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清照《聲聲慢》寫詞人經國破家亡的雙重打擊后內心的劇痛和孤寂難耐,惆悵難排的凄慘情懷,冷冷清清,恍恍惚惚,度日如年,大雁南飛更是寸心欲裂,肝腸欲斷。下片緊承上片,寫遍地堆積著金燦燦的菊花,襯托詞人形容枯槁,神情憔悴,體現詞人亡國之痛,流落之苦,奔波之勞,孀居之悲,境況之慘。字字血,聲聲淚,如訴如泣,如傾如注,卓絕獨立,斷腸今人。環境的凄清與內心的悲苦交織在一起,籠罩全篇。
關鍵詞:李清照 《聲聲慢》 賞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這首詞是李清照經國破家亡,夫死,無兒,一個人逃亡到南方之后的名篇之一,通篇寫愁。“她早年的作品也寫愁,但那只是生離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這里所寫的則是死別之愁、永恒之愁、個人遭遇與家國興亡交織在一處之愁,所以使人讀后,感受更為深切?!雹?/p>
起首三句,用十四個疊字,寫了四層意思,寫詞人孤寂難耐、惆悵難以排遣的凄慘情懷。表現了詞人亡國之痛、喪夫之哀、孀居之悲、淪落之苦,這些愁苦郁結心頭,無法排解。“尋尋”是尋找,尋找什么,不知道;失落了什么,也不知道;到處尋找,什么都沒找到,也許是找得不仔細吧,這是第一層。“覓覓”是再仔細找找,仔細找的結果是“冷冷清清”,心里不禁打了寒顫,到處都冷清得可怕,這是第二層。尋找的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尋找的范圍也擴大了,冷清的程度也就加深了,就把詞人落寞孤苦的境況表現得深微婉致,把詞人精神恍惚、六神無主、無所皈依的失落感表現得痛徹肺腑。詞人要尋找的東西太多了,以至于不知道要尋找什么。詞人想在這凄清的環境中找回一點暖意,找回一點慰藉,找回一點回憶,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找到;想抓住一點什么作為依靠,然而什么都沒有得到;找尋的結果是“凄凄慘慘”,寫內心的凄涼、慘痛、孤苦、蒼涼,這是第三層。繼而“戚戚”寫內心深處的凄慘悲傷,達到了極致,真是血淚凝成的疊字,無以復加。這幾句不但寫環境的冷清死寂,更寫心靈的落寞沒有著落,除了冷冷清清外一無所有,這是第四層。這十四疊字層層遞進,把詞人因金兵入侵、夫死國亡的情感寫得鞭辟入里,細膩深婉,難道人生的痛苦還有更甚于此的嗎?更何況南渡逃難,曾有的甜蜜的愛情、溫馨的家庭、心愛的文物等等都隨著國破家亡而遠去了,遠得都似乎不曾擁有,“我們的抒情主人公只能作無可奈何的尋覓?!雹谑O碌闹挥欣淅淝迩澹嗥鄳K慘戚戚的心境陪伴著。孤苦無依,凄慘無助,這樣的弱女子不是戚戚欲絕嗎?尋覓不到任何慰藉,尋覓不到任何依靠,絕望之至,人生苦況莫過于此。首三句寫詞人經家國興亡的雙重打擊后內心的劇痛,字字血,聲聲淚,如傾如注,“腸痛心碎,伏枕而泣”③,卓絕獨立,斷腸今人。環境的凄清與內心的悲苦交織在一起,籠罩全篇。
這十四個疊字奇絕突兀,抑揚有致,凄厲激越,將哀絕凄婉的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響徹千古?!按四斯珜O大娘舞劍乎。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保◤埗肆x《貴耳集》)這十四個疊字中,除覓冷外其余場為齒音字,齒音字氣短急促,適宜表達凝噎不暢的情感。自然貼切,文情并茂,毫無牽強,具有極強的概括性和表現力。“只這一句,就把她由于敵人的侵略、政權的崩潰、流離的經歷、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擔承的、感受的、經過長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顯示出來了。”④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碧鞖鈩倓傆膳兝?,忽冷忽熱的時候,我這憔悴不堪的身體就更難以保養了。喝上幾杯淡酒來御寒解悶,怎么也抵擋不住傍晚冷風襲來的寒意。這幾句寫天氣變化忽冷忽熱,而身體經過國破家亡的逃難生活后在這冷熱不定的天氣中更是憔悴不堪,想借酒澆愁,然而酒不但抵御不了寒冷,更令人愁上加愁,酒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更何況風雨無情,這風急不但指自然界的嗚咽悲風,更指心靈沉重如鉛之寒風、社稷興亡之風雨,“詩人們經常把自然界的風雨,比喻政治風云”⑤,國家在風雨飄搖中,這淡酒怎能抵擋得住這晚來的急風呢!心靈的寂寥悲苦進一步呈現,晚來風急是詞人苦悶象征的最集中體現。
