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白居易、王維、杜牧、朱慶馀等讀書人都是“苦學力文”、“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練就一手生花妙筆而為名士賞識、說項而博取功名的。
關鍵詞:唐代 干謁詩 解析
唐代以后,科舉考試成了讀書人的主要出路。一旦金榜題名,便有機會進入官場做官。雖然高級官宦子弟能夠按國家規定直接步入仕途,但畢竟為數甚少,且不光彩,升遷也慢。
唐代科舉的科目主要是明經與進士兩科,明經考貼經,即考題是將儒家經典上的文字用紙貼掉幾個字,叫應試者添上。此乃記問之學,考不出水平、能力。而進士要考詩賦,形式活潑自由,能充分馳騁考生的才學。加之明經科錄取人數多,約占考生的十分之一二;而進士科應考人數不下千人,僅僅錄取二三十人。進士科難考,故唐代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謬語。
科舉考試的試卷不糊名,即不密封,故主考官在決定取舍時,除試卷成績的優劣外,還要考慮其舉子平時的聲望、德行,以及得力人士的薦舉等。例如白居易,十六歲便作“野火燒不盡”,十九歲時帶著他寫的詩文去拜見當時名士顧況。顧況瞧不起這個初出茅廬的后生,一眼覷見“居易”二字,便戲笑說:“長安米貴,居不易”,可是當他翻閱到《賦得古原草送別》詩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便大為驚異,慌忙改口說:“有才如此,居易不難”了。贊賞之余,竭力為之宣揚。該詩一方面反映了詩人蕭索的心境,但也表現出一種少年豪邁,雖受挫折而百折不撓的樂觀進取精神。寫法上,前六句寫自然界,后二句切題寫送別之情,把自然界的榮枯與人事的興衰和對未來的憧憬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含蓄而富于表現力。由于顧況的說項,白居易在長安的詩名大震,貞元十六年就中了進士。
按唐制,中進士的人并不能馬上授予官職,尚待應吏部考試。唐德宗貞元十八年,白居易應拔萃科考試,入甲等,授秘書省校書郎。憲宗元和元年,白居易又參加了“才識兼茂明于一體用科”(皇帝親自主持選拔人才的特科)考試入第四等。白居易十九歲就譽滿長安,何以二十九歲才中進士?大概是薦舉人顧況的官職(著作郎)太小,未引起主考官們的重視。
王維很幸運,他不到二十歲已詩名大震,便托熟人岐王幫忙,裝扮成演奏琵琶的伶人,隨岐王參加公主府第的宴會,他年輕潔白,風姿優雅。公主問岐王:“這是什么人?”岐王答道:“是知音人?!惫髀犃T王維獨奏的新曲,尤其驚喜。岐王說:“他不僅通音樂,所作詩歌也無人相比。”公主更欣喜,說:“有詩文嗎?拿來看看?!庇谑峭蹙S呈上抄錄的詩稿,公主看后大吃一驚說:“這些都是我經常閱讀的好詩,誰知是你寫的?!庇谑钦埻蹙S更除伶人衣服,以客禮相待。岐王乘機說:“如果長安今年錄取他為第一名進士,那真是國家的榮譽。”公主說:“那就讓他應試去?!贬跽f:“他發誓如不得第一名,就不參加考試?!惫鲗ν蹙S說:“你要是參加考試,我可以幫忙。”后來公主派人將主考官召到自己府上,指示他以第一名錄取了王維。
王維干謁成功,完全是他自身努力的結果,而杜牧卻是別人代庖的。杜牧才華出眾,詩文很有名,加之出身長安名門世家。當時的主考官是禮部侍郎崔郾,當他啟程赴洛陽主考時,太學博士吳武陵專門找崔說:“……不久前我看見太學士們爭讀一篇奇文《阿房宮賦》,作者杜牧是個了不起的人才,侍郎您事情忙,恐怕沒有看過吧!”說畢就取出《阿房宮賦》朗讀了一遍,崔拿過去一看,也非常贊賞。吳就說:“請在這次考試時,錄取他為狀元?!贝拚f:“狀元已經有人了?!眳钦f:“實在不行就取為第五名進士?!惫欢拍吝@年高中第五名進士。不過一個月又參加由皇帝唐文宗親自主持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以第四等及第。這在當時是少有的幸運,自稱為“兩枝仙桂一時芳”(《贈終南若蘭僧》)。
由此可見唐代考進士推薦之重要。錄取者不過三四十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名額又已內定,連名次都定好了。與杜牧同榜錄取的進士有三十三人,狀元韋籌,后來碌碌無為。
用詩歌干謁名流,最著名而有趣的是朱慶馀的七絕《閨意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侍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倘不知曉該詩寫作的背景,會誤以為是描寫新婚夫婦閨房樂趣的詩歌;第三句的“低聲”二字和第四句的問話,生動描繪了新娘的嬌羞媚態。但仔細看詩題,就可知別有深意。該詩別題“近試上張水部”,是說最近要考試,作此詩是給水部員外郎張籍。張是當時著名詩人又是朝廷官員。很明顯,朱慶馀是希望得到張籍的賞識,代為宣揚,使考試容易被錄取。詩中作者自比為新娘,把張籍喻為新郎,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故詩意是:最近將參加進士科考試,考完后卷子就要由主考官評閱了。我雖然有信心考好,但還得向您請教,不知我寫的詩文是否適合主考官的口味。張籍閱后,立即和了一首七絕《酬朱慶馀》:“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痹娨馐牵耗阆駝傃b扮好的越地美女一樣出現在鏡湖湖心,自己知道非常明媚艷麗可還有點猶豫不定。其實你何必不放心,即使是穿著齊繡的濃妝美人,也未必值得珍貴,最可貴的是越女的風韻天然,歌喉婉轉。她歌的一曲菱歌(指朱的詩文)才是萬金不換的啊!此后,張籍常向人推薦朱慶馀的二十余篇新舊詩文,人們爭先傳抄誦讀。因此朱的詩名廣為傳播,朱便在唐敬宗安歷二年考取了進士。
