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舞記》這篇精美的散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贊美之情為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形象地再現了異國的文化風情。
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是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文章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展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盡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表達,激發了讀者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也身臨其境般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獲得了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享受。
文章開頭的設問 “我應當怎樣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恰到好處地使讀者全神融入文章;接著行文鋪排渲染,文勢起伏跌宕地細致作答,給讀者平靜的心頭投進一枚石子,瞬間激起層層波浪。于是我們看到,作者以頗為作難的設問,引出的四個排比的假設句中,用準確而調和的色彩,勾畫出這一對舞蹈家的“變幻多姿的旋舞”“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
裝”,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以及“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柳暗花明,山重水復,“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這一句是這一層的關鍵。為烘托出“我什么都不是”,作者先以假設褒揚詩人有靈活自如的筆、畫家有五彩繽紛的顏色、作曲家有動聽悅耳的音符、雕刻家有巧奪天工的刻刀,他們都能充分自如地發揮特長;可“我”既不是詩人,也不是畫家、作曲家和雕刻家,“我”只有“貧乏的文字”,足見描寫之困難。這種欲抑先揚和欲揚先抑交叉運用的寫法,收到起伏多姿的藝術效果,也為下面的動人描寫作鋪墊。“這驚人的舞蹈藝術”一句中,“驚人”二字既是對上文四個假設性鋪陳的總結,又與前半句“貧乏”二字互為反襯,提攜下文,成為連接上下文的紐帶,真是一石三鳥,足見作者寫作功底之深厚。
倘若把文章的第一部分比做中國畫中簡練傳神的寫意,那么文章的第二部分則可以視之為工整細致的工筆畫法。
你看,作者用她那丹青妙筆,細膩地描繪了臺上的裝置和它所氤氳的靜穆氣氛后,又刻畫了舞蹈家出臺亮相時那美妙的一瞬,把全場觀眾的視線吸引過去。人們屏住呼吸,生怕任何一絲聲響,會把這再生之光驚逝。
作者寫舞蹈家如何隨著樂聲翩翩起舞時,先概述她怎樣運用四肢五官、服飾腳鈴,以及她那時緩時疾的舞步,來表達繁復的人間亙古難以訴說的離合悲歡之情;然后再作細致的工整描繪,忽而顰蹙,忽而粲然,忽而垂睫,忽而嗔視,忽而溫順,忽而威武。而對作者為之心折的舞蹈,更是作了細致入微的描摹,從頸的輕搖,到肩的微顫,再到平展的雙臂如何作柔韌的蠕動,我們不僅看到了無可疵議的風姿,更感受到了扣人心弦的旋律。
最后一部分中,作者暗引曹植《洛神賦》中的名句,點化泰戈爾詩章,使全文沉浸于濃郁的詩意之中,形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令人心醉,耐人尋味。冰心的這篇散文寫作技法爐火純青,通篇處處顯示和諧大美。它以設問開頭,用詩化的語言結尾,構思精巧縝密,層次清晰有致,行文繁簡得當,語言準確而又生動,簡潔而不失細膩,典雅又兼備清新,實為我們學習之楷模。
【練一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卡拉瑪·拉克希曼出來了。真是光艷地一閃!她向觀眾深深地低頭合掌,抬起頭來,她亮出她的秀麗的面龐和那能說出萬千種話的一對長眉,一雙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著。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聲唱起,卡拉瑪開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 )的舞步,( )的鈴聲,輕云般( ),旋風般( ),舞蹈出詩句里的( )。
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了共鳴!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表現出低回婉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咤風云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帖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像濕婆天一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優美的詩歌故事!
1.在第四段文字中的空缺處填上合適的詞語。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飛動的‘美’”的?
3.認真閱讀第五段,寫出卡拉瑪舞蹈體現的內容。
4.如何理解文中“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這句話的含意?
二、語言運用。
仿照課文開篇第二段到第五段的句子,以“春天”為內容,進行仿寫。
示例: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詠嘆春風帶來的無限生機。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彩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