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經濟增長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途徑,之前主要通過依靠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投入的增加促進經濟增長。然而,隨著新世紀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到來,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競爭的時代已成過去,現在主要是以人口素質為前提的科學技術競爭的時代。在知識經濟信息時代,人口素質的高低將影響并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尤其是人口文化素質起著關鍵作用,在知識經濟信息時代,提高人口文化素質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人口文化素質;人力資源;經濟增長
隨著新世紀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到來,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競爭的時代已成過去,現在主要是以人口素質為前提的科學技術競爭時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的基本國策是控制人口數量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因此,現在我國主要把戰略重點應該從控制人口數量轉移到提高人口素質上,在知識經濟信息時代,人口素質的高低將影響并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尤其是人口文化素質起著關鍵作用,在知識經濟信息時代,提高人口文化素質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途徑。
一、我國人口文化素質的現狀
一國人口素質高低主要看的是文化素質,而衡量文化素質高低的指標主要是受教育程度、文盲率。從表1我們可以看到,從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現在,我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已經有了較大的飛躍,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口中,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由28330人下降為26779人,初中程度的由4680人上升為3878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19人上升為14032人,具有大學程度的由416人上升為8930人。40多年間,我國每10萬人口中大專及以上人口增加了21.5倍。說明我國人口文化素質提高了許多。
表1 歷次普查每10萬人擁有的受教育程度人口
從表2我們可以看到,同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文盲率由33.58%下降為2010年的4.08%,下降了29.5個百分點。
表2 歷次普查人口文盲率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歷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
二、人口文化素質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在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是最為寶貴的資源,人力資源同其他物質資源一樣,都屬于社會財富,但其獨特的價值在于,人力資源是活的資源,可以通過開發和利用轉化為人力資本。這對于擁有世界最多人口、自然資源又極為稀缺的中國尤為重要。過多的人口使得我國在很多重要的、珍稀的自然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上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礦產資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淡水、森林和草地的人均擁有量分別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1/6和1/2。如何在有限的自然資源條件下使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力開發人力資源,提升人口文化素質尤其是勞動力文化素質。我國的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國人力資源的素質較低,人力資源的潛能并未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人口素質總體偏低才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一個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程度決定著人力資本的總體素質,然而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速度遠遠低于人力資源數量的增長速度,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15至59歲的勞動適齡人口數為9.99億,15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已占到總人口的74.53%,我國勞動適齡人口數相當豐富,然而大學畢業生和高科技人員所占的比例在世界上的排名卻很靠后。在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力資源,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力資源的文化素質較低,原因在于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不夠。人口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力資源的高低,只有大力提高人口文化素質才能提高人口素質,提高人口素質的同時也會提高了人力資源水平,這樣就能將我國人力資源數量給我國造成的壓力轉變成優勢。通過提高人口文化素質提高人口素質,開發人力資源,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經濟增長。
三、挖掘人口文化素質提高的方法
(1)樹立經濟發展教育先行理念。在經濟增長的初始階段主要依靠勞動力資源及自然資源的利用促進經濟增長,然而,隨著新世紀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到來,以人口文化素質為前提的科學文化競爭的時代來臨了,我國之前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的就是低廉的勞動力資源,而現在我國想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就必須,提高人口素質,大力開發人力資源。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就是提高人口素質尤其是人口文化素質,提高人口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加大教育程度,提高教育先行的理念。降低文盲率,增加技術性人才。(2)建立多層次教育體系。市場上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的、要求的層次也不相同,然而我國教育體系給學生選擇的空間并不大,在教學要求上使用一個尺度,培養方式也是采用一個模式太局限了,無法滿足市場上對不同層次人才需求。韓國建立的多層次教育體系值得我國借鑒,這種體系在不同程度上滿足市場對不同人力資源的需求,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韓國的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完善,為各類企業和社會部門培養出適合各類行業的技能型人才,完善了社會人力資源結構,提高了人力資源水平。只有充分建立多層次、完備的教育體系為我國社會提供各種人才,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增長。(3)積極引進高素質、科技性人才。21世紀經濟日益全球化,我國經濟水平想在世界上跟人力資源數量一樣居于首位的話,人才是關鍵。因此,必須把人才資源當作第一資源,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積極引進高素質、科技性人才。引進人才對于經濟發展來說,有兩點是十分誘人的:一是節省人力資本;二是帶動地方人才的競爭,激活人才的潛能,加速人力資本的積累。(4)尋求多樣化的教育經費投入來源。從我國政府的教育投資占GDP的比例來看,仍然落后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此外,教育屬于比較特殊的公共性事業;因此,政府既應承擔起義務教育的責任,也應該去發掘并鼓勵各類企業、財團對高等教育進行投入。增加教育投資是提高人口素質的財力保障。
在知識經濟信息時代,人口素質的高低將影響并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尤其是人口文化素質起著關鍵作用,低素質的勞動力已經無法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反而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包袱,只有提高人口文化素質,大力開發人力資源,才能促進經濟增長,使我國真正的從人口大國變成人口強國。
參 考 文 獻
[1]徐杰.人口素質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定量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5
[2]杜鵑.中國的人口素質與人力資源開發[J].人口與經濟.2006(S1):13~14
[3]舒川根.提高人口素質與促進經濟發展_基于浙江湖州與蘇南地區的考察[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8
[4]李梅花.韓國提高人口素質的主要舉措及經驗[J].人口學刊.2010(1):22~23
[5]劉婭茜.人口發展應以人口素質替代人口數量——論政府在解決我國人口問題中應承擔的責任[J].宜賓學院學報.2009(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