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實例
利用色溫的差值控制畫面色調,是數碼攝影重要的創作手段。熟練掌握白平衡的調整方法,使作品符合主題的需要,是所有數碼攝影創作的前期工作。色溫的控制并不復雜,只要細心觀察,反復練習即可掌握其中的變化。自然光的色溫是有規律可循的,人工光的色溫雖然復雜一些,但也有規律可循,摸索其中的規律和控制方法,久而久之必能操控自如。
(1)專業光源的色溫控制。專業光源是指專業照明燈具的色溫掌控。這種光源的色溫是經過嚴格檢測的,很標準。對它的色溫調控,要根據創作主題的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如圖1,為了表現面條的美味,采用正常的色溫值拍攝,畫面色彩雖然很準確,但是缺少誘人的食品色彩。圖2將機內色溫值適當提高,或將照明燈光的色溫值適當降低,使畫面的色調趨向適合表現食品的暖色,畫面中面條的視覺效果更好一些。
(2)生活空間的色溫控制。日常生活中的光源色溫比較復雜,燈具的選擇取決于使用者的偏愛與功能的需求。因此,在白平衡調控上要比自然光麻煩一些,有時還要利用白平衡偏移來平衡畫面色調,才能做到精益求精。以白熾燈為例,圖3按照日光色溫值5500K拍攝,拍出來的效果偏紅。原因是白熾燈色溫低于日光色溫值(一般生活中的白熾燈色溫都在3000K以下)。圖4經白平衡調整后(將機內色溫值調到3000K左右或選擇白熾燈圖形的預設值),拍攝效果基本接近正常。
(3)自然光下的色溫控制。自然光的色溫是有規律可循的,經過細心觀察和總結,一定會摸索出一套控制它的方法。只要能巧妙控制它,對你的攝影創作會有很大的幫助。圖5是日落前拍攝的樓房,機內色溫設定為5500K。當太陽被云層遮擋,建筑物完全在天光的照射下,顯示出冷峻的藍色。這是因為此時天光的色溫已超過10000K,由于機內色溫只有5500K,遠遠低于現場色溫值,所以拍出的畫面效果偏藍色;當云層散開太陽露出時,如圖6,此時日落前的陽光色溫只有2000K左右,利用這一時刻拍攝,由于機內色溫仍然是5500K,遠遠高于現場色溫值,所以,拍攝出的畫面效果偏紅色。
(4)人像的色溫控制。拍攝人像對肌膚顏色的要求十分嚴格,色溫在這方面能起到關鍵作用。圖7用正常色溫值拍攝,雖然肌膚顏色還原準確,但是未能體現出運動員的健美;圖8則是提高機內色溫值或降低燈光色溫值的拍攝效果,更能體現出運動員的干練與健康的膚色。
白平衡偏移
在實踐中,由于光源的顯色性與環境光的干擾,單靠白平衡調整往往達不到校正目的,需要進一步利用白平衡偏移(SHIFT)的方法修正色調的偏差,尤其是對一些顯色性很差的特殊光源(熒光燈、特殊充氣燈)的偏色糾正十分奏效。白平衡偏移,可以對色調略有偏差的畫面和經過白平衡修正后,色調仍存在差異的畫面做更精準的校正,這種方法適合對色彩要求嚴格的攝影師使用,比如商業攝影。圖9坐標中,橫坐標左側“B”是藍色,右側“A”是琥珀色。縱坐標上面“G”是綠色,下面“M”是品紅色。使用時,根據畫面偏色情況,在菜單設置中可做360度全方位的顏色校正,畫面色調基本可以達到創作要求。(圖9)
校正色溫的方法是,偏什么顏色就用這個顏色的補色修正。比如:畫面偏綠,就用綠的補色——品紅,去修正綠色的偏差。在實踐中,色彩的偏移很復雜,不是說偏某種顏色就用它的補色修正那樣簡單。生活中,物體都不是孤立的,環境色對它的影響很大,自然界中,物體的顏色都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而產生混合效應。應該仔細分析色彩的偏色情況,作更細致精準的修正。以樣片圖10為例,用正常色溫拍攝,缺少溫馨的情調。在修正時不但要用琥珀色校正,同時還要加一級品紅色,畫面才更接近要求。這種修正,給后期電腦的校色提供了最好的色彩基礎。建議大家多學習色彩學知識,進一步了解色彩的相關理論,這對數碼攝影的前期拍攝與后期校色大有好處。
