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我們提到在進行畫面構圖時,有必要思考一下鏡頭焦段的長短。這期,就讓我們驗證一下用不同鏡頭拍攝同樣的畫面所呈現出的不同效果吧。
我們就用可變焦距鏡頭來做試驗。此次我們使用的是擁有固定式鏡頭,等效35毫米畫幅焦距為24~624毫米的相機。首先我們用鏡頭最短的焦距端24毫米來拍攝,隨后逐漸增加焦距數值,再相應拉大被攝物體和相機的距離,使被攝物在畫面中呈現為相同大小。此次拍攝的對象包括大,中、小三類容器。
首先,我們以例圖1的構圖作為參考。我們會發現照片的效果會隨著透視效果的變化而不同。當然了,更換鏡頭時,為使被攝物適應不同的鏡頭,我們也要相應地對被攝物進行一些必要的微調。接下來為大家展示的圖片,均是在這一基本構圖的基礎上,對被攝物進行微調后拍到的。
例圖2.24毫米焦距效果
此圖與其他圖片相比,讓人感覺景物較用肉眼看到時,離我們稍遠。而且,背景的面積也相對較大。因為拍攝此景物時畫面產生了很多空白,所以我們應該清楚了解到,用這個鏡頭拍攝靜物會稍有些困難。
例圖3.35毫米焦距效果
與例圖1相比,被攝物體離我們稍近了些,和用肉眼看到的感覺是很接近的。為了使畫面空白不至太多,我們將櫻桃分散擺放。但即使如此,依然會讓人感覺畫面有些空洞。
例圖4.50毫米焦距效果
被攝物離我們更近了,背景的面積也相對變小了。和其他3幅作品相比,更容易給人以安定感。
例圖5.70毫米焦距效果
被攝物體此時給人以壓迫感,比用肉眼看到的要近多了。這種拍攝手法更易產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從以上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我們選用的鏡頭越接近廣角,就越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夸張前景并表現場景中的遠近感,增強畫面的感染力。反之,鏡頭越偏向于遠焦距端,就越讓人覺得景深范圍小,這也叫作長焦距的“壓縮效果”。
像例圖4中那樣,如果利用變焦鏡頭將被攝對象的影像擴大或縮小,再利用鏡頭較長焦距的壓縮效果,就會使畫面富有立體感。而且,改變焦距,也會使背景呈現出來的影像隨之發生改變,理解這種效果對于創作作品很有幫助。
通過改變焦距,拍攝的過程會變得更有意思。學習熟悉了不同鏡頭的特性,拍攝時只要通過變換焦距,就能夠想象出最終成像效果,而不用再通過取景器放大畫面來確認,這樣可以相應地縮短拍攝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