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不同的融資渠道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中小企業自身積累少,留存收益不高,融資內源不足。股票融資門檻高,中小企業很難達到要求。債券融資數量有限。中小企業規模小,銀行對中小企業存在信貸歧視。綜上所述,中小企業融資現狀不容樂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政府、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自身三方面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最后,作者呼吁,中小企業除了充分利用現有的融資渠道外,還要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方式,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融資難原因
一、分析背景
中小企業作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世界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在我國,中小企業具有擴大就業渠道、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推動技術進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等優點,因此中小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便成為政府和社會關注的重中之重。有關數據表明,中小企業數量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8%以上,中小企業給社會新增就業機會的比例高達80%,中小企業在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及其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分別達40%和60%。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國工業化的起步較晚,前期改革發展的重點主要放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不足,使得其發展存在一些障礙,其中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等現象尤為突出。近年來,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顯現,世界性經濟放緩,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中小企業經濟發展、制約經濟增長的瓶頸。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具有較強的經營靈活性,更容易適應市場環境變化。但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規模小、財務管理不到位,可供融資抵押的資產也很較少,因此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融資狀況不容樂觀。(1)企業留存收益不足。留存收益是企業凈利潤的積累,是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來源,是企業內部融資的重要渠道。目前很多中小企業沒有意識到留存收益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對于凈利潤的分配多存在短期行為,很少從長遠發展的觀點來考慮留存收益的用途。還有些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即使想進行資本積累也是有心無力。所以,中小企業內部融資的狀況不容樂觀,只能解決中小企業一小部分的資金需求。(2)股票融資門檻高。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股票發行門檻較高。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都不能通過公開的資本市場進行股票融資。雖然近年來,我國開設了中小企業板,但中小企業板的門檻仍較高,僅為業績優良、成長性較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機會,大多數中小企業仍不能通過中小企業板塊進行股票融資。(3)債券融資數量有限。中小企業規模小、信用風險高,投資者對其信心不足,發行債券數量有限,因此發行債券很難徹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4)銀行對中小企業存在信貸歧視。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還款能力缺乏相信,各種大型的商業銀行都將自己的主要信貸對象定位在大型企業或者個別業績較好的中小企業上,多數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根據有關機構對全國6000多家中小企業的調查和訪問,融資難、資金短缺已是當前影響和制約中小企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因素。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政府、金融機構、企業自身等方面進行分析。
1.政府方面。(1)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我國目前還缺乏與中小企業融資相配套的政策,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如缺乏適應中小企業信貸特點的貸款擔保體制,包括各種形式的貸款擔保組織、貸款風險基金等,這在客觀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能力。(2)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機構不健全。西方發達國家為了扶持與管理中小企業,均設有專門機構,例如美國設立小企業管理局,日本在通產省內設有中小企業廳等。在我國,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機構,中小企業的管理分屬于各行業主管部門或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等,比較分散。
2.金融機構方面。我國金融體制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且銀行大多數“嫌貧愛富”,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1)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主要流向大企業集團,中小企業信貸資金嚴重不足。(2)地方性中小銀行客戶群體主要為中小企業,但地方性中小銀行資金實力有限,使得以重點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銀行心有余而力不足。(3)銀行授信體制和政策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如抵押制度、擔保制度等條款嚴格,但中小企業缺乏可供抵押資產和愿意提供擔保的機構。
3.中小企業方面。(1)中小企業信用缺乏、綜合素質差。盡管有一部分中小企業信用優良,企業素質較高,但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素質較低、信譽差。近年來,個別中小企業的一些違法違規行為,諸如惡意逃避銀行債務、偷稅漏稅、抽逃資本金、產品質量低劣等,己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小企業的整體形象,造成中小信用危機,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2)抵押擔保能力和償債能力低。從抵押擔保能力來看,中小企業往往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即使部分中小企業資產總額較大,但負債比率高,企業能夠自由處置的資產總量有限。從償債能力來看,有關調查數據表明,我國中小企業償債能力存在嚴重缺陷,主要表現為:資產負債率較高,長期償債能力不足;流動比率較低,資產變現能力差,短期償債能力不足。(3)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薄弱。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不健全,財務人員素質較低,財務信息失真,導致銀行失去放貸的信心。(4)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不健全,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管理水平低下。
綜上所述,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不容樂觀,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中小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不僅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融資渠道獲取資金,而且還要努力探索新的融資渠道,嘗試從其他融資途徑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
參 考 文 獻
[1]王鐵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2]劉曼紅.《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出版社,2003
[3]劉斌.《金融危機下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探析》.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4)
[4]馬靜婷.《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選擇影響因素分
析》.經濟研究導刊.2010(8)
[5]寧丹.《略論國內中小企業融資與發展》.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4)
[6]黃麗珠.《金融創新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有效途徑》.金融時
報.2009-07-18(8)
[7]王禧揚,趙明星.《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研究》.經濟論壇.2009(1)
[8]李璞.《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成因與對策》.國際商務財會.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