或認為“晚來風急”應為“曉來風急”,寫詞人一天到晚的心境,須知詞不一定要在時間上從早到晚地寫下去才行,縱使時間上有了連續性,但情感上未必能連上,詞是情感的尤物,以表情為至上,不必斤斤計較于詞面上。更何況,就大自然而言,傍晚的風比早上的風急,這是常識。或認為用了兩個字寫傍晚,就說詞人精心遣詞,不會用重字,“若云‘晚來風急’,則反而重復?!雹弈敲从昧巳齻€“怎”字為什么又不說詞人用字不經濟了呢!是因為用得毫無阻滯、渾然天成而沒有覺得,還是視而不見呢!再說詞里重字不勝枚舉,如李煜的千古絕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用了兩個“月”字也沒有人指出其用字不精練、重復等。
或為了進一步證明是“曉來風急”,又指出早上喝的是淡酒,到了晚上斷不會喝的也是淡酒,這樣說未免不近情。淡酒一指酒本身就淡,我們知道,元代之前的酒為黃酒,元代才出現蒸餾酒——白酒。黃酒的酒精度只有十多度,后來的蒸餾酒酒精度才高,才不能多喝,多喝則醉、則死,每年死于酒精中毒者不計其數。所以我們才見古人牛飲、斗酒詩百篇等等壯舉。蒸餾酒如果提桶抬缸豪飲,前途不妙也。更主要的是這里的淡酒是襯托情重,感情凝重凄慘。“這一‘淡’字,表明詞人晚年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雹咂鋵嵲缇埔擦T,晚酒也罷,最好的茅臺酒也無濟于事,借酒澆愁愁更愁。對于國破家亡的詞人來說,酒怎能敵得住風雨飄搖的社稷呢!
更有甚者,為了說是“曉來風急”,引《詩經#8226;終風》篇的“終風且暴”句說“暴”又作“疾”解,那么“暴”也就是“曉來風急”的意思。⑧照此說來,那么“雁”是不是就是關雎,是不是就是寫愛情的呢?因為雁與雎鳩比暴和曉來得更親近,來得更直接。陳祖美先生并進一步說“詞人以此暗喻自己與莊姜相類似的‘無嗣’和何以‘無嗣’,可謂用心良苦!”⑨這樣解詞未免太牽強,太附會。而此前陳祖美先生不僅認為此詞作于南渡后,也說它的主要特色在于“切實真摯,癡情感人”,“可以說‘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以下三句,是十足的癡情的流露。惟其癡情,才格外動人?!雹庵赋鲈~中抒發的是十足的癡情,強調了這首詞的情感深度,說明她敏銳地捕捉到了作品的靈魂,比“總體面貌說”、“愛國思想說”都更接近真實,只是她后來過于關注“納妾說”,才在重新解讀時產生了時間認定上的誤差。{11}
那么,究竟是“曉”還是“晚”呢,是寫自己國破家亡的凄苦還是訴自己無嗣而明誠納妾之怨?我欲停筆一問之,但天遙時曠,我去哪里問呢!汴京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金兵的鐵騎踏碎,如今她淪落在江南的哪一片土地上呢,淪落在金華或杭州的哪一條街巷呢,哪一座門牌的里弄中呢!我遍尋她不著。
更讓詞人難堪的是“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晚空中北雁南飛,正讓人傷心的原來這雁卻是過去的相識。北雁南飛,明春還會再來,而我這北來之人,只有永做南方之鬼了,今生今世恐怕再也無緣回到魂牽夢繞的北方了。在這冷清死寂的環境中,乍暖還寒,淡酒、風急等等都難以消解詞人的愁緒,大雁南飛給這孤零凄清的境界添上了靈動的一筆。然雁斷南天,卻是舊時相識,死寂的心靈不但沒有一絲暖意,沒有一絲喜氣,反而令人更加心酸,因為今日之雁與舊時相識的雁不一樣啊!“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保ā兑患裘贰罚┡f時相識的雁是充滿希望的雁,是帶著相思帶著恩愛帶著甜蜜帶著情書的雁,而那雁啊是在月滿西樓令人無限憧憬著、無限期待著美好回憶的時節到來,如今這雁這境況怎不叫人寸心欲裂呢!“李清照此時家破夫亡,即便大雁能傳書,也無書信可傳,這自然更令人神傷?!眥12}
上片寫詞人國破家亡后的凄慘生活情境,冷冷清清,恍恍惚惚,度日如年,大雁南飛更是寸心欲裂,肝腸欲斷。
下片緊承上片,雁斷南天,菊盛人損,獨守窗兒,梧桐雨急,孤零景象更加凄慘。
