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都很強。我校進行教學改革,采用項目教學法,即用企業真實的工作項目分解工作任務,創設學習情境,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學習過程,通過項目任務的完成,讓學生具備網絡組建、管理、維護的實用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計算機網絡技術;項目設計;應用
一、項目化教學法的含義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即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中心,行為導向為方法,以能力培養為目標,旨在將課堂教學與工作情境完美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融入更有意義的工作任務中,通過任務的完成,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提高,實現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和素質的培養。其目的在于加強課程內容與工作之間的相關性,整合理論與實踐,提高學生技能培養的效率。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基礎理論及網絡組建技術,掌握目前應用最廣泛的TCP/IP協議的基本知識,會組建小型局域網,會安裝、配置常用的網絡服務,能為各種常用的網絡服務提供技術支持,能管理小型網絡,對在網絡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進行排除和解決,能保證網絡安全穩定的運行。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必須深化改革,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項目化教學,讓學生在項目學習中具備局域網組網與管理的能力。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
(1)目前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教學內容理論性太強,一般教師在講授計算機網絡課程時更多的是采用傳統教育管理和教學模式。首先,對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發展、硬件組成等內容進行介紹;其次,介紹OSI七層模型、TCP/IP 協議、各種網絡的功能;最后,介紹網絡的應用與網絡安全的防范等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看起來教師已經把計算機網絡知識全部傳授給了學生,但對于學生來說如何管理和維護一個網絡仍無從下手,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認識只停留在書本上。(2)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好。教師在講授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過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滿堂灌”。內容理論性強,相對枯燥,學生看不到又摸不著,很快會對計算機網絡從感興趣到失去興趣,這會直接導致學生上課走神、不聽課、教學互動差,達不到教學效果。針對平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教學改革,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把項目教學法引入網絡技術課堂中,可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理論學習與崗位實踐需求統一起來。
四、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1)項目設計。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首先要設計典型、實用的項目。按照教學內容的需求,結合網絡真實的市場需求及學校的實際情況,選取現實的對象、材料為項目,項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學知識點,又能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還便于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融會貫通。如組建一個小型局域網絡這一項目,主要是培養學生組建網絡、管理網絡的能力,要求學生通過項目實訓熟悉網絡工程的實施流程和方案設計方法,完成小型家庭辦公網絡的構建。根據這一過程,可將其分成7個子項目:小型局域網的需求分析及可行性論證;小型局域網網絡規劃;組網設備及預算;網絡施工(虛擬網絡環境/架設部分網絡);接入Internet;網絡安全與管理;簽合同及技術文檔。(2)項目實訓內容。為實現各個子項目,我們將每個子項目劃分為若干個任務。如小型局域網需求分析及可行性論證需掌握網絡的基本理論知識,網絡系統組成、網絡分類、傳輸介質、網絡通信協議、網絡操作系統及網絡安全等知識,此項目要求學生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運用網絡知識設計網絡方案。小型局域網網絡規劃包括使用Visio軟件繪制網絡拓撲圖、思科模擬器(Packet Tracer)的安裝及使用、根據實際需要布線。組網設備及預算包括雙絞線的制作、光纖熔接。網絡施工(虛擬網絡環境/架設部分網絡)包括Virtual PC安裝、服務器端及客戶機端操作系統安裝、雙機互聯、多機互聯、IP設置及劃分、交換機的基本配置及級聯、劃分VLAN、使用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網絡資源共享。架設網絡服務包括Active Directory安裝與配置、DNS安裝與配置、DHCP安裝與配置、WWW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FTP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郵件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六個任務。接入Internet包括常用的局域網接入Internet方法:ADSL接入方式、“光纖+LAN”的因特網接入、無線接入方式(組建Ad-hoc模式網絡、組建Infrastructure模式網絡)。局域網共享Internet連接(文件共享和打印機共享),還會涉及網絡命令及網絡故障診斷實訓內容。網絡安全與管理包括系統自帶的安全管理工具、計算機網絡安全措施兩個任務。這方面的實訓主要有:使用抓包工具軟件分析網絡數據、交換機的端口鏡像、端口和MAC 地址的綁定、服務配置、網絡帶寬的監控維護等。簽合同及技術文檔,讓學生了解合同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3)項目實施。一是創設教學情境。項目教學法主要是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貫穿整個教學。教師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出項目后應適時以恰當的形式告之學生具體而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分析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提煉出教材中的要點,精心編寫一些典型的。把理論講解和技能訓練統一安排,把老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統一安排,把教學過程和自主學習統一安排。二是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要使項目教學法成效顯著,必須重視網絡實訓環境的建設,有相應的硬件設備和軟件配置,保證大部分項目實訓能夠實現。對于某些不能實現的子項目要安裝模擬軟件、建立虛擬實驗室和參觀校園網絡建設來達到目的。還要將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如類比教學方法,把網絡中一些枯燥、抽象的計的概念用實際生活中人們熟悉的事物與理論進行類比,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使抽象、神秘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4)項目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直接由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衡量,先是對學生參與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各單項任務的完成情況,這些項目任務能體現本門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如繪制實訓室網絡拓撲圖;雙絞線制作;雙機互連的完成情況。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參與項目教學的態度和創造性,解決實踐中問題的能力,評判學生的自學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態度、表現,還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只要項目任務設計適當,考核方式合適,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較好地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可包括教師評價、學習小組評價和自評三部分。除了對學生的學習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外,教師還應在教學項目完成后及時進行總結反思,對項目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考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和研究,及時完善項目內容及考核方法,為下次教學積累經驗。
五、結語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內容多,范圍廣,知識更新快,且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緊貼網絡實際情況,設計典型實用的項目,從真實的網絡應用入手講解網絡的組建、應用、管理和維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要把項目教學法用好用活,學生就會感到學這門課程是非常有用的,會積極地投入到項目學習中去,更好地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參 考 文 獻
[1]白順芳,唐梁兵.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應用[J].機械職業教育.2009
[2]尹建璋.試論高職《網絡技術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J].職業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