“在紙張。畫布,木板、絲綢上作畫;用木頭。鐵塊、金屬板、陶土、石頭、玻璃、瓦片、珠寶等做不同形式的藝術品;還有傳統的編織。雕刻等手工……這些課程加強了我對身邊事物的感知,在我的創作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創作的三道工序
談到創作過程,安德烈·博托將一幅作品的誕生分為三個階段,即“手稿”,“拍攝”,“后期”。他認為第一個階段是最重要的。“‘概念攝影’最大的難點就是選定創作對象,因為拍攝對象在想象中,而不在現實生活中,所以沒有一個視覺上的參考物,尤其是不知道如何處理細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畫草稿,“畫草稿也是我構思的過程,不僅要選畫面上的元素,而且要安排備元素的布局即作品的構圖,從而決定是否要去創作這幅作品。”
就前期拍攝而言,他用到的攝影器材主要是佳能的數碼單反相機5DMark,搭配三款鏡頭使用:佳能EF 70-200毫米2.8LIS;佳能24—70毫米2.8L:適馬12—24毫米EX。而在拍攝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麻煩,比如構思中的某個物體或地點的特定角度在拍攝時難以獲得。而后期處理中,他使用的軟件是Adobe Photoshop CS5和Adobe Bridge,同時也會使用WacomIntuos的數位畫板。
為了確保整個進程順利進行,安德烈堅持整個創作過程由他獨自完成,盡管如此,有時候他還是把握不準一幅作品的創作時間,“不同作品的創作時間都不同,我不會刻意地趕制某件作品,只有當最后的效果讓我滿意時,我才會說這幅作品完成了,否則我將繼續‘磨’。短則在一天內完成所有工序,長則會在后期處理上花費1周多的時間。如果一幅作品的畫面元素簡單,可以通過擺拍得到,后期處理也僅僅是幾樣元素擺放在一起,整個過程不會超過一天。”
在右側這幅作品中,盡管他從自己的圖片庫里找到了需要的材料,省去了前期拍攝的時間,但是在后期處理上就花費了1周半的時間。順便說一句,安德烈認為建立和管理自己的圖片庫非常重要,而在圖片庫中尋找需要的素材也不是一件易事。不少情況下,他發現運用3D或圖形制作軟件做出某個圖像會更方便,但是他不會這么做,因為他堅持每一個畫面元素必須是自己拍攝的。
“概念攝影”的市場和攝影師的“三種可能”
在剛開始從事攝影的時候,安德烈·博托做過廣告攝影,主要拍攝商業產品。相比之下,他坦言“概念攝影”作品的市場并不太理想。“在葡萄牙國內,攝影的‘拼接。手法還無法讓大多數人接受;而其他歐洲國家對于我的這種風格則要寬容許多。”
“通過幾次個人展覽,我認識了一些顧客和公司,他們喜歡我的作品,邀請我去裝飾他們的酒店或者餐廳,支付我一定的傭金。這是一種對我的鼓勵。”說到謀生手段,除此之外,他還會接受一些商業活動的邀請,或者去學校做講座等。在他看來,“概念攝影”的市場應該在畫廊或者藝術館,但是他也承認,這并不賺錢。
當然,對于安德烈,博托來說,賺錢是一部分,另一部分還是創作。他現在主要致力于完成一些創意性強的私人項目以及拍攝“概念攝影”作品,這類作品中有的會有很多后期成分,而有的則是純粹的拍攝。最近,他也喜歡在大型工地上拍攝工業、建筑和工人題材的作品。
當說到年輕攝影師時,他認為不僅在歐洲,就是在全世界的攝影圈內,年輕攝影師們的起步狀態都是類似的,他們非常艱辛,因為要和那些已經成熟的職業攝影師們競爭。他對此有自己的理解,認為入這一行,一般會有三種可能:
第一,根本無法踏入這個行業的門檻。這是許多人正在遇到的問題。
第二,戰勝這個行業里最強的對手。這對于沒有經驗的“萊鳥”來說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三,以“與眾不同”從行業里脫穎而出。個人經驗告訴他,這是一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要做到“與眾不同”并不容易,同時也會有一定風險。可以說這是一種賭博,要么大受歡迎,要么默默無聞。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耐心和毅力,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但是他認為自己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