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訓練一】
持花而行,微笑生活
□王國軍
1960年12月一個下雪的凌晨,在人壽保險做推銷的唐·里奇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剛從一個朋友的家里出來。雖然他每天工作都很勤奮,但由于性格老實,又不懂得鉆營,所以每個月能拿到的報酬很少。無奈之下,他只好找了一份兼職,在朋友的店里做茶水服務員,每天晚上都要工作6個小時以上。
快到家的時候,里奇突然發現一個中年婦女正朝另外一條路走去。這讓里奇十分驚訝,因為他知道,從這條小路往前再走兩百米,就是有名的“自殺崖”了。
里奇顧不得回家,快步趕到“自殺崖”時,那女人一只腳已經跨了出去。“嗨——可以聊聊嗎?”中年婦女回頭,見到的是一張飽經滄桑卻微笑的臉。“有什么好聊的!你沒看到我都沒活下去的勇氣了嗎?”中年婦女抱怨著。
里奇并沒有走上前去,他和女人始終保持著3米的距離,友好地交流著。他的身體略為前傾,臉上始終保持著微笑。末了,里奇微笑著說:“到我家里去坐坐吧,等你去了,你就會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抱著強烈的好奇心,中年婦女縮回了跨出去的腳。半個小時后,她見到了他臥病在床的妻子和一個寒酸的家,當聽到里奇的妻子正在籌劃著大病痊愈后的旅程時,中年婦女羞愧地低下了頭。
中年婦女告訴里奇夫婦,自己結婚十多年了,兒子也大了,忙碌著卻沒有幸福感,她感覺生活沒有了奔頭,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里奇的妻子微笑著說:“我丈夫常常告訴我,人生短暫,何不放下包袱,持花而行呢?這樣才會發現每一天都是幸福的。”中年婦女感激地離開了。
這件事對里奇觸動很大,之后的每一天早上,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二樓的臥室窗口,看看“自殺崖”上面有沒有人,如果有,他就會沖過去。
50年來,里奇一直以這種溫暖的微笑綻放在“自殺崖”前,成功地救下160條生命。當地議會把“2010年度公民獎”授予里奇夫婦。
唐·里奇用他的微笑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他告訴我們:只要擁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即使生活很艱苦,也能感覺到幸福。
所以,今天你微笑了嗎?
(選自《東方青年》2012年第1期,有改動)
思考練習
1.你能給本文換一個更簡潔的標題嗎?
答:
2.你覺得第一段能夠去掉嗎?為什么?
答:
3.文中“放下包袱,持花而行”是誰說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
【閱讀訓練二】
放棄包裝
□籍 元
我曾經是一個農民,在黑龍江的大地上耕耘,主要的作物就是土豆。因為品種好,加上土質優良、氣候合適,所以它們的銷路很好,東北三省都有我們黑龍江的土豆。因為不甘心讓二手商販們掙差價,我們自己購進了長途運輸車,準備去闖市場。盡管沒有熟悉的客戶,但我相信好東西,加上我們誠信的品質,應該有不錯的銷路。
果然不出所料,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收入很不錯,但我遠在黑龍江的鄰居和老鄉們也都采用自己“走出來”的方法去尋找客戶。這樣一來,在同一個鎮上,我和幾個老鄉不期而遇。
隨之而來就是競爭。起初是良性的,大家比著降價,買家們也都停止了收購的步伐,很高興地看著我們降價,他們好再從中受益。當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誰都知道,再降,就會讓自己吃虧。可是這是我們冬天到來前的最后一站,誰也不想讓這么多的土豆凍壞在車上,也不想無功而返,怎么辦?惡性的競爭就產生了,有些人以次充好,把那些好的、大的,放在最顯眼的地方,讓人們挑選,把那些快要凍壞的、小的,放在袋子的最下面,因為買主不可能一袋袋地打開來檢查,所以也混過了一些人的眼睛。
但小聰明是暫時的,很快我們的信譽就掃地了。因為我是一個老實人,家里的教育使我不愿去騙人、去坑人。眼看著我的土豆滯銷,壞在那里,可我就是沒有辦法。我只能沒有目的地在市場里轉,不知怎么辦好。
一天,我看到一位大嬸買雞蛋。用的是網狀的兜子,里面的雞蛋是好是壞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靈機一動,為什么我們的土豆別人想買又不敢買,不就是怕以次充好上當嗎?原因就出在包裝上,越是不讓別人看見越讓人不放心。
回去后,我把所有的袋子全換成了網狀的,讓我的土豆正大光明地見人。也許沒有別人擺在外面的光鮮,但那是最真實的。如此一來,我打開了銷路,成功地賣出了剩余的土豆。
在我們的人生中,很多時候要包裝自己,把自己最好的、最優秀的一面展現給別人,但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也會讓別人對你不為人知的一面產生不信任。在有些特殊時候,我們不妨把自己暴露在別人眼前,是好是壞讓人盡收眼底,去留無意讓人自行挑選,憑的就是自信與坦蕩。
(選自《思維與智慧》2005年第10期)
思考練習
1.“放棄包裝”是什么意思?請用文中的一句話作答。
答:
2.“但小聰明是暫時的,很快我們的信譽就掃地了。”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3.讀了此文,你得到哪些啟示?請分條作答。
答:
【閱讀訓練三】
尋找苦難
□余心言
在雞公山城鄉少年手拉手夏令營的開營式上,許多小營員敘述著參加夏令營的期望。有的說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說感受美麗的河山,有的說尋找純真的友誼,有的說可以看見知心姐姐。有一個孩子卻說:“我是來尋找苦難的。”
此言一出,滿座愕然。全場寂靜片刻后,又爆發出一陣哄笑。孩子們覺得,這太不合情理了。參加夏令營,就是為了尋找歡樂,就是為了開心,要是尋找苦難,何必到夏令營來呢?
