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001年5月寫在聯合國締約國文件中的這句話,讓全世界深刻意識到,海洋發展已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正因為如此,如何堅定捍衛國家海權,讓中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國,也成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一大議題。
圍繞這個議題,人們開始深思,中國海上執法維權的現實力量究竟如何?我們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又該如何應對?在接受環球人物雜志記者采訪時,長期研究海洋問題的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和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楊毅少將都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多頭管理現狀亟待改變
環球人物雜志:不少人提出,我國的海上維權執法力量面臨著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等現實問題。您認為我國海洋維權執法現狀究竟如何?
羅援:我們常用中國神話中的一個傳統典故來形容當前的海洋管理形勢,那就是“九龍治海”。也就是說,目前,除海軍外,國內還有另外9股力量都有著對海域的管理權,它們分別是:隸屬于公安部邊防局的“海警”;隸屬于交通部的“海事”;隸屬于交通部港監局的“海救”;隸屬于農業部漁政漁港監督局的“漁監”、“漁政”;隸屬于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的“海監”;隸屬于海關總署緝私局的“海關緝私”;“邊防派出所”和沿海縣鄉政府;“搜救中心”和打撈部門。
環球人物雜志:為何會出現“九龍治海”的現象?
楊毅:歸根結蒂,還是因為各部門條塊分割,各負其責。以前,我國對海洋戰略缺乏統一的認識、部署、規劃和管理,各部門的管理領域十分專業,卻缺乏協調。久而久之,便造成了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的現狀。
環球人物雜志:這種現狀給我國海權的維護帶來了哪些困難?
楊毅:首先,海上維權并非單一的行為,通常是既要維護自身權益,又要防止外來力量的侵犯,而現有的權力主體往往只具備單一的功能,無法統一行使力量;其次,有些事務是需要跨部門處理的,治理的部門一多,就容易形成誰也不管,或大家蜂擁而至一起管的局面。
羅援:第一個困難是政出多門。從此次的黃巖島事件來看,摩擦剛開始時,我國派出的“中國海監75”船、“中國海監84”船都屬于國土資源部下屬的國家海洋局,隨后出動的“漁政310”又屬于農業部。這些船只由不同的單位指揮、領導,很難協調工作。
第二個困難是資金分散管理,重復采購、低層次循環現象嚴重。各部門限于自身財力,往往只能購買相類似的船只設備,而買不了重量級設備。比如上面提到的“中國海監75”船和“中國海監84”船,只有1000多噸級,“漁政310”的噸位也只有2700多噸,而菲律賓派到黃巖島的漢密爾頓軍艦,噸位在3250噸,還配備了輕武器裝備。在釣魚島的保衛上也是,我們的“海巡50”噸位只有3000噸,日本海上保安廳“敷島”號巡邏艦的噸位則達到7000噸。
任何延遲都是對國家利益的犯罪
環球人物雜志:建立統一海洋執法力量的任務已經時不我待?
羅援:現在,我們是在用民間設備和外國的軍艦對抗,比別人低了一個層級,顯得太單薄了。如果能將這些部門的力量和資金集中起來,買下或造出幾艘上萬噸級的巡邏艦,再裝備一些航速極快的巡邏艇,組成幾個巡航編隊,你看菲律賓和日本還敢不敢在南海、東海這么猖狂!
楊毅:分散治理給我國海權維護造成的困難已經越來越突出。一些外國的軍艦、公司都在侵犯我們的海洋權益,我們的力量卻因為分散而不夠強大,常處于被人家欺負卻又無力還手的狀態。因此,有效保障我國海洋權益刻不容緩,任何延遲都是對國家利益的犯罪。
環球人物雜志:在您看來,我們應如何建立海上統一維權執法隊伍?
