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之間,溢滿無盡善意;投足之瞬,譜寫大愛之歌。
舉手之勞,感動常在。
——題記
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不需要轟轟烈烈的吶喊。僅是舉手之勞,便可助人一臂之力,似是清風撩撥起心湖的點點漣漪;似是朗月,投影出心田的斑斑影跡。
油漆工并未做什么聲勢浩大的修補,僅僅是順手補上的一個小洞,卻救了船主孩子們的命,僅僅是舉手之勞,便救起了海浪上的生命之舟,可見舉手之勞,也可使感動常在。
舉手之勞,讓生命重拾希望。
那是一個無比黑暗而潦倒的時代,沒有人分得清對與錯,黑與白。十年浩劫,重創了多少人的心。在那個年代,文人學者多被扣上“走資”之帽,在社會最底層卑微地活著。著名學者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回顧那段時日時曾提到,那時物資匱乏,學者們都受著非人的待遇,他曾被罰著掃大街,就那樣忍受著恥辱,正是在他極度絕望的時刻,一個小男孩從兜里摸出一顆臟兮兮的糖遞給了他,說:“叔叔,你吃?!?/p>
這僅僅是舉手之勞,卻讓他銘記一生,也正是這舉手之勞,讓他重拾生之希望。他帶著這份感動,堅定地走了下去。
舉手之勞,讓社會擁抱溫暖。
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如一縷風,一道光,吹開人們的心扉,照亮人們的心墻。我們無比欣喜地看到,在這個社會中,仍有許多溫暖人心的感動。且不說“最美教師”舍己救人的壯舉,也不說“最美媽媽”飛奔救嬰的身影,只看那整齊的“愛心送考車”,便為這個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他們或許只是順路,但從那些司機身上,我看到了善意和愛,他們便是舉手之勞,卻為我們莘莘學子提供了方便。
這僅僅是舉手之勞,卻讓我們倍感溫暖,也是這舉手之勞,讓這個社會擁抱溫暖,擁抱陽光。
舉手之勞,是輕輕拾起垃圾箱旁的塑料瓶,是公交車上起身敬讓的座位,是予人玫瑰時輕輕拔掉的銳刺,是送人遠行時小心整好的衣領。
舉手之勞,讓原本寂靜的心靈泛起了感恩的浪花。
舉手之勞,讓原本黑暗的夜空閃爍著感動的星辰。
舉手之勞,感動常在。
【名師點評】
考場得分:內容20分+表達20分+發展20分=60分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文采飛揚的議論性散文,是一篇難得的高考滿分佳作,我們不僅嘆服該考生嫻熟自然的文筆,也為作者清晰的行文思路而心感欣喜。該文之所以取得滿分,主要成功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選材新穎,詳略巧妙。作者在文中選用余秋雨和近期社會上的一些焦點人物,并在處理這些素材的時候,尤為巧妙。后者素材多是大家熟悉的,所以在運用時一筆帶過。而對于余秋雨的素材,大家相對是比較陌生的,所以作者詳細敘述,重點突出。
二、語言精煉,生動雋永。本文語言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作者在開頭采用了精煉的題記,這是文章的一大亮點,而且也彰明了文章主旨。作者引用素材之外的語言大多優美生動,頗具表現力,如文章最后的語言,在濃郁的抒情中表達了中心主題,令人擊節贊賞!
三、結構嚴謹,首尾圓合。文章整體結構渾然一體:題記點題,開門見山,正文從作文材料切入引出中心主旨,接著從“舉手之勞,讓生命重拾希望”“舉手之勞,讓社會擁抱溫暖”兩大方面詳細分析,最后以抒情性語句作結,呼應題目和開頭。
(馮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