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時代是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時代,金融領域日新月異,人們逐漸開始要求會計計量應該及時、公允、真實的表達會計信息,對計量模式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我國的經濟環境,提出關于我國計量原則的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公允價值;歷史成本
一、公允價值的發展狀況
從2007年下半年起,最初出現在美國的原只限于次級抵押貸款的孤立性質的危機,卻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損失慘重的銀行家們將危機的原因歸結于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這些準則要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和負債,并將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這樣金融機構持有證券化資產,即使沒有出手,沒有已實現虧損,也必須根據最新的市場報價調整相關資產的公允價值,并計入損益。2008年底,SEC提交一份名為“按照《緊急穩定經濟法案(2008)》第133節的建議和報告:市值會計的研究”。指出: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源是糟糕的貸款決策、不恰當的風險管理和當前監督方式的弱點,而不是會計,更不應歸咎于FAS157。以FASB和IASB為代表的會計界極力證明,公允價值只是更真實的反映了公司的真實狀況,更直白的表明了危機,并非是金融危機的根源。在這種背景下,探討公允價值的發展前景有新的意義。
二、實施公允價值模式的影響因素及我國的經濟環境特點
(1)市場經濟環境是否成熟。公允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產生發展,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對于公允價值的計量是至關重要的,從完善的資本市場上獲得同等或同樣資產的成交價格是首選的公允價值確認方法。在我國,公允價值取得所需的證據如市場價格等信息系統還不夠完善,市場有時難以提供公允的數據給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某些資產或負債項目無法獲取其公允價值。(2)公允價值確認技術是否完善。估值技術法是確定公允價值的重要方法但同時也是難點。公允價值估值技術有很多種,使用哪種估值方法要根據人為的判斷,不同的方法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其中現值計量是最復雜的,可以說,公允價值計量難主要就是現值技術的應用不夠完善。現值的方法作為公允價值計量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主要是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這些現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間的各種可能變動的把握和折現率的判斷幾個方面難以很好的確定。因此,在實務操作中,估計公允價值的現值技術是面臨很多挑戰的。(3)社會信用和會計人員素質水平的高低。基于以上幾個方面,如果在我國全面實施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則需要大量的專業判斷,這也需要兩個保障:專業人員素質是否足夠做出準確判斷;社會風氣是否良好,是否存在通過人為因素操縱利潤的現象。而我國目前尚處于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各種制度規范不夠完善,現行的誠信體系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以至于整個社會的誠信度較差。另一方面我國當前的會計人員整體水平偏低,還沒有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會計從業人員隊伍。(4)市場監管力度。一個良好的監管機制正是公允價值會計實施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國目前許多企業的監督機制不夠規范,甚至游離于監督體制之外。另一方面,我國的審計環境魚龍混雜,舞弊、欺詐等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影響公允價值的準確性、破壞經濟環境的有效秩序。
三、關于我國會計計量準則的前景探討
選擇適應我國的會計計量準則,首先應了解計量屬性的特點。歷史成本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能如實反映一個企業已發生的經濟活動及其成果的歷史的財務圖景,具有反饋和預期功能,但也有局限性,它主要提供歷史信息和財務信息,對未來的決策不夠相關。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最相關的計量屬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但缺點是以假想交易為對象的估計價格。在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不夠成熟的大背景下,公允價值的獲取就更多的依靠估值技術獲得,這樣就增加了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可能性。要保持財務報表的純潔性,使其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結果,顯然單一某種計量屬性是不能勝任的。尤其是我國的經濟環境特點決定目前不能完全采用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而想要真實公允的反應經濟信息,將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相結合,是一個可行的方法。葛家澍教授認為:要如實反映已發生的企業經濟活動及其業績的歷史事實,就必須主要運用歷史成本計量來確認主要項目,就必須主要運用歷史成本計量來確認主要的項目。由于純粹的歷史成本會計模式已不可能,也不必要,所以應實行以歷史成本為主的混合會計模式。
本文認為,假設市價不會出現劇烈波動,經濟環境絕對穩定,資本市場完善,公允價值獲取成本低,公允價值無疑會是最理想的計量屬性。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選擇計何種會計模式,則應綜合考慮特定的市場特點,在我國現階段,則應以歷史成本為主,同時努力構建完整、統一、開放、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公允價值的采用創造良好的環境,降低公允價值的獲取成本,以期能更加公允和真實的反應會計信息。
參 考 文 獻
[1]葛家澍.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面向財務會計的本質特征[J].會計研究.2009(5)
[2]楊翼飛.金融危機下公允價值評述[J].財會通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