羅援:首先,應從頂層設計開始。為什么現有的部門力量難以實現整合?就是因為其上缺乏一個極具權威的協調指揮機構。因此,應成立一個由軍隊、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的國家海洋委員會,黨政軍一塊抓。當年,“兩彈一星”工作就是由中央專委會主導,專委會主任委員由周恩來總理擔任,聶榮臻元帥、陳賡大將、羅瑞卿大將、張愛萍上將以及二機部、七機部的領導也都參與其中。我們應該像老一代領導人抓“兩彈一星”、抓航天事業那樣去抓海洋事業。
其次,我們應該制定出國家海洋戰略,中長期計劃和近期計劃分別是什么,該用哪些具體手段、措施來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怎么維護,需要進行哪些力量建設等等,都要想好,然后再著手推進海上力量的建設,并在投資和關注重點上進行傾斜。
楊毅:這支隊伍應該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的一個部門來管理,在國家統一政令下進行政治規劃、力量編組、力量建設和力量使用。另外,還應該做到平戰結合,即平時執法,戰時則要與海軍相互協調、合作。具體來說,可在現有涉海部門的基礎上確定一個較為主要的部門,或者干脆成立一個全新的、超脫于各部門之外的機構,將所有現存部門都抽進來。
環球人物雜志:裝備上有什么具體要求嗎?
羅援:主要還應根據海上執法需求來配備我們的裝備。我們的裝備起碼不能輸于我們的對手,否則不是花拳繡腿,給人當活靶子嗎?噸位要比對方大一些,不然想撞都撞不過;航速要比對方快一些,否則對方犯了法,我們想追都追不上!
建海岸警備隊,不能再猶豫
環球人物雜志:海岸警備隊被世界各國視為海洋維權執法力量的重中之重。據我們了解,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有海岸警備隊,能舉例介紹它們的情況嗎?
楊毅:的確,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都有自己統一的海上執法力量。以美國為例,其海岸警備隊是一支準軍事部隊,負責統管整個海上事務,平常負責海上執法,戰時則與美國海軍形成統一力量。它的機構、培訓系統、裝備等都完全獨立,能在維護本國海上權益、與國外對口機構進行有效合作等方面發揮作用,值得我們借鑒。
環球人物雜志:我國是否有建立海岸警備隊的計劃?
羅援:事實上,今年兩會期間,我就提出建立海岸警備隊的提案,并引起較大反響。日本記者迅速反應,問我們為什么要建立海岸警備隊,我反問,為什么不能?日本有海上保安廳,韓國有海警署,俄羅斯有海上邊防警備隊,美國和菲律賓都有海岸警備隊。海岸警備隊是一個準軍事部隊,是非常有必要建立的。它能變“九龍治?!睘椤熬啪艢w一”,形成拳頭力量,同時能為我國的外交和軍事斗爭提供一個回旋余地和有為空間,并與國際接軌。
海岸警備隊和海軍在職能上是有所區別的。海軍的主要任務是維權和反侵略,海岸警備隊的主要任務則是執法,是維護海上正常的漁業、交通秩序。如果出現摩擦,可以先由海岸警備隊出面,如果危機失控,有可能升級為一場沖突,海軍再出面。海岸警備隊的存在是危機處理的一個重要階段。
環球人物雜志:日本的海上維權執法力量原本也很分散,但2001年日本成功實現各部門間的精簡整合。這對我國又有何借鑒意義?
楊毅: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點最值得我們關注。一是形勢所迫。國內外發展形勢逼得你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做出改變,否則國家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二是任何改革都必然遭遇阻力,特別是相關部門的既得利益者,往往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權利,這都是現實,因此國家高層必須下定決心,堅決推進。
環球人物雜志:在當前條件下,我們要想建立這樣一支隊伍,您有何建議?
羅援:制度層面上,還缺乏一個宏觀的、權威的領導協調部門。
楊毅:制度之外,主要是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比如,各部門對海上維權的認識、看法和各自力量的使用上,還存在著一些慣性,都亟待打破。從各個涉海部門來說,應該有大局觀,舍得放棄部門利益,統一服從國家需求,由中央統一考慮如何合并、如何調整。從中央層面來說,應該快刀斬亂麻,而不能再猶豫。越猶豫,越往后推,對我國海洋權益的維護越不利。
編輯:張建魁 肖瑩 美編:苑立榮
編審:劉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