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初中階段的必修課,在中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取得優秀數學成績的保證。筆者根據初中數學教學實際情況,提煉和歸納了一些培養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措施,旨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習慣;學習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教師的角色也開始轉變,教師不僅要做好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成為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在日常的教學中傳授學習數學的方法和習慣,才能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學習習慣是學習者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與學習有關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或趨向。學習方法則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筆者根據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總結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措施。在數學學習習慣方面,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作業輔導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習慣
數學是一門系統、嚴密而且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容不得半點紕漏。然而,在教學中往往發現部分學生粗心大意,經常審錯題目、抄錯數字、算錯式子,導致平時的作業練習正確率低,考試成績不理想。針對這一現象,教師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讓學生在平時多練習、多演算,多體會,并制定嚴格的評分標準,讓學生意識到嚴謹的態度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此外,教師在平時的授課中,必須保證授課語言的科學性,即嚴密、準確地使用教學語言,盡量不出差錯,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規范學生的解題格式
初中數學開始涉及平面幾何、坐標系、函數等知識,這些內容對于解題規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數學的內容較淺,解題步驟也相對較小,因而大多數學生在解題時比較隨意,并未形成規范的解題格式。進入初中階段,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規范。例如,在一題多解的題目中要標明方法一、方法二等,在涉及復雜運算的題目中要讓學生寫出完整的步驟,不可跳步驟,在解證明題時,要讓學生運用相關的定義或定理,從題設或結論出發,根據規范答好題目。規范解題的習慣可以保持思路的流暢性,還有助于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三、培養復習和反思習慣
復習和反思是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升華的重要保證。初中數學的內容多,而且環環相扣,如果前面的內容沒有學好,會對后面的學習內容造成阻礙,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越學越差。例如,如果學生沒有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那么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時將會更加困難,同樣,如果學生未能掌握坐標系和函數的概念,那么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會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因而,讓學生養成每天復習一課時,每周復習一單元的習慣顯得迫切。此外,平時還可以通過非正式的小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及時反思錯題和薄弱環節。
除了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對于學好初中數學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習方法的培養方面,要注意以下兩點:
1.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材施教
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部分學生的學習方式較為科學,取得了較好的數學成績,而有些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針對具體情況,加以引導。例如,有些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偏向于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問題,而較少向同學或老師請教,有些學生則一遇到難題就向老師請教,還有一些學生一旦遇到難題就放棄。面對這些現象,教師要及時指點偏好獨立思考的學生,啟發喜歡向老師求助的學生,鼓勵不想面對難題的學生積極思考和求解,在尊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請教問題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2.布置學生預習任務,提升自學能力
進入初中以后,數學課堂的知識量大大增加,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課堂內容,教師可以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并在預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在教學中可以發現,當學生預習后,上課會更加積極主動,更快地接受新知識。由此可見,預習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非常有必要,教師要在教學中試圖讓預習這項任務逐漸成為學生主動的學習行為,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三年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最適宜的時期,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打好數學基礎,為學生以后升學和繼續深造提供優勢。
【參考文獻】
[1]曹效林.數學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年第1期
[2]喬紅麗.淺談新課改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法[J],新課程學習,2011年12月8日
[3]李貴發.淺談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陜西教育,2011年第1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建新中學)