“滿地黃花堆積”是寫遍地堆積著金燦燦的菊花,寫菊花開得盛、開得艷,花團錦簇堆積燦爛,而不是寫花瓣飄零凋殘,不是寫殘花敗葉堆積得到處都是。這是寫花盛花多花開得好?!霸~中的‘滿地黃花’也就暗示了它是盛開之花。”“我們便可想見:詞人是在倚窗凝望庭院,不,或是正在樓上倚窗而望,但見滿地叢菊,花團錦簇,繽紛煌煌,這同自身景況,映成強烈反差,不禁撼腸揉腑,勾起多少愁情!之所以說‘滿地黃花堆積’是寫常見的盛開的結密之菊,還因為它關聯著緊接該句后的‘憔悴損’的緣故。”{13}
“憔悴損”是寫如今我形容枯槁,神情憔悴,面對著如此繁盛的菊花,哪有心思去采摘呢!縱然采摘了,又能怎樣呢!一繁一損,兩相對照,其情更慘。黃花本是比喻美好的東西、美好的景況,黃花大雁更讓人想起以前美好的快樂的甜蜜時光,雁舞雙雙,剪水愁波,黃花年少,而“如今憔悴,但余雙淚”(《青玉案》)。亡國之痛、流落之苦、奔波之勞、孀居之悲、境況之慘一齊壓在她的心頭,遍地黃花入眼的也只能是身心更憔悴,“如今有誰堪摘?”哪還有什么心思去采摘呢!哪還有什么心思去欣賞呢!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長日慢慢,孤苦伶仃地守著窗兒,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呀!“朦朧中好像一婦人在窗前獨坐,目光悲傷凄迷?!眥14}天黑了或許會好一些吧。天黑了,看不見大雁,也看不見黃花堆積了,或許可以好好地睡一覺吧,老看這些,老想著以前的事也于事無補啊,也不是辦法??!詞人這么想著也這么希望著。
都說“黑”字用得好,寫出了詞人孤苦飄零、國破家亡、冷清無依、寂寞難排的慘狀?!凹扔泻谝篃o眠的孤苦,也有所處環境黑暗的怨恨,更有自己心靈深處由悲傷之極而產生的‘事事休’的絕望,真是創意出奇。”{15}“最能夠傳達孀婦感受的還是那個‘黑’字”、“是一個孀婦生活最典型的概括”、“獨一無二的感情體驗。非此一個‘黑’字不能表達”。{16}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視覺攪人心亂的物象隨著夜幕的降臨或許消失了,誰知聽覺又敲擊著、震撼著詞人的心扉。那黃昏細雨,點點滴滴地敲打在梧桐葉上,梧桐一葉知秋,淋漓秋雨徹夜滴滴答答,凄涼況味頓滿身心,愁苦如這秋夜的淅瀝細雨一樣連綿不絕,這雨落在梧桐樹上,滴穿著詞人的心,點點滴滴越滴越深,深到忍無可忍的地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情景,怎么是一個愁字能概括得了的呢!詞人的哀愁太多,人生的痛苦太多,遠非一個愁字能包容得盡,遠非一個愁字能概括得了的。
①④ 沈祖 .宋詞賞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41.
② 陳玉蘭.論李清照南渡詞核心意象之轉換及其象征意義[J].文學遺產,2008(3):77-82.
③ 傅庚生.說李清照《聲聲慢》疊字[J].名作欣賞,2004(4):1.
⑤ 李首鵬.“別是一家”女兒心——論李清照詞中的女性心理[J].名作欣賞,2010(8):44-46.
⑥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⑦ 柯加瑜.李清照《聲聲慢》的凄苦之情[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09(2):77.
⑧⑨ 陳祖美.李清照詞新釋輯評[M].北京:中國書店,2003:111.
⑩ 陳祖美.我讀《聲聲慢》[J].文史知識,1987(2):29-34.
{11}{16} 王緒霞.孀婦身份的心理折射——李清照《聲聲慢》作時及情感內涵論略[J].河南社會科學,2009,17(2):160—162.
{12} 孫紹振.無處可尋、無處不在、無可奈何的憂愁——讀李清照《聲聲慢》[J].語文建設,2008(2):41-43.
{13} 張永鑫.黃花抱香枝頭 何曾凋隕霜風——李清照《聲聲慢》詞“滿地黃花堆積……”辨析[J].名作欣賞,1996(6):20-23.
{14} 耿春梅.細琢淡品 悲歡空切——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探析[J].名作欣賞,2011(3):105-106.
{15} 許瑞蓉.李清照才女意識的詩性觀照[J].名作欣賞,2009(9):32-34.
作 者:龍杰,貴州商業高等??茖W?;A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應用寫作教學。
編 輯:張晴 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