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是一個很平凡的“小老頭兒”。
和大多數老人一樣,爺爺的衣著很樸素,穿的并不考究。他的額頭上溝壑縱橫,像是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沖刷過一樣,黃土高原地貌看來恐怕也不過如此。爺爺很瘦削,全身瘦骨嶙峋的,臉自然也不例外,由于瘦削,他的臉兩旁的顴骨高高地突起,皮膚像是被什么東西支起了一樣。爺爺臉上的皺紋自然也不少,人老了,歲月總該留下點痕跡,他的眼睛也別具特色。他的眼睛很小,一笑起來就會瞇成一條縫。爺爺的眼里布滿血絲,還經常會充血。一旦眼睛充血,一只眼睛是紅的,另一只卻是白的,看起來煞是驚人!但由于爺爺眼睛不大,看起來也就不再那么嚇人了。他的眼睛也很有威懾力呢,倘若爺爺板著面孔,這張臉就會由于這雙眼睛的襯托而顯得十分嚴峻。但爺爺喜歡笑,不喜歡板著面孔。
爺爺和一般的老人有些不一樣,他顯得很精神,從不會垂頭喪氣。
爺爺雖然已年近古稀,走起路來仍穩健有力,決不會踉踉蹌蹌,他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有力的,他總是很有精神。當他身患重病時,即使病魔無情地摧殘著他的身體,他也決不因此而自暴自棄。爺爺很熱愛生命,無論在什么時候,爺爺都積極地投入到生活之中。當爺爺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他總是和奶奶說起:“等我病好了,我們一起去看戲。”爺似乎對戲懷有莫大的興趣,眼里閃著愉悅的光芒。然而,戲仍在唱著,爺爺卻無緣聽了,從此以后,只有奶奶獨自聽了,含淚地聽。或許爺爺和奶奶都很清楚爺爺將不久于人世,但是爺爺卻不放棄對生的希望,爺爺永遠是那么的精神。
爺爺和一般的老人一樣,他很愛他的子孫,只是他的愛并不外露。有一次,爺爺來接我回家,放學后,當我走出校門,左顧右盼,好不容易才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找到爺爺,頗有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感。我怎能忘記,當我趕到爺爺那兒時他佇立的身影,我怎能忘記;當他把手中的“油炸兒”遞給我時那無聲的微笑,我怎能忘記:只是當天我的無心之語而使爺爺特意帶錢買“油炸兒”給我;怎能忘記爺爺那“上車,我們回家”的平淡的話語;我忘不了。爺爺從來不說他是多么的愛我們,從來都是用行動表明,他也從來不要求回報甚至不要求感激的話語,他的愛融化在了他那暖人心扉的笑容中。那一天,爺爺開著電動車把我送回家,車開得很慢,但心靈走得很快,爺爺的愛很內斂,但卻決不因此而顯得冷漠。
爺爺的愛是無私的,當爺爺百無聊賴地坐著,而奶奶也恰巧不在時,他總喜歡和我們閑談。爺爺是一個厭惡孤獨的人。然而,當我們有事要忙時,他寧愿忍受孤獨也決不打擾我們。但是,每當我們探望他的時候,他總是顯得很高興,他又怎能不高興呢?
逝者逝兮去者去,生離死別兩成空,蕭條暮秋兮獨思慮。亡者亡兮生者生,生亡雖殊猶朝露,終歸空無兮莫慌驚。曹孟德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爺爺最終還是離去了,無聲地離去了,走得是那樣的平靜,那樣的安詳,簡直像是一場夢,但是,人雖逝兮志長存,他的精神,他的決不向命運低頭的品質,他的樂觀,他的熱受生命的心態將會永遠長存于我們這些子孫的心中并將由我們來繼承和傳播。
風聲愈添悲寂,帶來了戲的聲音,爺爺那佇立的身影又在淚眼婆娑中出現。我想:爺爺是一個平凡的“小老頭兒”,但他在我的心中卻很高大,愈發地高大……
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高一(301)班
指導老師:周玉
明師點評:“爺爺”是千百萬農民中的一個代表,平凡的一如他的相貌。但在我的心中平凡的爺爺卻是高大的:平凡,精神,對子孫有著無盡的偉大的無私的愛。作者對爺爺也有著熾熱的愛,開始這種愛,作者的筆力很節制,慢慢流淌于筆端,但當意識到爺爺已離我而去時,情感就噴涌而出了。對爺爺的無盡的思念在文尾抒情文字中盡情奔流,但“哀而不傷”。因為作者看到,“他的精神,他的決不向命運低頭的品質,他的樂觀,他的熱愛生命的心態將會永遠長存于我們這些子孫的心中并將由我們來繼承和傳播”,爺爺并不曾離開。
整篇文章情感真摯,文筆流暢,文字親切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