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筆下的荷花起初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后來則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石濤筆下的荷花是“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周敦頤筆下的荷花則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作家筆下的荷花又是什么樣子的吧!
雨中的荷花一改往日亭亭玉立的形象,宛如一群仰著臉的小動物,在和水珠調皮地做游戲呢!
雨中賞荷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謝,或者說多已雕塑成一個個結實的蓮蓬。滿池的青葉在雨中翻飛著,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頭蓋臉灑將下來,鼓聲與掌聲響成一片,節奏急迫而多變化,聲勢相當懾人。這種景象,徐志摩看了一定大呼過癮,朱自清可能會嚇得臉色發白;在荷塘邊,在柔柔的月色下,他怎么樣也無法聯想起這種騷動。這時,一陣風吹過,全部的荷葉都朝一個方向翻了過去,猶如一群女子驟然同時撩起了裙子。我在想,朱自清看到會不會因而激起一陣靦腆的竊喜?
我們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葉如蓋,俗氣一點說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為它有那一把瘦長的腰身,風中款擺,韻致絕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著臉的動物,專注而矜持,顯得格外英姿勃發,矯健中另有一種嬌媚。雨落在它們的臉上,開始水珠沿著中心滴溜溜地轉,漸漸凝聚成一個水晶球,越向葉子的邊沿擴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干似乎已支撐不住水球的重負,由旋轉而左搖右晃,驚險萬分。我的眼睛越睜越大,心跳加速,緊緊抓住窗欞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發生的終于發生了,荷身一側,嘩啦一聲,整個葉面上的水球傾瀉而下,緊接著荷枝彈身而起,又恢復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也隨之噓了一口氣。我點燃一支煙,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后緩緩吐出,一片濃煙剛好將臉上尚未褪盡的紅暈掩住。(選自洛夫《一朵午荷》,題目為編者所加)
既然荷葉有如亭亭的舞女的裙,那裊娜地開著的和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荷花,豈不是仙子一般了嗎?
月下賞荷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 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題目為編者所加)
荷葉的生長,有的在很小的時候就打開了葉子,有的要高出水面一定的高度才打開,它們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結局呢?又會給我們什么樣的思考和啟示呢?
種在缸里的荷
后院有六缸荷,整個夏天此起彼落開得轟轟烈烈,我只要有空,總是會去院子里站一站,沒時間寫生的話,聞一聞花葉的香氣也是好事。
雖說是種在缸里,但因為緊貼著土地,荷花荷葉仍然長得很好。有些葉片長得又肥又大,亭亭而起,比我都高了許多。
我有一個發現,在這些荷葉間,要出水面到某一個高度才肯打開的葉子才能多吸收陽光,才是好葉子。那些在很小的時候就打開了的葉子,實在令人心疼。顏色原來是嫩綠的,但是在低矮的角落得不到陽光的命運之下,終于逐漸變得蒼黃。細細弱弱的根株和葉片,與另外那些長得高大健壯、粗厚肥潤的葉子相較,像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還不如浮萍的青翠。(選自席慕容《荷葉》,題目為編者所加)
有時候,種下蓮子后,要長出荷葉真比哪吒出世還難,下面文中的蓮子竟讓作者苦等了四個年頭。正所謂“千呼萬喚始出來”呀,那些極硬的蓮子總算沒讓作者失望。
洪湖蓮子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愿望,蓮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去看上幾次。心里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愿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么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卻仍然沒有露出什么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于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現了奇跡。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凄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跡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的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并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里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云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選自季羨林《清塘荷韻》,題目為編者所加)
小編的話
無論是雨中的荷花,還是月下的荷花,無論是賞荷,還是種荷,那些荷花都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韻味。看來,對同一事物的觀察,會因時間、地點、人物心理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小朋友,你知道了嗎?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一種花呢?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呢?當時的心情如何呢?都可以寫一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