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暴力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公害,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暴力不僅直接對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傷害和威脅,而且還會破壞家庭的穩定和安寧,這是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背道而馳的,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家庭暴力;婦女權益
家庭暴力直接影響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嚴,導致家庭破裂,更有甚者,因家庭暴力而引起的自殺,故意傷害或殺人等犯罪行為,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安全。導致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受害者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社會原因。
一、家庭暴力產生的社會原因
1.傳統文化的根源。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獨特的文化體系,作為封建文化的指導思想,“三綱五常”理論不僅成為封建階級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經過統治者的大肆宣傳,還成為了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觀念,而且這些觀念在政治生活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筆者認為,正是因為存在這樣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傳統觀念和意識,所以才會有很多的受暴婦女在遭受家庭暴力的侵害后一直忍受,不去也沒想到要去尋找別的方式自救,結果可想而知。
2.社會經濟根源。婦女的經濟收入不高,經濟地位較低,這是誘發家庭暴力的危險因素。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夫妻之間存在著實際的收入差別,丈夫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傳統文化的夫權觀念作祟,很容易強化自己在家庭中的控制角色。農村婦女,特別是農村貧困婦女大部分沒有獨立的經濟根源和家庭經濟支配權,妻子在經濟上必須依靠丈夫生活,這種依附關系致使丈夫施暴時更加有恃無恐,而妻子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能一忍再忍。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經濟收入方面的巨大差異是導致家庭暴力的實質原因。
3.社會救助的缺失。社會救助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其家人、親戚、朋友、同事。它與受害著貼近,對其生活有較大的影響。第二部分主要包括警察、法院、醫療、社會及專業服務機構等。但是這些機構之間缺乏合作的主動性,司法保護無力。實踐中如果家庭暴力達不到重傷程度,檢察院一般不會提起公訴,如果受害人不告發,司法機關也認為是家庭私事。受害人多數得不到有效地司法保護,反而招致施暴者更加殘酷地進行虐待。
二、受害者自身的原因
1.婦女自身的素質低下。中國婦女存在文化弱項,女性在文化上仍然處于不適應科技、信息時代需要的落后局面;其次是就業弱項,由于缺乏生產、管理實踐的鍛煉,不少婦女在處理社會事務方面往往表現得很脆弱,很容易放棄自我,在處理問題時缺少應有的主見。第三個方面就是心理素質弱項,不少婦女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家庭暴力面前,既自卑又自弱,逆來順受,有理膽不壯。
2.婦女維權意識低下。很多受到虐待的婦女不敢甚至也不懂得向婦聯和當地的公安機關、村委會求助,在這樣的一些情形下就使得更多的被害人,特別是女性,在受到侵害時,寧可在家忍氣吞聲也不愿聲張,因此致使很多家庭暴力不能及時得到解決。直到這些暴力行為導致惡性事件發生時,才大白于天下。據有關部門的調查顯示,只有13.4%的婦女,經歷10次以下的暴力侵害,她們才會向法院或社會求救,而絕大多數調查者平均要經歷24.3次暴力侵害后,她們才會向法律或社會求助。正是因為婦女維權意識較低,所以才會導致有如此多的家庭暴力犯罪的案例。
三、建議
懲治家庭暴力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筆者在上文中分析了我國家庭暴力這種社會現象以及其現狀危害,并著重對其進行深刻的法律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改進建議和意見。筆者認為,一從法學角度,家庭暴力的立法應該制定一些具體的操作性比較強的法律法規,哪怕是司法解釋,例如制定《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等。二從社會角度說,應該從實際出發,從受害者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一些對預防,減緩家庭暴力的具體措施。三從別的社會角度來說,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例如,社會組織團體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等。只有從各個方面都進行相應的改進,和負起相應的責任,那么筆者相信經過上面對家庭暴力綜合的論述,我們會發現社會、司法者、受害者自身的原因一個都不能少。但這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社會的責任。只有社會各界負起自己應盡的責任,才會從根本上制止家庭暴力。在這一領域,只要社會負起自己應盡的責任,形成反家庭暴力的綜合體系,那么所有問題便會迎刃而解,相信到時候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甚至我們的世界便會變得更加美好。
參 考 文 獻
[1]宋云霞,孫群.《家庭暴力:深重危難與解決困境》
[2]林玉瓊.淺談家庭暴力[J].法制與經濟.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