白居易、王維、杜牧、朱慶馀等讀書人都是“苦學力文”、“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練就一手生花妙筆而為名士賞識、說項而博取功名的,真可謂“書中自有千鐘粟”。不僅如此,書中還有“顏如玉”。著名才子盧儲博覽群書,詩文頗豐,唐憲宗元和年間他拿著自己寫的詩文去求見湖南常德刺史李翱。李的女兒看過盧儲的詩文,對侍女說:此人文章佳妙,將來一定會考中狀元。李翱得知后很驚異,就把女兒許配給了盧儲。果然次年盧儲就中了狀無。衣錦榮歸成婚時,李姑娘在樓上梳妝,遲遲不下樓,盧儲就寫了一首七律《催妝》:
昔年將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許狀頭。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盧儲很幸運,不僅憑生花妙筆中了狀元,而且得了嬌妻。
如果有真才實學,干謁時走的門路勢力越大,效果越顯著,如能在皇帝面前展露才學,或許不考進士就可以獲取高官。當然,這要冒風險,如其言詞不當,會招來終生遺憾。
例如,八歲神童李義府,通曉詩文,貞觀年間被推薦到長安見皇帝。唐太宗正在上林苑射獵,有人獻上一只烏鴉,太宗賜給李義府,李立即向太宗獻五言絕句《詠烏》:
日里揚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
太宗一看,就明白李詩的意思,笑著說:“我整株樹都借給你,豈止是一枝。”果然李在太宗朝任重要官員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官至吏部尚書。而盛唐著名詩人孟浩然赴長安考試落第后,在長安廣交名流,結識了大詩人王維(朝官)、丞相張說,并與眾多官員密切過往,按理說下次錄取進士不在話下,可巧在王維官邸碰上了唐玄宗。玄宗問孟浩然:“你帶詩來了嗎?”于是孟浩然就在駕前朗誦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寢,松月夜窗虛。
玄宗聽到“不才明主棄”時就不高興,說道:“是你自己這么多年不主動尋求做官,我并不拋棄你,干嗎要在詩中誣賴我呢?你為何不朗誦‘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因此叫孟回終南山去,這就注定孟一生過隱居生活,再不能做官了。
以詩干謁取錄的進士,大多有才學,卻有不少以考官和私人關系錄取的或托后門錄取的,并無真才實學。相反眾多落榜者卻成了赫赫的名家。如“詩圣”杜甫就是干謁和考試都失敗的典型。杜甫想通過詩文考試以顯示才學博得一官半職不成,又贈詩給尚書大丞韋濟。但韋未大力鼎助,于是在天寶九年向皇帝玄宗進獻《雕賦》,十年獻《三大禮賦》,十三年獻《封西岳賦》才引起玄宗注意而待詔集資院。由于奸相李林甫當道,杜甫未得任用。直到天寶十四年四十四歲的杜甫才被任命為管兵器的小官——右衛率府兵曹參字。代宗廣德二年,杜甫又在成都嚴武幕府任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這是他任過的最高官職,故人稱“杜工部”。
“詩仙”李白孤傲放縱,不愿像唐代一般舉子通過進士、明經之類的常規考試而入仕途,且“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希望一朝蒙受帝王賞識而被大用。“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博覽群書的李白走的是隱逸學道,所謂“終南捷徑”。他在安陸曾多次以詩干謁都曹、長史,雖被贊為“奇才”但未見成效。李白兩次入京,第二次到長安結識了名望很高的賀知章(太子賓客),因賀的揄揚,李的聲名傾動京師,被召為翰林院充學士,專管起草詔命,得到玄宗禮遇,命起草詔誥,作過《和蕃書》《出師詔》,是走“終南捷徑”的典型。
眾多的舉子如“鬼才”李賀、科場“舉人假手”溫庭筠、苦吟詩人賈島、恃才傲物的《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三言》的作者馮夢龍、《六國論》的作者蘇洵、《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都是科場落第者,著《官場現形記》的李寶嘉僅僅是個秀才,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只是個舉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從未步入科場,但他們都是名垂千古的才子。
作 者:胡潔,貴州省銅仁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古代詩詞歌賦。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