很快,孩子們就明白了,這位少年的話,確實是由衷之言,而且是有道理的。
這位少年叫林碩,是一位雙目失明的盲人,今年12歲,是北京盲人學校五年級的學生。他參加夏令營是自愿報名的,事先也有人勸說這次夏令營在山上,他來了會有很多困難,但他還是堅持要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就是為尋找苦難而來的。
曾經有人舉辦過“吃苦夏令營”,我們不贊成這種做法,因為吃苦不是人生的目的,我們追求的目標只能是幸福生活,但是人生的道路上又不可能沒有苦難,或者說必然會不斷遇到各種苦難。風霜雨雪,電閃雷鳴,水旱蝗災,山崩地裂,戰亂頻仍,瘟疫奪命,“不如意事常八九”,人類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道路,是億萬人民從苦難中找到的;共和國的幸福生活是千萬人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是億萬人艱苦的勞動創造的。重要的是我們沒有被苦難壓倒,而是戰勝了各種苦難。正如毛澤東同志曾說:“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過去是這樣,今后也還會是這樣。我們還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現在能夠想到和現在想不到的苦難,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準備,能不能應對。
現在這位盲人少年從自己的切身體會想到了這一點。他沒有埋怨自己的命運,沒有退縮,沒有坐等別人的幫助,也沒有無可奈何地安于現狀,而是主動地尋找機會,迎接挑戰,鍛煉自己,增強自己。在夏令營里,他收獲了小伙伴們的欽佩和友情,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穿越峽谷時,他雖然曾經一腳踩進水潭,但終于攀上了頂峰。他被香港著名導演李力持選為小演員,參加了短片《王二小放牛郎》的拍攝。全營公認他的笑聲最爽朗、最響亮。
人生多艱,不但在孩子們面前,也在我們整個民族面前。這位盲孩子林碩告訴我們,保持主動、進取、信心,我們終將奪取一個又一個新勝利。
(選自《特別文摘》2011年第10期,有改動)
思考練習
1.文中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答:
2.你認為“滿座愕然”和“又爆發出一陣哄笑”的原因是什么?
答:
3.盲人少年是靠什么贏得小伙伴們的欽佩和友情的呢?(用原文回答)
答:
●語文廣角
親不見,愛無心
事件由導演馮小剛前段日子在博客上說到“親愛”兩字要恢復到繁體字引起。這事提了很多年了,現在又成了熱門話題。在網上有一則繁體字成簡化字的段子,挺有意思。
親→親 愛→愛 產→產 義→義 運→運
導→導 兒→兒 雲→云 鄉→鄉
親不見,愛無心。
產不生,面無麥。
運無車,導無道。
兒無首,踴無力。
有云無雨,開關無門,鄉里無郎。
義成兇,魔仍是魔。
最有感覺的是“親不見,愛無心”,不見如何親?沒心怎么去愛?從中可深刻感知我們的老祖宗在造字的時候,真的是有講究的;
“面無麥”,食品造假太嚴重;
“導無道”,終于明白,為什么現在的奸商們、“富二代”們如此不堪,因為他們心中早就沒有了道義;
有趣的是這句話“鄉里無郎”,現在大家都出門打工,鄉里全是留守老人和孩子了,沒有了青梅竹馬的少年郎,故鄉也會少了情絲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