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只剩下兩張薄紙片的日歷,心中寥寥數筆便勾勒出幾幅過年的素描圖。
臘月繁鬧圖
臘月,村落脫離冷清,各家各戶處于迎接春節的繁鬧之中。
婆媳不再斤斤計較平日的長長短短,一條心地在灶前、桌邊忙活年菜。年輕的媳婦負責生火,忙不迭地把稻草、柴木送進灶膛;掌勺兒的婆婆系上花圍裙,在兩三口大小不一的鍋旁忙碌著各種美味。熬油、下菜、放鹽、裝盤,亮出道道饞人的佳肴。紅燒魚、虎皮肉、炸肉丸、炒豬腸,看一眼便饞,聞一下欲醉。有意向的幾家鄰里也會合著蒸幾籠包子、饅頭、年糕,包子餡通常是薺菜、雪菜、肉丁、蘿卜絲,寓意富貴聚財、年年高升。屋里雖然霧氣繚繞,但串串爽朗的笑聲依稀可聞。晴朗的天,她們也會撣塵掃屋,象征驅趕一年的邪瘟病疫。
男人們身為一家頂梁柱,也不閑著,他們將一年辛酸汗水換來的“大成果”存在銀行,余下的千兒八百就上街備辦年貨去了。街上人頭攢動,吆喝聲此起彼伏,大小地攤兒挨挨擠擠。給老母添一件新衣,為妻子買一條圍脖,給兒女捎兩根糖葫蘆,都是必要的。有些模范丈夫為尋幾兩酸梅、幾斤蜜棗,即便跑折了腿也樂呵——家里床榻上可臥著待產的媳婦兒呢!當然,鞭炮煙花店生意最興隆啦!源源不斷的客人個個滿載而出,鞭子、爆竹、煙花,哪一樣不是過年的好彩頭?
老人們倚在墻邊曬太陽,有興趣的也親手用箔紙折些元寶,只求個心安理得。記得我曾祖母老愛剝花生,所以我總是克制自己少吃花生,因為那都是她用竹枝似的手一粒一粒辛苦剝出來的。孩子或悶在家里寫作業,或幫母親打掃屋子,或合計著與朋友的新年計劃。
村子里整天跟炒米機似的,鬧騰騰地炸出一朵朵笑的花兒。
辭舊迎新圖
年三十,家家戶戶起個大早,把酣睡的孩子一并拽起來干大事——貼春聯。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但一些農家人有時分不清上下聯,此時他們往往以此為借口,來考驗上學娃兒們的智慧。我們還在內門上倒貼“福”字,企盼福氣的到來。
正午要祭祀。在堂屋中央置八仙桌,不過桌面縫隙要橫過來(祭祀禮儀)。桌上擺兩具燭臺、八碗貢菜、九杯清酒,筷子可不能照拿九雙,都是抓兩把的,套用奶奶的話來說,那是因為平日里不曾多供奉這些神鬼,過年把他們都請過來聚聚,你哪曉得他們有多少位。大門外側還要點上兩張紙錢,這樣才能請進各路神鬼進屋“喝酒拿錢”。規規矩矩摘了帽子磕個響頭,然后蹲在一旁幫著燒紙錢。
差不多傍晚時分,我們就到田頭“燒利市”了(農村一種祭祀土地神的禮儀,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松柏枝、冥錢、元寶、線香、菩薩紙、年糕、豬肉、豆腐、饅頭等,都是必須的物品。
大年三十,爆竹、煙花是不可少的,可我家每年都等到很晚,幾乎很少有炮聲時才放,總把四周鄰居嚇一跳,爸爸戲稱,這叫“一鳴驚人”。
可算盼到年夜飯了,我和哥哥琢磨著要大吃特吃,可消耗的零食太多,面對一大桌美味竟不愿下筷了,奶奶說以前的過年跟現在真是沒得比。一家人圍坐著,拉拉家常,談笑風生。爸爸與伯伯兄弟倆老喜歡冷不丁地冒出幾句不含好意的總結,爾后為我和哥哥上一堂“政治課”,我們常拿一句話搪塞:“您還提這些陳芝麻爛谷子做什么?”
酒足飯飽后,開始觀賞煙花。萬丈瀑布,銀蛇炫舞,火樹銀花,星羅棋布,可謂“遍空開花”。偶爾也能看見被許過愿的孔明燈在墨藍的天幕隨風浪跡。孩子們也變得分外激動,趁著這機會,只要對大人道一聲“恭喜發財”,紅包還不乖乖拿來?呵呵。
屋外紅燈高掛,萬家燈火如織。合家守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聯歡,半夜不眠,以待新年,連平日貪睡的小孩,也能固執地熬到零點鐘聲敲響的那激動一刻。
初歲 圖
初一清晨,開門炮仗“嘭嘭”地震天響,可應了這句“爆竹聲中一歲除”,長長的鞭炮卷兒在四竄的火星中亢奮地高歌。碎紅滿地,燦若云錦,滿是瑞氣。寶塔香正月初一可缺不得,一節節的極高極粗,縷縷青煙在空中舞姿蹁躚。
洗簌完畢,先去堂屋給列祖列宗磕頭敬香,然后和家人一塊吃湯圓。湯圓是家里兒孫包的,如果在碗里能見著頭發,那可真了不得,代表今年財運亨通。
早飯后,大家走親訪友,拜年送禮,彼此笑臉迎人,恭賀新禧。聊親友的喜事,聊孩子的成績,聊社會的大事,聊著一籮筐也裝不下的話兒。男女老少有的嗑瓜子,有的打牌,有的打羽毛球,好不熱鬧。
孩子們在場地、街巷戲耍,拿著壓歲錢買來小鞭炮,一路放一路笑,沉浸在甜蜜的小幸福里,清脆的響聲撞出個彩色的童年。偶爾也有調皮的男孩兒在滿地落紅中找得完好的鞭子兒,用香頭兒點著了悄悄扔在女孩子身后,捉弄她們一番。
雖是嚴冬,但過年的紅火、溫暖,已讓我們感覺徐徐春風悄然而來。
這幾幅溫馨的年畫,我可愛不釋手呢!
(指導老師:王俊杰)
明師點評:過年可謂眾事紛雜、頭緒繁多,小作者巧妙運用了三個小標題化繁為簡,按時序為我們繪制了三幅異彩紛呈的溫馨年畫,生動展現出農村臘月到新春的忙碌與歡喜。在年味日益寡淡的今天,這篇以南通鄉下過年習俗為內容的小文,讓我們感受到一股久違的香濃年味。備飯菜、買年貨、祭鬼神、貼春聯、吃團圓飯、放爆竹禮花、要紅包、吃湯圓、拜新年……這些充滿著濃郁鄉土氣息的過年活動,勾起了許多關于過年的美好回憶。一個個場景,那么溫馨,那么和諧,又那么讓人懷戀。此外,本文語言清新活潑,讀來親切。大量白描的運用,使筆下人物宛然目前:備辦飯菜的婦女,購置年貨的男人,享受陽光的老者,活蹦亂跳的孩童,一個個都沉浸在過年的歡欣之中了。
推薦老師:劉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