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二月,剛剛成立于溫哥華的“88Books”出版社推出了10本攝影書。這家出版社以新銳中國藝術家為關注對象,偏離主流和市場,注重個人表達是這些書籍的共同特點。80后女孩江玥的作品集《一般》(Inessential)就是其中的一本。與許多精美的攝影畫冊比起來,《一般》的設計相當簡潔,該書收入了24張照片,除了封底有中英文書名和作者姓名外,沒有任何其他文字。封面照片是白墻上有一處紅色的油漆,形狀宛若一支盛開的罌粟,據說,這是便利店門口的一個小油漆點,可能是裝修時不小心留下的。每天都有很多人經過這里,江玥發現它完全是出于偶然。計劃外的偶遇——這就是江玥的作品給人的印象。正因如此,她鏡頭下的生活具體而富有詩意,令人耳目一新。
作為“快拍小友”嶄露頭角
江玥是浙江嘉善人,畢業于杭州師范大學。大學時的專業是綜合藝術,課程中有版畫、雕塑,也有作為選修課的攝影。在她看來,繪畫是一種加法,慢慢把畫布充盈起來;而攝影是一種減法,可以捕捉一瞬間的感覺,不會讓它流失掉。在校期間江玥便已經是一個活躍的創作者,她有時會將自己的繪畫、攝影、文字投稿,并發表過一部分作品。
畢業后江玥在一家廣告公司的雜志社工作,并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攝影上。兩年后她離開雜志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閑暇時她喜歡外出旅行拍照,所謂的“旅行”其實是一種隨意的行走:有時在車站看到哪列火車快開了就上車,輾轉多個地點;有時在杭州城里漫步、拍攝;有時帶上自己的作品,坐火車去平遙參加攝影節,一個人布展、寫策展人語。創作和旅行是她的生活方式。
更多人知道江玥是通過“快拍快拍網”這個平臺。杭州《都市快報》有個欄目叫“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那時江玥通過電子郵件投稿,在報紙上刊登過不少照片。后來《都市快報》旗下的“快拍快拍網”成立,她注冊成為快拍小友后上傳的照片多次被評為“每日之星”,在半年不到的時間里成為了該網站的首位“五星快拍小友”,并在網站的支持下舉辦了個人影展。2010年,江玥進入《都市快報》工作,成為了那里的攝影記者和網站編輯。報社工作和江玥平日的創作有很大不同,報紙用的通常是那些“溫暖而美好”、能夠直觀地打動他人的故事,而江玥的個人創作往往是平淡中見新意,注重畫面的色彩和線條。這種不同需要她去適應和平衡,但身邊領導和同事們都欣賞和鼓勵江玥進行創作,給了她不少支持。
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江玥表示并無規劃,一切只是順勢而為。
“偶然”出版的作品集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江玥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2011年連州攝影節時,江玥在自己的個展上遇見了88Books的出版人譚浩,后者對她的作品很感興趣,表示愿意為她出版作品集。在聽完譚浩對88Books的介紹后,江玥也欣然同意了。之后通過電子郵件聯系出版事宜,并簽訂了合同。他們的合作方式非常自由,攝影師本人可以自己指定設計師,也可以接受出版社的推薦。而在選片、編輯方面,作者的意愿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
3個月后《一般》順利出版,這本書限量120冊,銷售方式為在網上下訂單后,通過郵寄到達購書者手中。該書后來還參加了北京、香港的獨立書展。按照約定,出版社給江玥10本作品集,而其余書籍的銷售、推廣則完全由出版社打理。后來,88Books還提出過想代理江玥的圖片在境外銷售,由于細節過于繁瑣,江玥沒有答應。“并不是反對這么做,事實上他們的態度很誠懇。我只是不太了解圖片銷售而已。而且我的生活花費不高,并不需要用錢,以后再說吧。”
看似對許多事情都無所謂,江玥卻有自己的堅持——拍自己想拍的照片,以自己的方式創作。如果以后出書,她希望可以在照片外加入文字,例如一些詩歌、散文、隨筆類的文字,這樣會增加書籍的可讀性,不過文字和圖片之間不存在從屬關系。在江玥看來,相機是一個工具,就像筆一樣。總會有些東西是文字表達不了的,有些東西是圖像表達不了的,應該選擇以最適合的媒介來表達。
自然、無修飾的創作態度
對于拍攝《一般》的出發點,江玥表示“并非一切從很久之前開始時就已經設想好了。愈發淡然。性格如是。”很少有人像江玥這樣拍照,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仍然被國內大多數人奉為圭臬的同時,江玥卻選擇放棄等待瞬間,憑借直覺拍攝,絕不強調技術。她喜歡的攝影家是匈牙利極簡主義大師安德烈 · 科特茲(André Kertész),她與科特茲之間存在許多的共同點,例如熱衷于表現普通事物令人感到意外的一面,畫面的趣味性和幾何結構在作品中占據重要地位等。江玥的作品注重線條、色彩感,總是迅速捕捉瞬間的感覺,留下耐人尋味的畫面。“可惜科特茲的彩色片太少。我更喜歡彩色片,我認為彩色是更直接的、沒有修飾性的表達,更自然一些。”
一個人拍照的時候,江玥總是帶著佳能5D Mark II相機,以及一只標準鏡頭,與瞬間不期而遇。使用標頭一開始是因為鏡頭輕巧,用起來順手。后來便形成了以固定視角觀察的習慣,標頭的視角和人眼差不多,用眼睛觀察場景就知道拍出來會是怎樣的畫面。有時和許多人一起外拍,她也總能保持獨立的觀看,拍到被別人忽略的場景。
在接受采訪時,江玥正在大理舉辦個人影展《生活是什么》。展覽前言是她寫的一首詩,在詩中她找到了許多人,向他們提出同一個問題:“生活是什么?”每個人都給出了簡潔而不同的答案。這些憑借直覺脫口而出的答案,不知為什么與回答者給人的印象十分契合。在江玥的眼中,或許生活就是人們當下的感覺,理應如此自然、無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