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一次來北京,懷揣著音樂夢想,但最終沒有邁進中央音樂學院的大門。17歲那年,我幸運地考入了中戲,學習戲劇表演。
關于跑步最原始的記憶,是小學體育課上的情景。穿著藍白相間的校服,戴著紅領巾,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奔跑在狹窄的煤渣跑道上。
中戲,表演藝術家的搖籃。在中戲,沒有跑步的田徑場。簡陋的籃球場、破舊的健身房,是中戲學子們大學生活關于體育的美好回憶。
瘦、吃不胖,這是我經常炫耀的資本。但一場畢業大戲,確令我備受打擊。舞臺劇,不僅需要精湛的演技,更需要過硬的體力和強大的氣場。低頭看看蓬松的戲服,我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
健身房里,奔跑、臥推、仰臥起坐,汗水漸漸濕透了我的衣衫。我漸漸喜歡上流汗的感覺。運動過后,洗個澡,精氣神十足。
在劇組拍戲,一呆就是幾個月。有時地方偏遠,交通不便利,更不用提健身房了。
跑步,成為我最喜愛的健身方式。沒有繁瑣的裝備,只需要一雙跑鞋。用雙腳去奔跑,體會都市的繁忙,感悟田間的氣息,聆聽奔跑的聲音。
曾經累了,我想放棄了。何潤東,無論拍戲再忙碌,每天早上8點鐘都會準時跑步。有幸與他一同拍戲,劇組還未開工,我們相約一同奔跑。累了,想休息了,但看到Peter頑強的毅力,我加快了步伐。
演藝圈,需要機遇。張航睿,因為飾演《新還珠格格》五阿哥,一夜成名。我們是同班同學,我為昔日同窗感到高興,自己也在等待機遇。5公里、10公里……從奔跑中,我知道,唯有不停止奔跑地腳步,才能到達終點。
超負荷的工作,晝夜顛倒的生活,演員的作息永遠不會按照時間軌跡執行。跑友們有各種奔跑的理由,減肥、健身、愛情……我奔跑的理由是改變。制定下目標,邁開步伐,超越自我,即使沒有人鞭策你,但內心的堅持卻是最大的動力。
參加馬拉松比賽,這是我的下一個目標。倫敦、巴黎、北京,無論哪一站,穿上跑鞋,奔跑中感悟都市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