白平衡包圍
白平衡包圍(BKT)的處理手法是對同一畫面進行三張不同色差的補償拍攝,最后得到的是同一畫面,同樣的曝光量,而不同色調差異的三張作品。這種校正方法可以在特殊環境下獲得多種色調的效果,便于后期挑選,并且十分奏效。圖12坐標中,橫坐標左側的“B”是藍色,右側的“A”是琥珀色。縱坐標上面的“G”是綠色,下面的“M”是品紅色。使用時,根據需要改變畫面的色調偏差。
調整方法:為了迅速得到不同色調的圖像效果,通過菜單可以直接進行設定,橫向為“藍色-正常-琥珀色”三種色調的效果,縱向為“綠色-正常-品紅色”三種色調的效果(這里的“正常”是指人為設置的色差值)。設置確定后,即可拍攝并同時獲得三張不同色調的影像。以樣片為例,經過調整,按正常色溫拍攝一張,同時向綠色和品紅色各校正兩級后各拍攝一張,同時得到不同色調的畫面三張,便于后期選擇。
拍攝實例
(1)早晨的色溫值較低,是攝影創作的絕佳時刻。為了烘托清晨的氣氛,拍攝圖16時,刻意將機內色溫值適當提高,強化日出時的溫暖情調。利用兩座高樓之間的空隙,強調了現代城市空間狹小、擁擠、繁忙的特點,迎合了作品的主題需要。
(2)在靜物攝影中,對控制色溫的要求比較高,圖17拍攝效果要求和原物一致。因此,機內色溫必須保持和現場光的色溫值相同,最后的拍攝效果才能與被攝體的色彩一致。這張作品確保了機內色溫值和現場光線的色溫值接近,在經過后期適當修整,畫面中的青銅顏色才得到了準確的還原。
(3)日落前的色溫較低,使自然環境都處在溫暖舒適的氣氛中,人們也顯得格外懶散與松弛。為了表現好圖18中這一時刻的情調,在調整白平衡時,將機內色溫值調整到略高于現場色溫值,使畫面的色調偏暖,讓作品達到最理想的視覺效果。
(4)夜晚奇特的景色是發揮數碼攝影特長的最好時機。針對現場光線的特點與創作需求,可以任意改變色溫值,用于強化作品的主題氣氛,創造一種離奇的色彩情趣。圖19這張作品就是降低了機內色溫值,強調藍色,突出了紅色標識,迎合了作品主題的需要。
(5)拍攝產品,要求色彩與原產品一致,因此,機內色溫值與現場光線的色溫值盡可能平衡。通過對標準色板的校正,確認色溫正確以后再開始拍攝,拍攝結果符合要求,經后期適當修復,效果比實物更精彩。這是廣告攝影控制色溫的準則。(圖20、圖21)
色調的偏差,在日常生活中不會破壞人們的生活秩序。可對攝影來說,卻帶來了嚴重的畫面質量問題。自從有了彩色影像,色彩就一直困擾著攝影人的創作。雖然膠片攝影用濾光鏡基本解決了校正的問題,但是操作起來十分復雜麻煩。進入數碼攝影時代,這個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不用任何附加條件就可以在拍攝前校正,并達到滿意的效果,甚至獲得夸張的效果。可以說這是數字時代給予我們創造的好條件。
在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的同時,卻又牽扯出另一個問題:使用者對色彩常識的認知度問題。如果使用者對色彩沒有一點了解,會使白平衡的校正處于盲目調整的狀態,其結果只能是漫無目的地瞎蒙。而對色彩知識比較了解,甚至很精通的人,在白平衡的調整上會運用自如、游刃有余。這也說明,越是高科技時代,越要求人們的知識面要多元化,尤其是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攝影屬于邊緣藝術,所包容的信息量更加寬泛。時代要求我們盡量去適應高科技生活,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才能永葆藝術的青春,避免遭遇被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